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紹(十三)外傳《宦者列傳》(十)赦黨風雲
文:小A斯蒂芬
從漢桓帝時期開始,東漢政府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基本上每年都會要大赦天下,有的年份裡甚至出現兩次。
這種情況其實是中國古代當權者為了粉飾太平而搞出來的維護形象的政策,也是家天下制度中的一個極大的弊端。因為他使得當權者可以在違法亂紀為所欲為之後,合理合法的免於受到處罰。宦官們正是利用這一點,不斷的躲避懲罰。這也是黨錮之禍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後漢書孝靈帝紀》記載,就在陽球誅殺王甫之後,漢靈帝就進行了一次大赦天下。在這次大赦天下中,《後漢書》特別記載了這樣一句話“諸黨人禁錮小功以下皆除之”。也就是說在這次大赦天下的時候,把被禁錮的黨人中涉案較輕,過錯較小的人劃入到了赦免之列。
李賢註釋《後漢書》的時候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和一個叫做和海的上祿縣長的冒死上書有關。范曄在給《後漢書黨錮列傳》作序言的時候也提到過這件事,原文是這樣:“光和二年,上祿長和海上言:‘禮,從祖兄弟別居異財,恩義已輕,服屬疏末。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訓之文,有謬經常之法。’帝覽而悟之,黨錮自從祖以下,皆得解釋。”
個人感覺,漢靈帝這樣做恐怕並不完全只是因為和海的上書。更大的因素恐怕是與當時全國各地接連不斷髮生的動亂、叛亂有關。由於對黨人的不斷禁錮,導致東漢朝廷在地方上失去了世家士族的支援,並出現部分地區的權力真空。而當這些地區發生動亂叛亂的時候,朝廷又出現了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這才讓漢靈帝意識到對黨人的過度禁錮,是會導致政府對地方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這樣才出現了陸續解除對黨人禁錮的現象,並且從此而後再沒有出現禁錮黨人的事情發生。
不過,儘管如此,對於漢靈帝來說,宦官依然是他必須要仰仗的重要勢力。畢竟在抑制權臣出現方面,宦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靈帝劉宏在歷史上雖然是以昏庸著稱,主要表現在他貪圖玩樂以及“賣官賣爵”之上。除此之外他還算是個聰明人。雖然他寵信宦官,但是宦官們也的確能夠為他所用。不管是協助他玩樂,還是治理國家,都是他皇權能夠波及到的一種延續。並沒有出現宦官勢力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況發生,基本上都是在漢靈帝的掌控之中。
而士族們就不會如此的聽話,他們所依仗的家族背景往往會形成相當強大的勢力,進而衍生權臣的出現。這其實是每一個當政的統治者所不願意看到的。
漢靈帝就在這種對宦官和士族的權衡之中維持著東漢政府的存在。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公元184年,發生了一場震驚天下的大事件,那就是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場動亂,後世一般認為正是這場動亂動搖了東漢一朝的根本,最終導致了東漢的滅亡。
不過這場動亂卻給士族勢力帶來了新的希望。
據《後漢書孝靈帝紀》記載,黃巾之亂爆發之後,在三月份,朝廷以大將軍何進率兵屯駐都亭,並設定八關都尉官以護衛京師。
都亭在洛陽近郊。八關分別是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從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關隘都是位於京師洛陽的周圍。
然後又“大赦天下黨人,還諸徙者,唯張角不赦”
也就是說,東漢政府到這個時候才算是徹底的結束了對黨人的禁錮政策。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漢靈帝要解除黨禁呢?一般認為大概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面對黃巾之亂的危局,漢靈帝不得不向士族妥協,打算任命皇甫嵩和朱儁為平定黃巾之亂的將領。但是這個時候皇甫嵩提出瞭解除黨禁的上書。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東漢末期名將。
皇甫嵩認為“宜解黨禁,益出中藏錢、西園廄馬,以班軍士。”
這裡的“中藏錢”指的是漢靈帝的私房錢;“西園廄馬”指的是漢靈帝所收藏的好馬。
所謂的“西園”其實可以稱作是漢靈帝的私人遊樂園。雖然不可能像我們現在的遊樂園那樣,但是在這個園子裡,記錄了漢靈帝所有沉溺於玩樂的時光。據史書記載,漢靈帝正是在這個園子裡:模擬市場,當過叫買叫賣的商販,讓宮女和大臣們來買東西;還讓大家在這裡互相盜竊,以便更為形象於市井;養過狗,讓狗穿上大臣們的衣服帽子嬉鬧;駕駛過四頭驢拉的車子從這裡出發周遊京師,結果導致百姓爭相效仿。並且也是在這個園子裡,漢靈帝在宦官們的出謀劃策下開出了官職爵位的價碼,貨賣以營利。
漢靈帝就是在這個園子裡,在諸多宦官的慫恿鼓動之下,做出許許多多荒唐可笑的事情。
那麼皇甫嵩的建議漢靈帝同意了嗎?
