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隕落了一顆閃亮的星。
年僅47歲的呼吸治療科副主任、團隊創始人浦其斌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呼吸治療事業,離開了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同事朋友,離開了他時刻牽掛的患者。他的離世,讓浙大一院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呼吸治療師,也讓中國呼吸治療領域損失了一位領軍人物。
浦其斌,1974年出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治療科副主任、學科帶頭人。1994年參加工作,在機械通氣、氣道管理等呼吸治療相關技術方面具有極高的造詣,他是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呼吸治療學組成員、IMPROVE機械通氣高階培訓班教材編者及認證導師、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委員會呼吸治療學組委員。
呼吸治療是在重症醫學領域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從基礎氧療到危重病人呼吸機支援與氣道管理等,學科交叉和專業技術較強為其特色之一。2009年,浙大一院成立呼吸治療科,浦其斌是呼吸治療科的創始人,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國呼吸治療的領軍人物。
當SARS、H1N1甲流、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來襲,作為專家組成員,浦其斌一次次衝在危重患者救治的最前線,詮釋著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醫者仁心。
今天,快報記者採訪了浦其斌生前的幾位同事,透過他們的講述,深切緬懷、悼念他,一路走好。
他是一個慎行篤思,胸懷寬廣的人
呼吸治療造詣非常高
——浙大一院急診科主任 陸遠強
浦其斌離開我們了,非常悲痛,非常捨不得。我和他共事10年。在急診科,不管是急診ICU,或是急診內外科,都需要呼吸治療師,我們經常一起合作,搶救患者。
他為人低調,滿心滿眼都是工作,都是患者。他經常半夜跑到醫院看看病人怎樣,病情穩定才放心離開。
他對專業孜孜以求,呼吸造治療詣非常高,解決了我們在臨床中碰到的很多問題。他就像是定海神針,有他在,我們都很放心。
前段時間,有個桐廬的病人氣道梗阻,氣管插管時是好的,一旦拔管就不行。轉到我們醫院後,他負責,認真研判病情,反複製定治療方案,最後,病人成功拔管,順利恢復,還特意送錦旗來感謝。
對於病人和家屬,他的耐心和細緻,有時候讓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心很細,加了很多病人和家屬的微信,哪個病人要複診,他都會提前提醒。他常說,要對病人管到底,管到病人恢復健康。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慎行篤思的人,一個胸懷寬廣的人,一個溫潤如玉的君子,他無愧於醫者的稱號。我永遠懷念他。
只要患者需要他就馬上出現
對呼吸治療事業,他真的熱愛
——浙大一院之江院區監護室主任 李彤
說起來,浦其斌比我早進入浙大一院,我們一起在ICU工作了4年,之後又一起轉戰急診。我們共事近20年,可以說,和他一起吃飯的時間,比家人多多了。
他對工作的投入是全身心的,能感受到他對呼吸治療事業的熱愛。呼吸治療師的工作,很多時候沒有上班下班的概念,病人病情反覆,他就會第一時間出現。而我們在臨床中碰到呼吸相關問題,不管任何時間,給他打電話溝通交流,他總是耐心出主意,不管是大年初一的凌晨,還是除夕的晚上,只要有需要,他總是在。
呼吸治療和醫院很多科室都有交集,心臟外科手術,需要他;病房的患者出現呼吸問題,需要他;急診、ICU病人的搶救更需要他;每一次公共衛生事件來臨,需要他。
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和他都進入之江院區隔離病房工作,我負責當時監護室整體工作安排,他則具體落實每一個患者的呼吸治療。別的醫生有輪班,但他的工作不分時段,一旦病人病情反覆,他就出現在病房。他是我工作上值得信賴的夥伴,而在休息區,我們倆是室友。我們同住了2個多月,討論最多的是病人的病情。甚至對於治療上的意見分歧,我們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小的“爭吵”。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浦其斌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隔離病房工作
和他共事的點點滴滴,太多太多。這些年,沒怎麼聽過他休假,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給了患者,給了醫學事業。
