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晚上無論再困,上床以後都遲遲不肯睡覺。要是催得急了,孩子會哭著說好怕又做噩夢,不想再睡覺了。
——小B媽媽
”
小B這種情況相信很多父母們都遇到過。什麼是夢,我們好像都能說上一點。但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對噩夢的恐懼,幫助孩子重述甚至修改自己的噩夢,可能很多家長就不太明確究竟該怎麼做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夢境的那些事兒,幫助孩子克服噩夢的恐懼,每天都有好睡眠。
01
告訴孩子:夢是什麼?
不光是孩子,即使是大人,有時候也會害怕、會做噩夢,這是正常現象。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夢是一種潛意識的工作。當我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時候,就是把我們現實中沒有即刻處理好的東西,以潛意識的方式在夢中加以解決,這常常是新鮮夢。
所以說有的新鮮夢,特別是兒童新鮮夢是跟現實衝突有關係的。
兒童的夢是簡單而又直白的。比如孩子白天路過玩具店,看到了一輛超大的模擬玩具汽車,非常喜歡,希望自己也能有一輛。但無論怎樣央求,他的父母就是不同意。那麼到了晚上,他能有可能會夢到自己拿著這輛心儀的玩具汽車,和小夥伴們炫耀。
孩子發生噩夢的情況一般跟他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有關,比如強烈的視覺衝擊(如恐怖圖片,打鬥),還有聽覺上的(如巨大的響聲,吵架,被辱罵)以及軀體感覺上的(如被打,遭受意外創傷)等等。
02
孩子為什麼會做噩夢?
孩子從噩夢中醒來時,通常會感到害怕或沮喪。因此,噩夢的主要來源也有以下兩個方面:
經歷了“害怕”的感覺
相比成人而言,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恐懼情緒,這是因為他們更為弱小。這種感覺在孩子的夢中會以誇張、變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就產生了噩夢。
有精神壓力或過度疲勞
同成人一樣,孩子也會感受到壓力,有時候是因為環境變化,比如外出旅行、家裡來了陌生人、上幼兒園、轉學等;有時則是因為受到挫折,比如被父母責罵、被老師批評或遭到了其他孩子的排擠等,這些壓力也會以噩夢的形式反映出來。
很多時候孩子做噩夢,可能意味著他遇到了一個問題,自己又沒有辦法解決。這種擔心和害怕的情緒被壓抑,在晚上就變成了噩夢。
03
怎樣讓孩子少做噩夢
夢是現實的對映,所以父母也可以透過在現實中做出改變,讓孩子少做噩夢。
確保睡前沒有恐懼的情緒
睡前不要讓孩子看有恐怖色彩的動畫片或講讓孩子害怕的故事,也不要嚇唬孩子。
保證良好的睡眠環境
比如孩子臥室的光線、溫度適宜,房間佈置得溫馨且有安全感,減少引起孩子恐懼的外在因素。
確保睡眠充足
父母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的睡眠時間與他的精神狀態的關係,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避免孩子因為過度疲勞、缺少睡眠而頻繁做噩夢。
與孩子討論夢的內容
父母幫助孩子找到困擾孩子的現實問題,給孩子提供幫助,可以從根本上減少孩子因為壓力而做噩夢的情況。
04
幫孩子修改自己的噩夢
噩夢怎麼能被修改呢?這裡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印度尼西亞的一個部落裡,有個孩子每天夢見被追殺。於是求問解夢的長老。長老說:下次你就在夢中停下步子,然後回過頭去看一看是誰在追你。
於是,孩子真的就在下一次的夢中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結果,他發現在夢中追他、讓他特別恐懼的,原來是鄰居家的孩子,對方面帶笑容地來找他玩,並不是來追殺他。孩子就釋然了,從此再也沒有做這個噩夢。
這是原始部落對夢的一種處理方式,同樣也適用於父母對孩子做夢的處理。
下面這位媽媽處理孩子做噩夢的方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媽媽帶著孩子去看熱映的電影《尋夢環遊記》,結果沒想到孩子回家後開始做噩夢,早上起來哭著說“我昨天晚上夢見骨頭了,好害怕。”過了幾天情況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了食慾差甚至反胃等症狀,還說“媽媽,我一想到骨頭我就想吐”。
第二天早上孩子告訴媽媽,他昨晚又夢見骨頭了,媽媽問他:“那你聽見他跟你說什麼了麼?”孩子搖搖頭。
媽媽說:”那你下次夢的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哦!”
孩子問:“為什麼呢?”
媽媽告訴孩子,“你老是夢到骨頭,我想肯定是他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告訴你。”
又過了兩天,孩子忽然很興奮地跟媽媽說:“昨天晚上我聽見骨頭跟我說什麼了!他跟我說謝謝你哥哥。”
第二天早上,媽媽再問孩子昨晚是否夢見骨頭,孩子說沒有了。從此骨頭也再未在他夢中出現了。雖然偶爾孩子還會對媽媽說“我還是會想到骨頭”,但是卻再未做骨頭的噩夢了。
當孩子反覆做同一個噩夢時,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對夢進行修改。由於這個夢是孩子自己做的,所以當你對他的夢進行修改的時候,你就修改了他的潛意識,這還是跟他的潛意識有關係,於是就對他產生了影響。
05
孩子無法描述夢境怎麼辦?
很多的孩子可能根本無法說出自己到底夢到了什麼,只知道夢裡自己很害怕。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孩子難以描述自己的噩夢,除了可能是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外,還可能因為噩夢更多是一種情緒體驗,難以抓住,或本身就沒有清晰的夢境情節。
對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夢境,請孩子講出來,畫出來,有條件的話請孩子用沙盤擺出來,或者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出來,對舒緩或轉化孩子情緒,都能有所幫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條件選擇用哪一種方式,重點是讓孩子有再次呈現和體驗夢境的機會,與噩夢隔開一段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不再完全是夢境中可能的主角或觀察者,而是一個畫者、講述者等等,以全新的旁觀者視角重新看待夢境。
透過這種方法有助於把噩夢對應的情緒或者事件找出來。當孩子能夠找到噩夢的來處,它便失去了嚇人的神秘性,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撕碎畫紙、把它燒了或者扔進馬桶沖走。透過這樣一個小小的儀式陪孩子一起把噩夢趕走。
在上述過程中,家長的專心聆聽認真對待,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和接納,這本身就會讓孩子感覺到關心和支援。
家長無需否認夢境中可能存在的“惡魔鬼怪”,而要識別和承認孩子的恐懼,創造性地看看有什麼辦法來“對付怪物”。比如有個孩子夢中經常會出現孫悟空,那可能是他應對恐懼的法寶。
重要提醒: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做噩夢的頻率很高,或者每次做噩夢後非常痛苦,很難安撫,白天恐懼和焦慮的情緒也很嚴重,或者你知道孩子剛經歷了一場重大的創傷性事件,噩夢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並且一直存在的,那麼你可能需要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使用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擺脫噩夢的困擾。
孩子的夢境給了父母瞭解孩子情緒狀態的指南針,明早起來不妨問問孩子有沒有做夢吧!讓說夢成為親子交流的話題,讓夢成為你和孩子貼心的、天然而寶貴的通道。
孩子做噩夢了,你是怎麼處理的?
歡迎留言分享
本文部分素材綜合自婚姻與家庭、中國青年報、開心栗子看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