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伍奢死了,太子熊建只能流亡他國。
熊建先到了宋國,在宋國,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熊建享受到了比宋國大夫還要高階的待遇。終於有一天,他見到了一位他可以信任的人,誰?伍子胥。
伍子胥逃過一劫,他立即便想到了太子熊建。
伍子胥想幹什麼?報仇雪恨啊,自己無根無基,伍家已經沒了,最有前途的便是熊建。聽說熊建在宋國,他便跑到宋國來了。
“太子,必須要報仇,不除掉費無極,你我將永無寧日。”伍子胥對熊建說。
伍子胥建議熊建離開宋國,因為在宋國,他們是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援的。但熊建不願意離開,尤其是聽到去吳國時,他立即表示反對。
熊建不願借吳國力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的敵人是費無極,而不是楚國。他寧可在宋國享受著上卿待遇混下去,等到費無極一死,他便有可能回國,繼續做他的太子。
多麼單純的一個孩子啊。你都流亡國外了,楚平王已經立了新太子了,你一回去,哪怕楚平王和費無極都死了,新太子黨還會允許你存在啊?
伍子胥長嘆一聲,勸不動熊建,一時也無計可施。就這樣,兩人在宋國呆了整整兩年。
多寶貴的兩年啊。
如果不是宋國正好發生了內亂,與熊建關係要好的那一派被打敗了,逃亡到了楚國去了,你熊建還好意思再在宋國呆下去嗎?
那,可以去吳國了嗎?伍子胥仍舊建議去吳國。便熊建仍舊不同意去吳國,兩人雖然同是天涯淪落人,但畢竟是君臣關係,伍子胥不得不聽熊建的。
熊建帶著伍子胥到了鄭國。同樣,在鄭國,熊建也享受到了上卿待遇,還給了熊建一塊封邑。鄭國人與宋國人很不對付,所以鄭國國君鄭定公特意表現得比宋國人更有道義、更大方、更有大國風範。
但鄭國也明確告訴了熊建:生活在鄭國,歡迎;希望鄭國幫助插手你們楚國內部事務,休想!
熊建很失望,就這樣寄人籬下並非自己的初衷,他決定離開鄭國。
這一次,他帶著伍子胥到了晉國。是的,全天下,唯有晉國可以跟楚國抗衡,也只有晉國人說話才有可能在楚國起點作用。
他所不知道的是,晉國人是全世界最會騙人的。你熊建自己沒有什麼本事,那便只好被利用出對晉國有用的價值來。
晉國人很熱情接待了熊建,也承諾將會為熊建主持公道。熊建滿懷希望地等待著,最後,晉國人拿出了晉國方案。
“我們晉國準備滅了鄭國,據說太子在鄭國結交了不少朋友,太子不妨先回鄭國,暗中聯絡你的那幫人,等我們晉國大軍一到,裡應外合,一舉拿下鄭國。
只要拿下鄭國,你可以先代理鄭國國君,然後我們晉國便會乘勢聯合鄭軍發兵討伐楚國,到時太子回國便有望了。”
熊建大喜,伍子胥急了:“太子不可!”
熊建皺了皺眉:“有何不可?”
伍子胥道:“太子,晉國很想討伐鄭國,但找不到藉口。如果我們在鄭國搞事,那鄭國便內亂了,而晉國作為諸侯盟主,便可以借這個理由來平叛。
鄭國如果被打敗了,太子想想看,可能會讓太子您來當鄭國國君嗎?這其實就是晉國人的陰謀啊,咱們可千萬別被忽悠了。
太子請細想,晉楚歷來都是對手,晉國現在看到我們楚國出了奸臣,良臣大夫被誅,高興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趕忙幫我們呢?”
伍子胥的分析非常透徹,而且是一針見血一步到位,他甚至根本連“鄭國人待我們不薄,我們不能不義”之類的話都不講了,直接說利害關係。
可惜熊建不聽,堅持按晉國人的主意辦。
伍子胥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