他其實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們經常會去醫院周邊的麵店、小飯館吃飯,有時週末得空,也會出去和朋友聚會,但只要患者需要,他隨時就會在聚會中消失。以致後來,每次聚會,我們都會把地方定在醫院附近,方便“應急”。
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懷的人,永遠離開我們了。好兄弟、好戰友,一路走好。
需要有人靠近病人、幫助病人、救治病人
他是最純粹的醫者
——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蔡洪流
我們差不多同時進醫院,是很好的同事、很好的搭檔、很好的兄弟。在我心裡,他是一個純粹的醫者,技術精湛、不停探索,對於病人和家屬,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地付出。
他的專業是呼吸治療,他的主戰場之一是在重症醫學科。大家都說,他沒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病人呼吸不好,他的身影就會出現,他甚至把家安在了醫院附近,只為了能在需要他時,最快速度趕到醫院。
病人呼吸上的問題沒有解決,他就會想方設法記錄下來,去查資料,去和國內外專家溝通,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他身上始終帶著紙和本子,上面記錄的都是最真實的病人情況、亟待解決的問題及他的思考。工作這些年,他的筆記本已經攢了好幾箱了。
他一直在整理病例資料,他把失敗的教訓,成功的經驗統統記錄,希望能讓更多呼吸治療師借鑑,培養更多的呼吸治療師。他是個特別善於“講課”的人,能把深奧的呼吸治療課講得深入淺出,讓人獲益匪淺。
浦其斌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的都是患者的病情
我還記得當年H7N9禽流感爆發時,杭州第一例患者要轉到我們醫院,是他去接的。在病房,醫生查房會輪班,但他雷打不動,每天上午下午的查房必在。
呼吸治療師是離呼吸道感染風險最近的,要給患者吸痰,要做支氣管鏡,要氣管插管,但不管是SARS、H7N9還是新冠肺炎,他都衝在救治第一線。他說,需要有人靠近病人、幫助病人、救治病人。
他的所思所想永遠是為病人
為了一個病情疑點會不懈查詢原因
——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鄭霞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一起並肩的戰友。我來浙大一院工作時,他已經工作10年了。剛來的我像個小白,我所有的呼吸治療知識,都是他教我的。
他對患者負責,想患者所想,對專業的認真仔細,是我最最佩服的。
曾經有個年輕的病人,腺病毒感染,肺的情況不是很好,這個患者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他就想,怎麼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儘可能不讓患者插管變成長程患者,能儘快好起來。後來,他冒險嘗試做肺泡灌洗。我們都知道,肺泡灌洗氧合不好的情況下,病人可能一下就崩盤了,他就在旁邊做好前期所有準備。後來,標本取了後很快出了結果,之後的救治就非常順利。當時他特別高興,總結了救治經驗分享。這次的救治也給我的臨床工作很多啟迪。
他經常把晚飯後到醫院病房檢視病人情況當做是散步。我經常問他去幹嘛了,他說在醫院散步,後來才知道這個散步就是到病房看病人。
去年,我去武漢金銀潭醫院抗疫,他在之江院區隔離病房,我們經常就發現的臨床問題互相交流。呼吸治療有很多專業的知識,他的經驗,當時也給我們在金銀潭救治病人帶來很多幫助。
他對病人的病情關心到什麼程度?他的手機裡存了很多病人家屬的電話,會問詢家屬患者發病前的所有細節,如果一個家屬不瞭解,他就會讓家屬推薦,繼續找了解病情的家屬追問,在病史瞭解這方面,他甚至比很多臨床醫生都要了解的多。
我們有一款呼吸頭罩,為了瞭解病人用得舒不舒服,他就戴上頭罩親自去試。這個頭罩第一次用在病人身上,是個血液科病人,為此,他在病人床旁守了好幾天,看看有沒有漏氣,病人用得好不好。他就是這樣,一切都為了病人。
近兩年,他一直在整理他的臨床經驗,希望能把這些生動、具體、詳細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幫助更多人。他的講課很有魅力,有一次,一堂關於缺氧的課,他講了三個小時,因為大家聽得太入神,都沒拍下一張照片。
要說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對於低年資醫生來說,他亦師亦友;在他的呼吸治療科,他亦兄亦父;而對我們來說,他是個特別追求完美的人,是戰友和朋友,讓我們在呼吸治療領域不斷有新探索。
是他教會我們於細微處觀察病情
——浙大一院護理部副主任 趙雪紅
一想到從此身邊少了一個好弟弟,好戰友,心痛如絞。他的離去,讓太多人遺憾。在急診科和ICU,我們一直是同事。在SARS、重症甲流、H7N9、新冠肺炎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中,我們是搭檔和戰友。
來源:浙醫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