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現在對明朝歷史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明朝滅亡於1644年,之後清軍拿下北京,正式開始啟清初時代,之後南明政權都被稱為“明朝殘餘勢力”,我認為,這是極其不妥的。
首先在這要提醒一下,每個歷史時代有每個歷史時代的標準,要徹底的研究史事,就要以當時人的角度來看待,不能以今度古啊。首先,1644年真正滅亡的也只是明朝北京政權。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並不意味著明朝的真正結束,南京還在明朝的手上,除了四川之外,絕大多數的南方土地仍然在明朝政權的手中。
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十七年的五月份,福王朱由崧(朱常洵之子)在四鎮軍閥和南京留守官員的擁戴之下,在南京稱帝,改明年為弘光元年,是為弘光皇帝,雖然這個政權十分短暫,在弘光元年的五月份就已經被清軍消滅,但是朱由崧仍然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合法繼承人。我們知道,朱由崧的父親是老福王朱常洵,而朱常洵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朱由檢是明光宗朱常洛之子,而朱常洛又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長子。
明光宗朱常洛。
所以崇禎皇帝和弘光皇帝同為萬曆皇帝的直系後裔,朱由崧則是崇禎皇帝的堂兄,在崇禎十七年四五月份,崇禎皇帝太子下落不明的情況之下,朱由崧確實是有資格繼承明朝皇位的,所以此時的南明弘光政權和清政權應已經屬於南北對立的狀態。
萬曆皇帝朱翊鈞。
弘光政權迅速崩潰之後,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稱帝,改元隆武,是為隆武皇帝,隆武政權同樣十分短命,這個政權在1646年就滅亡了,存在的時間連一年都不到。唐王朱聿鍵,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孫,這位南明皇帝和萬曆皇帝一系可謂是八竿子打不著,但是請注意,隆武政權在其存在的時間裡可是得到了絕大多數明朝地方勢力的承認,反觀同時期的魯監國政權卻只侷限於浙東地區(實際上親王監國,在明代也是有例可尋的),在永曆十一年(1657年),永曆皇帝朱由榔給隆武皇帝上廟號紹宗,改諡號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說明朱聿鍵雖然是朱明皇室的遠支,但是他作為南明皇帝確實被之後的擁明勢力所承認。
明紹宗隆武皇帝朱聿鍵。
明太祖朱元璋。
隆武政權崩潰之後,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登基稱帝,改元永曆。永曆皇帝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灜之子,朱常瀛則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七子,所以和弘光皇帝一樣,永曆皇帝同樣出自於萬曆皇帝朱翊鈞一系,是崇禎皇帝的堂弟,同樣有資格接任明朝皇帝,雖然《皇明祖訓》明確說了“非嫡子不得立”,但是這早在明代前期就已經被打破了。
鄭成功。
況且,自1652年之後,永曆皇帝朱由榔受到大西軍餘部的擁戴,除鄭成功之外的明朝勢力要麼被大西軍消滅,要麼主動歸附,要麼在朱明皇帝這杆大旗的號召以及大西軍武力震懾之下投靠永曆朝廷。所以從這開始,南明控制區已經基本統一(除東南沿海的鄭成功部之外)而永曆皇帝也真正成為各反清勢力尊奉的天子,永曆朝廷的控制區域也已經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四川七個省。
鄭成功的南明軍隊。
大西勢力成為南明王朝的武力支柱。
所以南明政權並不能簡單地看為割據政權,而是應該看作明朝的延續,從1644年五月一直到1662年永曆皇帝朱由榔遇害,中國一直處於南北政權的對立時期,明朝真正滅亡的時間應該是1662年,之後雖然有鄭經(鄭成功之子)孤守臺灣,而且包括魯王朱以海在內的大批明朝宗室逃往臺灣,但明朝正統的皇帝已經死去,所以鄭氏政權不能被看作為明王朝的延續,但即使在此時,從民心的角度來講,清廷仍然不能被稱為中國正統王朝,一直到1683年,施琅攻克臺灣,清朝才算正式繼承了明朝的法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