每年的11月,正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即TVB的臺慶舉辦時期,不少網友也應時懷念起那些年的臺慶節目名場面。
像是80年代,有“鎮臺之寶”沈殿霞肥肥驚心動魄的踩雞蛋挑戰。
五虎將的“雜技表演”,劉德華“胸口碎大石”。
帥氣耍劍的梁朝偉。
大揮金屬九節鞭的苗僑偉。
And,翻跟斗失誤的黃日華。
還有群星璀璨的“八卦法庭”。
到了90年代初,有wuli星爺和達叔的相聲表演。
之後就是“四大天王”開唱的驚豔舞臺。
1997年,TVB臺慶增添了一個重要專案:頒發演藝獎項,即之後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由此誕生了首位視帝視後:羅嘉良和關詠荷,兩人也是臺裡的一哥和一姐。
此後,一直到2006年,臺慶和頒獎典禮分開舉行,後者成為香港演藝圈最受人矚目的盛事之一。
那一年,榮獲視後的是出道近十年的佘詩曼,她同時還獲得了“我最喜愛的女角色”這一獎項,成為史上首位“雙料”視後。
在她之前,除了一姐關詠荷,蔡少芬、宣萱及陳慧珊三位“四大花旦”成員,都曾獲得過視後。
在她之後,則是“五小花旦”即楊怡、胡杏兒、鍾嘉欣、徐子珊和陳法拉。
因此,佘詩曼也被為TVB承上啟下的花旦,大多數人更是將她看作TVB的最後一位大花旦。
如今,四大花、五小花已全部離巢,而TVB也再沒有出現過真正火至內地的小生和花旦,就連出圈的劇集,也是屈指可數。
不僅如此,近年來更是一直在縮減開支和裁員。
所以現在大家聊起TVB,多是以一種感慨唏噓的態度,惋惜這座昔日電視王國的衰落。
50週年臺慶現場,阿姐汪明荃直接公開發聲:
如果公司工資可以加多一點,休息時間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山頭文化少一點,一定可以留到更多人才,士氣更加高漲,我們可以好自豪地講我是來自TVB。
這段話,無疑是揭示了TVB多年來的痼疾,以及如今輝煌不再的主要緣由。
而如今已經離巢但仍如阿姐所說,能自豪地說出“我來自TVB”的昔日無線藝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視作最後一位大花的佘詩曼。
因此,接下來讓我們就著阿佘的演藝經歷,一起來聊聊TVB的“衰落”,到底該怨誰?
派系鬥爭激烈、山頭文化過剩
1997年,佘詩曼參加了香港小姐比賽,因為冠亞軍發生轟動全港的“爭男友”風波,作為季軍的阿佘便成為TVB的力捧物件。
而既有熱度又有一定顏值的港姐,即是無線藝人隊伍的重要來源之一,另外一大來源便是演員訓練班的學生,像周潤發和“五虎將”都是訓練班出身。
而這兩類藝人,都會和TVB簽約,早期的合約比較簡單,一般只有時間長短的分別。
到了90年代,TVB簽約體系日益完善,有全約即經理人合約,他們將一切演藝相關的事項都交由公司安排,每月有固定底薪,我們通常稱這類人為無線的“親生子女”。
佘詩曼就是做了很長時間的“親生女”。
此外,還有基本藝人合約和部頭約,前者是按show算錢,後者則是每年規定拍一兩部劇集,價格另外談。
這些藝人,以及監製和編劇等人員,構成了TVB臺前幕後的班底,對他們進行統籌規劃的,即是公司的高層,而所謂派系和山頭文化就是源於此。
早在邵氏電影時期,邵逸夫就鼓勵派系競爭,所以TVB也沿襲了這一慣例。
七八十年代,正值青春年華的TVB越競爭越起勁,到了90年代,電視臺開始步入中年危機,但派系鬥爭卻遠勝於前,且矛盾頻生。
當時有兩大元老級人物:梁家樹和曾勵珍,他們都是頒獎典禮上的常見感謝詞,即“多謝Tommy(梁家樹)、多謝珍姐”。
高層自是有自己旗下的人馬,古天樂、羅嘉良、宣萱和陳慧珊等人屬於梁派,而歐陽震華、陳豪、馬浚偉和楊怡等人則屬於曾派。
90年代的梁派顯然是更為出挑的,貢獻了許多經典劇集,例如《壹號皇庭》《刑事偵緝檔案》和《妙手仁心1》。
但到了新世紀,方逸華開始掌控管理層,隨後進一步加強了山頭文化。
也是在這一時期,古天樂、羅嘉良和陳慧珊先後離巢,宣萱也改為部頭約,梁派勢力大減,曾派逐漸佔領c位。