同意了!《後漢書孝靈帝紀》中“大赦天下黨人”的記載就是證據。但我認為他只同意了一半!因為如果不是宦官呂強對這件事表示了贊同,漢靈帝恐怕未必會同意赦免黨人。
呂強字漢盛,河南成皋人,初為小黃門,再遷中常侍。漢靈帝大封宦官的時候,呂強被封為都鄉侯,可是他堅持不肯受封,最後漢靈帝也無可奈何。所以呂強實際上是當時宦官中少有的幾個“清忠奉公”的人之一。
在皇甫嵩建議大赦天下黨人之後,漢靈帝是有些猶豫的,於是就去徵求呂強的意見。呂強私下對漢靈帝說道:“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
呂強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且不論呂強說這句話的初衷是什麼,但是以當時黃巾之亂的聲勢,如果再繼續實行黨錮,導致這些走投無路的黨人投效到黃巾軍的陣營中,其後果將會不堪設想。他們將會成為推翻東漢王朝的主要力量,那麼東漢滅亡的時間恐怕就要被提前近二十年的時間。
於是漢靈帝就在這種種狀態之下大赦天下黨人,解除了禁錮,並派遣皇甫嵩盧植朱儁等人討伐黃巾軍。並且也是在漢靈帝的這種積極配合之下,黃巾之亂只用了數月的時間就被相繼平定,維護了王朝的統一。
雖然漢靈帝赦免黨人的做法並沒有得到大多數宦官的支援,呂強也在這之後受到宦官們的排擠,並最終被誣衊害死。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這種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是挽救東漢王朝危機的重要舉措。
黃巾之亂被基本平定之後,涼州羌人之亂又風雲再起,延續著東漢王朝對士族士人的依賴性,而且這場動亂持續了五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士族士人又逐漸被得到重用,並且為了穩固政權漢靈帝又在宗室劉焉的建議下,進一步放權給地方,重新啟用早就被西漢政府廢置的州牧制度。使得士族士人在地方上擁有了絕對的主動權。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東漢王朝也延續著對宦官的依賴。正如我前面所說,這主要是漢靈帝對宦官的需要所致,是維繫朝廷內部權力的平衡,以及自身的享樂本性使然。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出現了宦官集團的又一個盛世,也就是小說中的十常侍時期。
在小說中十常侍分別是: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但是在歷史上,侯覽早在熹平元年(即公元178年)就已經自殺;曹節早在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就已經去世;程曠不過是演義虛構人物;封諝雖然真實存在,但是在中平元年由於他被查出與徐奉一起同為黃巾軍內應而被斬首;蹇碩一直到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之前還只是個小黃門。
其實在歷史上所謂十常侍並非特指十個人而已,而是宦官集團的一種代稱,一般認為是有至少十二個人。除了《三國演義》小說中的張讓、趙忠、段珪、夏惲、郭勝之外,還有孫璋、畢嵐、慄嵩、高望、張恭、韓悝、宋典。
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這些宦官不但自身封侯貴寵,就連他們的父兄子弟也都佈列州郡“所在貪殘,為人蠹害”。黃巾之亂期間,郎中張鈞曾經公然上書彈劾十常侍,他在上書中說道:“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也就是說張鈞認為,黃巾之亂全都是由於宦官十常侍的所作惡行而引發的,只要殺了他們就天下太平了!
