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手術後 採訪物件供圖
如果脊柱側彎近180°會是什麼樣?如果畸形的脊柱椎管內還有神經纖維瘤,是不是更加危險?20歲的女大學生雪嬌(化名)就經歷過這種痛苦——扭曲的脊柱猶如揹著一個“駝峰”,脊柱椎管內的腫瘤壓迫著神經導致下肢癱瘓。在數度求治無門的情況下,她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脊柱中心,經過多學科團隊的努力,雪嬌歷經7小時手術,終於擺脫了輪椅,重新走了起來,並於今天順利出院。
雪嬌是全家人的唯一希望,爸爸是清潔工人,媽媽在家照顧患有智力障礙的弟弟,家庭經濟收入十分微薄,但仍然培養了雪嬌這個20歲的女大學生。她是全家人的希望,可是疾病往往是殘忍的。雪嬌9歲起,就出現了病症,她的背部逐漸凸起,令她很難站直,爸爸媽媽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去北京治療。
經過診斷,雪嬌罹患的是神經纖維瘤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經嵴細胞發育異常,並會導致多系統損害。約50%的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其原因是多發的腫瘤會壓迫中樞、周圍神經等。若腫瘤生長至脊柱椎管內,就會出現脊柱畸形、脊髓膨脹出和脊髓空洞症等問題。 隨後,雪嬌在北京的大醫院裡進行保守治療,但由於學業壓力大,且就醫路程太過遙遠,治病就被耽擱下來,“駝峰”漸大,且陪伴雪嬌11年之久。
去年,雪嬌讀大二時,病情突然加重,無法正常行走,又前往北京的醫院做頭盆環牽引術,牽引剛有所好轉,下肢突然出現神經症狀,無法再進行牽引,不得不以輪椅為伴。隨著病情加重,雪嬌的治療風險快速增加。在家長的陪伴下,雪嬌輾轉多家醫院也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在患者的推薦下,揹著脊柱“牽引架”的雪嬌來到了新華醫院脊柱中心楊軍林教授的門診,楊軍林覺得,儘管風險很大,再不手術治療,脊髓進一步受壓,日後行走機會渺茫,對這個家庭而言,手術矯正是唯一的希望。
於是,新華醫院脊柱中心開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為雪嬌做術前準備,一方面為她向公益基金會申請了善款。10月25日,新華醫院醫務處為雪嬌組織了全院專家大會診,評估討論手術方案,專家們普遍覺得風險重大,雪嬌的神經纖維瘤病極易造成術中大出血;骨質疏鬆在術中置釘固定時難度大,術前牽引已經導致雪嬌的脊髓有所損傷,術中大截骨過程中可能會再造成脊髓二次損傷;特別是雪嬌的脊柱重疊,側彎角度近180°……因此,把握手術的精準度是決定結果的關鍵所在,圍手術期還需要各方通力協作進行管理,方能讓雪嬌安然度過。
10月26日上午,手術如期進行。在新華醫院重症與麻醉團隊的幫助下,主刀醫師楊軍林逐步開展手術。當他開啟椎板準備將扭曲的脊柱截骨時,發生了四肢誘發電位消失,手術團隊隨即進行了快速四個椎體的截骨、矯形,將瘤子切除,歷經一個半小時的時長後,誘發電位才部分恢復。楊軍林說:“若手術處理不及時,已受損的脊髓則很難恢復,稍不留神則導致癱瘓。”最終,手術歷經7小時順利完成。
術後,雪嬌依然艱難地面對著感染、疼痛等一系列問題,經過6天的恢復,雪嬌在媽媽的攙扶下,在病區的走廊裡走了起來。她重新挺直腰背,擺脫輪椅,還比術前“長高”了12釐米。楊軍林說,這次手術是他目前為止遇到過風險最大,難度最大的手術。今天,雪嬌終於出院了,將繼續回家康復的日子,但對這個家庭而言,希望仍在。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