在這之後,樂易玲、陳志雲和餘詠珊陸續加入公司高層,和千禧年之後TVB影響力的下滑相比,電視臺的派系鬥爭卻沒有絲毫放緩,反而愈演愈烈。
其中,每年的頒獎典禮就是派別鬥爭的重大戰場,爆冷獲獎、熱門入圍者和劇集顆粒無收及實力不配獎項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是2006年,樂易玲愛將鄭嘉穎,擊敗表現明顯比他出色的人獲得視帝;
2012年則相反,臺慶時突然改變評獎規則,導致幾度和視帝擦肩的樂易玲派林峰又一次坐冷板凳。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堪稱無理的針對,原屬曾派的馬浚偉就深受其害,樂易玲以一句“不入屋(不親民)”將他打入冷宮,可事實上他擔正的大熱劇集並不少。
對“親生子女”和“非親生子女”,高層也會區別對待,幾乎整個TVB的運營都被派系鬥爭滲透。
而關於TVB派系鬥爭問題,公司藝人們也曾多次親口證實。
王-喜直接在電臺連線樂易玲,迫使她承認一些內幕問題。
羅家英也因汪明荃未獲獎而在社交平臺上感嘆:梁系已飄蓬葉落,你明白的。
黃日華還直接發問怒斥。
而2010年陳志雲事件更是將其中紛爭暴露無遺。
高層鬥得起勁,藝人之間真假參半的鬥爭也毫不遜色,併成為娛樂圈八卦新聞的重要來源。
像是佘詩曼,就不止一次地被捲入是非中,其中當以與鄧萃雯和張可頤兩人之間的“嗆聲”最為轟動。
但事實上,所謂的鬥爭,其實一直都是鄧、張兩人在發言,阿佘多是不回應或溫和帶過。
《金枝欲孽》播出那一年,她更是被諷刺用“請吃飯”來討高層歡心,以此換得視後獎項,然而,將爾淳一角詮釋得十分到位的她,最終還是敗給了黎姿。
自此以後,關於佘詩曼籠絡人心的新聞層出不窮,但如果是請吃飯就能成為當家花旦這麼簡單,那她不可能紅那麼多年。
且不論演技實力過硬這一項,阿佘的情商之高向來是有目共睹。
問她屬於哪一派,她這樣答:
有一時期盛傳她的緋聞男友鄭嘉穎花心,阿佘嫣然一笑:
被捲入其他藝人的新聞事件,她的回應是:
離開TVB後,一句對昔日老東家的埋怨都沒有,還多次感恩是TVB成就了今日的自己。
所以,她也成為罕見能讓兩派高層同行吃飯的藝人,以下這張經典抓拍曾紅極一時。
然而,隨著內耗的日益嚴重,TVB的精品製作也逐漸減少,就連原本被diss說是宣傳博熱度的“宮心計”話題都罕見出圈,藝人的明星效應也早已不復當年。
關於這一點,就不得不提TVB藝人的薪酬問題。
以低成本“榨取”最大勞動力
都說TVB窮,那是怎麼個窮法?
其實無非是服化道一用再用、甚少更新,以及壓低公司藝人的薪酬罷了,具體的計算方式,可見下圖。
如果能坐到一線位置或憑某部劇走紅,藝人就可以接到廣告和商演,從而獲得比較可觀的收入,但其數目顯然無法和內娛相比。
而普通藝人,則是靠著底薪和公司接下的一些show獲得收入,數目並不比一般工薪階層高。
但工作強度,卻常常是高得離譜。
哪怕是老藝人,也經常疲憊不堪地拍著戲,拍到生病,甚至“拍到死”。
但儘管如此,公司也沒有任何體恤,甚至還裁員和降薪……
所以這些年來,不少TVB藝人在心灰意冷之下,紛紛選擇了轉行,其中轉行後提高生活水平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想到內娛那些已經違法亂紀,但還是蠢蠢欲動想要復出的劣跡藝人,究其原因就是捨不得收入奇高的明星行業。
一般藝人如此,當紅花旦也一樣辛苦。
蔡少芬前腳剛獲得視後,後腳就在化妝室崩潰大哭,因為她馬上就有幾組戲得拍,而且拍戲收入也並不算高。
懂得感恩如佘詩曼,也用“鐵人”來形容自己的TVB生涯,缺乏睡眠已是常事,還幾次受傷留疤。
出道前兩年,因為講話聲音小,她被diss說是“雞崽兒聲”,加上對錶演一竅不通,當時可以說是被噴得體無完膚。
阿佘說,那段時間的壓力,讓她自此以後再也沒長胖過,更在心裡下定決心,要好好磨練演技、努力演戲。
之後在拍攝《火舞黃沙》時,她站在懸崖邊上,演了一場情緒激烈的重頭戲,只要稍不小心,就會跌下去。
放到當今內娛,怕已是漫天的通稿宣傳。
而那些年港媒報道她的相關內容,卻是各種難聽的用詞,像是“姣精”“姣佘”“佘精”,更屢次編造她和有婦之夫之間的緋聞。
可事實是,這些男藝人的老婆還會特地出來幫她澄清。
