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通訊員 於坤坤
在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經常在體檢門診看到寶爸寶媽們慌張的神色:“孩子腿彎彎,走路羅圈,怎麼辦?”“孩子腿不直,醫生檢查時X型腿,家裡老人責怪我們沒有及時給寶寶綁腿”。
遇到“X/O型腿”這種情況給孩子綁腿、戴支具到底對不對,“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醫生在給憂心的家長們解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那麼,究竟“X/O型腿”可怕嗎?什麼情況下需要治療?
一、什麼是“X/O型腿”?
所謂“X型腿”,醫學上又稱“膝外翻”,是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膝能相碰,兩足內踝分離而不能靠攏,從外形上可以觀察到兩下肢膝外翻畸形,形如一個X形。
“O形腿”,醫學上稱為”膝內翻”,以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為主要表現,從外形上可以觀察到兩下肢膝內翻畸形,形如一個O形。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O型腿”與“X型腿”都是生理性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童保健所主任李玲說道。
胎兒在子宮裡身體呈蜷縮狀,雙腿呈“O”型,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仍舊會保持這種弧度。等到寶寶學會走路、蹲起後,下肢承受的重量會逐漸增加;隨著負重應力作用,為了適應生理需求,寶寶下肢就會自我調整並呈現為X型,隨著孩子不斷成長,韌帶的抗拉能力增強,雙腿腿型逐漸趨於較直的狀態。
具體來說,一般出生後主要以“O型腿”為主要表現,1歲半左右下肢逐漸變直,到3-4歲的幼兒又通常表現為“X型腿”,在6~7歲左右接近於成年人。在以上年齡段出現的膝內翻、膝外翻絕大多數是生理性的,不要太過擔心,過於積極地處理往往容易導致矯枉過正。
但也有部分“O型腿”與“X型腿”屬於病理性的,需要干預和處理。
李玲表示,一般來說任何可以影響下肢生長的疾病或者應力均有可能導致膝內翻或者膝外翻,其中包括:
佝僂病、黏多糖病、脊髓灰質炎Blount病等原發疾病;
骨折等損傷或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後;
8歲以上兒童出現的特發性膝內翻或者膝外翻;
使用學步車。
另外,有研究表明,13~15歲青少年出現“X型腿”或者“O型腿”,可能與經常參加對抗運動有關,尤其是橄欖球等對抗性強的運動。
“一般來說,生理性的膝內翻及膝外翻不需要處理,也不用使用夾板或者支具,即使使用,其效果也往往不佳。”李玲建議,對於有原發病的,應先治療原發病,例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透過拍攝X線片及相關血液化驗指標可以明確診斷,並給予病因及對症治療。
對於輕度的病理性膝內翻及膝外翻可以考慮矯形支具,其不良反應較小,但體驗不佳,因為治療時間較長,對兒童依從性的要求比較高,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不容易堅持,且較為不便。對於嚴重的膝內翻、膝外翻的患兒,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物件以學齡期兒童且踝間距或者膝間距大於10 cm者為宜。
四、如何預防“X/O型腿”?
預防“X/O型腿”,首先對於上述的生理性的、正常的情況要有認識,不必過於擔心;其次在養育寶寶過程中,要及時發現並杜絕用力不當的不良習慣如過早學站立或行走,使用學步車,或從事高對抗性運動。
李玲提示各位家長,更重要的要養成給孩子定期體檢的習慣,如孩子在早期診斷佝僂病,在及時干預的情況下,能夠顯著改善預後情況。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