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寶媽認為:
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
孩子一哭就抱,到底會不會寵壞娃娃呢?
答案當然是不會!
別不信,1959年英國心理學家哈利 · 哈洛用恆河猴實驗證明了。
哈洛設計了兩個代理母親:
一位是溫暖、柔軟的絨布媽媽,觸感更像真正的猴子媽媽,但是不提供食物;另一位則是金屬絲網媽媽,它堅硬冰冷,但掛著奶瓶提供食物。
在連續 165 天的測試中,剛開始,嬰猴多圍著“鐵絲媽媽”,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嬰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到“鐵絲媽媽”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絨布媽媽”呆在一起。
當嬰猴受到驚嚇時,也會立馬緊緊地抱住絨布媽媽,慢慢安靜下來。
根據這個實驗,哈洛提出,媽媽的角色之一,就在於當寶寶感到害怕恐懼的時候,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如果寶寶因為害怕哭泣時,在最信任的媽媽這裡,都無法得到安慰和回應,他該是怎樣的絕望?
沒有及時回應
反而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
1 歲內的寶寶還不會很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哭泣和比劃的行為,其實就是對自己內心需求的一種訴說。
就像實驗中的恆河猴,當受到驚嚇時,也會撲到絨布媽媽的身上尋求庇佑和安慰。
如果寶寶害怕哭泣時,在最親密的媽媽這裡都無法得到安慰和回應,他的世界該是怎樣的絕望?
不斷有新的科學研究證明了,如果寶寶連最正常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滿足,他的成長將受到難以估量的影響。
1. 長大後更容易依賴別人
很多人會以為,寶寶哭了不抱可以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立。恰恰相反,不及時給予安慰可能會導致寶寶哭的聲音更大。
父母在早期給予及時回應,不僅能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還能防止他們情緒崩潰。
2. 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The importance of touch in development》一書的作者認為,缺乏接觸會導致寶寶停止或減少合成生長激素。
因為對這些寶寶來說,在缺少大人關心幫助的情況下,只有先努力活下來,然後才有資格在身高、體重、認知等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3. 長時間哭泣可能會損害寶寶的認知水平發展
研究發現,出生後前三個月哭鬧時間較長的嬰兒,他們智商測試的結果比對照組低了 9 個百分點,並且精細運動能力明顯較差。
對於寶寶來說,媽媽及時回應所帶給他的安全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禮物。
有的人可能會說:那寶寶晚上睡覺哭鬧,難道要抱一晚上嗎?
並不是。睡眠引導和及時回應寶寶並不衝突。睡眠引導不是指放任不管,而是先冷靜地分析,然後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最關鍵的,是弄清楚寶寶哭鬧背後「無法訴說的」真實需求。
相信寶寶對媽媽依戀的本能。
抱他,並不會寵壞他,而是在幫助寶寶,成為一個更好更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