在此等處境下,當紅藝人和普通藝人開始一個個出走,從而導致了公司藝人的嚴重斷層,並造成了青黃不接的狀態。
許多藝人出走後選擇北上發展,但能夠像佘詩曼這樣,憑藉《延禧攻略》而在內地熱度暴漲的人,是極少的。
有的人,在人煙稀少的直播間賣貨。
有的人,在拍一堆質量極劣的網大。
……
“套路化”的劇本和表演方法
21世紀之前,香港亞洲電視還是無線的對打臺,在此競爭下,TVB也會根據觀眾的需求,適時調整和精進劇本。
千禧年之後,雖然亞視也曾有幾部收視惹眼的劇集和綜藝,但終究還是形成了無線一家獨大的情形。
沒有了收視勁敵,內部又派系鬥爭不斷,2000年之後的劇本質量明顯大不如前。
而在2010年後,不少TVB金牌編劇都轉至內地發展,年輕一輩的編劇則大為受限,一些新點子和新情節並不能獲得監製和高層的應允。
所以看來看去,我們對TVB劇臺詞最深的印象,大多還是停留在“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等上世紀劇集的經典臺詞。
除此之外,就是演員的熒幕形象和表演問題。
首先是很多演員容易被定型,戲路變化極少,有的人甚至演了一輩子的罪犯、混混和刻薄師奶,觀眾已經習慣他們在熒幕上的形象。
即便是佘詩曼,在演了周芷若和爾淳之後,也一度被大家認為是反派氣質突出,還曾因此而失去了一些廣告代言。
好在之後憑藉《鳳凰四重奏》一舉翻身,不然她也只能接著出演反派。
不僅如此,重複同類型的角色,且不論薪酬問題,也容易造成藝人表演熱情的消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TVB演員大多是“表現派”的表演方法,即主要透過面部神情和臺詞語調來詮釋角色,內化的“體驗派”比較少。
所以不少曾經被稱為演技派的香港藝人,在內地影視劇中的表現常常給人一種“水土不服”的感覺。
新競爭對手的重壓
1999年,亞視引進了《還珠格格》,該劇力壓當年無線所有劇集,成為收視之王。
6年後,TVB引進韓劇《大長今》,也一舉打破了收視紀錄,震驚全港。
而這兩部收穫傲人成績的劇集,也讓香港徹底感受到內地和日韓影視的實力,但可惜的是,派系紛爭依舊是大臺主線。
可不管TVB做出何種反應,新競爭對手的崛起和發展都是不可抗的趨勢,在之後的十幾二十年時間裡,他們還會從影響力上趕超同期的港劇。
與此同時,歐美影視劇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還有隨之興起的新媒體也逐步深入到影片領域,由此便出現了各大影片網站,和如今已不再是新詞彙的網劇。
而到了這個時候,即便TVB再如何不聞窗外事,財務表上的資料是無法忽視的。
據TVB2016年財務年報顯示,其全年總收入為42億港幣,總開支約38億,稅前利潤大概是4億元港幣左右,與2015年的10億元相比減少了50%。
在此情況下,TVB也開始進行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改革。
從2016開始,杜之克進軍TVB戲劇部,他展開和內地影片網站之間的合作,曾經推出過《使徒行者2》《盲俠大律師》等較優異的合拍劇。
與此同時,曾勵珍也開始見招拆招,力邀老將回巢拍戲,張衛健的《大帥哥》就獲得不俗的收視和口碑。
你看,還是在鬥!這一招殺得杜之克措手不及,但好在能製作出優秀的作品。
可遺憾的是,TVB卻是韌性不足,之後老將宣萱回巢拍了眾人吐槽的《陀槍師姐2021》,《刑偵日記》《法證先鋒4》等合拍劇也不如人意。
2018年,TVB更出現了30年來的首次虧損,而且此後三年都是虧損狀態。
近日,曾志偉出任無線電視臺總經理(內容運營)一職,在採訪中,他就山頭文化做了一番評價。
“我打算把這麼多的山變成一座大堡壘,讓無線電視成為人民的軍隊,一起把事情做好。作為這個行業的和事佬,我應該沒有問題。”
有期望和追求固然是好事,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且走且看……
青石電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