漢靈帝拿著這封上書給張讓等人看,結果這些宦官全都摘掉帽子光著腳磕頭訴苦,並祈求皇帝將自己送交洛陽詔獄大牢,甚至是沒收財產以助軍資。這其實就是一出苦肉計罷了!
漢靈帝當然不會這樣做了,十常侍也是知道皇帝不會這樣做的。否則漢靈帝也就不用拿著這封上書給他們看了。並且皇帝還當眾咒罵張鈞,說道:“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當有一人善者不?”
這件事雖然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可是張鈞的禍事卻就這樣來了。他被誣陷與張角交通而被捕入獄,並死在獄中。後來查清楚交通黃巾軍的是宦官封諝與徐奉。漢靈帝自是非常生氣,他召來十常侍問道:“汝曹常言黨人欲為不軌,皆令禁錮,或有伏誅。今黨人更為國用,汝曹反與張角通,為可斬未?”這些宦官也非常狡猾懂得機變當即叩頭說道:“那些都是從前王甫和侯覽所作所為的事!”
可到底是不是王甫和侯覽乾的,誰又能說清楚呢?他們如今死的死,被殺的被殺,根本就死無對證。漢靈帝也無可奈何,更別說他的內心還是非常依仗和喜歡這些宦官的。
漢靈帝對這些宦官的依仗和喜歡可謂非常的極端,除了允許他們和他們的黨羽霸佔地方土地建造府邸宮苑之外,甚至還將自己搜刮來的或者買賣官爵得來的私房錢,全都寄存在宦官們的手上。有需要的時候就像孩子管父母要錢一樣向宦官們索取。時常還打趣的說道:“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真是荒唐透頂。
漢靈帝不但在貪圖享樂方面依仗和喜歡宦官,在軍事層面上也傾向於希望仰仗宦官。為此,他還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特別設立了西園八校尉。
所謂西園八校尉,就是漢靈帝在中平五年八月下令在洛陽城西園內設立招募的一支軍事部隊。分成八個部分,分別是: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典軍校尉議郎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瓊。
一般認為西園八校尉是漢靈帝為了分割大將軍何進的兵權而設立的一支部隊。因為據《袁宏漢紀》記載“初黃巾起,上留心戎事,(蹇)碩壯健,有武略,故親任之,使為元師,典護諸將,大將軍已下皆令屬焉。”也就是說西園八校尉的統領是蹇碩,漢靈帝規定連大將軍何進也要聽命於他。後來可能是害怕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西園八校尉的這個統領蹇碩乃是個小黃門,是個宦官。而其他成員則都是世家子弟,是屬於士族勢力。也就是說漢靈帝的這種安排透露出一種傾向,就是希望透過這種形式,讓宦官能夠控制世家士族。讓宦官勢力與士族勢力形成一種有機的聯合。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或者也是看到宦官出身的蹇碩出現控制力度方面的匱乏,於是就又親自擔任了西園八校尉的名譽統領,也就是自稱 “無上將軍”,並在洛陽城西的平樂觀中舉行了“耀兵”的軍事演習。其實漢靈帝這樣做就是在為蹇碩樹立軍事威信,是一種扶持蹇碩的做法。
個人感覺,漢靈帝的這種做法有可能是為自己去世之後,為自己的繼任者留下可以仰仗的重臣。也就是說當時的漢靈帝可能已經出現身體疾病的現象,並預見到大限將至。而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則是他的託孤之臣。這一點也可以從漢靈帝“耀兵於平樂觀”之後,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去世的現象中解讀出來。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四月丙辰日,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中駕崩,時年三十四歲。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東漢王朝再一次開始了以大將軍何進為首,以袁紹曹操等一干士族中心力量為輔的“謀誅宦豎”。也就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何國舅謀誅宦豎》一段。這也是東漢朝最後一次的謀誅宦豎。
那麼這場謀誅宦豎的過程在歷史上是怎麼樣的呢?與演義中又有哪些差別呢?
請看下一篇: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