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最怕什麼?
發燒肯定榜上有名!
這不,前兩天豆豆就發燒了,孩兒他爸見我給豆豆多穿了一層衣服,於是開始問我:“不是說孩子發燒不能捂嗎,你怎麼還給他穿這麼多?”說著就要把衣服脫下來。
我連忙制止,反問道:“你摸摸,孩子手腳冰涼,一身的雞皮疙瘩,不多穿點難道就讓他凍著嗎?”
聽我這麼說,孩兒他爸覺得有幾分道理,但又一臉茫然:“一會兒“不能捂”,一會兒又要“捂”,到底該怎麼辦?!”
螢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有疑問了?別急,豆媽這就給大家好好說說。
01體溫上升期可以適當“捂一捂”
發熱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即體溫上升期、高熱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是37℃。當受到細菌、病毒等的侵襲時,人體細胞為了抵抗病菌,體溫調節系統就會透過將體溫升高到一個預設值(比如升至38℃)來對抗病菌。
但是,體溫不能一下子就能從37℃升至38℃,這中間需要一個升溫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體溫上升期。
在這個過程中,血管和毛孔都會收縮,來減少散熱,以便更快達到38℃,儘早對抗病菌。
而血管和毛孔的收縮,又會刺激到我們的冷熱感覺神經,讓我們產生“冷”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會打寒戰。
所以,在體溫上升期,如果孩子覺得冷,就可以適當“捂一捂”給他保暖,而不是一味降溫,一切要以孩子的舒服為準。
豆豆就是因為處在這一時期,手腳冰涼,還起了一身雞皮疙瘩,所以我才會給他多加一件衣服。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覺得冷,除了增加衣物,還可以這樣護理:
- 給孩子喂點溫開水
- 用熱毛巾擦一擦孩子的手和腳
- 夏季可以把空調關掉一段時間
這麼做也有利於體溫儘快達到預設值。
但更多的情況是,小孩子體溫調節能力差,再加上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當我們發現他們發燒時,通常已經處於發熱的第二階段,也就是高熱持續期了,在高熱持續期是絕不能捂的。
02高熱期持續期,不能捂!
這是因為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且排汗散熱功能也很弱。過度包裹捂熱,會導致孩子身體無法散熱,從而產生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機體缺氧甚至迴圈衰竭,若搶救不及時,可能很快休克乃至死亡。
特別是新生兒,即使沒有發熱性疾病,包裹過多也可能出現“捂熱綜合徵”,危及生命。
在高熱持續期,我們需要這樣護理孩子:
- 拿掉孩子身上的小被單
- 減少孩子的衣物
- 適當給孩子補水
- 用溫涼的毛巾擦拭孩子的脖子、腋窩、大腿根等部位,或者用溫水給孩子洗澡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讓孩子的體溫立馬降下來,而是讓寶寶感到涼快,使身體好受一些。
如果體溫長時間居高不下,可以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但每個孩子對發熱的耐受能力不一樣,所以具體用藥的計量和給藥間隔也可以不一樣。
圖源:《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
《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指出,對於2月齡以上的孩子,肛溫達到或超過39℃(口溫38.5℃)時就可以用藥,或者發熱讓孩子明顯不舒服時也可以用。
目前推薦兒童使用的退燒藥為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03為什麼有時候“捂一身汗”燒就退了呢?
這就要從體溫下降期開始說起了。
當我們的身體消滅病菌後,體溫就要從高點恢復到原來的正常水平(37℃),而出汗就是一個很好的散熱方式。
所以,“捂汗退熱”的說法(及做法)是不正確的。應該是,體溫要回歸正常值,於是需要通過出汗帶走身體裡的熱量。
這是身體主動調節的結果,而非人為干預造成的。這個時候如果再給孩子捂著,反而不利於降溫排汗。
該如何護理呢?
- 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防孩子脫水
- 減少孩子的衣物
- 用溫熱的毛巾給孩子擦汗,或洗溫水澡
- 及時更換潮溼的衣物,避免著涼
04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通常,孩子發熱時,在家護理就能好轉,這樣也能避免醫院裡交叉感染的風險。但如果是以下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孩子不滿6個月,只要體溫高於38℃,就應該立刻去醫院。
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尤其是新生兒(0~28天),10%以上的發熱是嚴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腦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又很不完善,容易導致嚴重後果。
孩子不滿2週歲,如果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先在家觀察,但如果發熱超過24小時還不見好轉,或者精神狀態不好,比如哭鬧嚴重、無法進食、無精打采、面色蒼白等,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