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駕崩,他生前沒來得及明示皇儲,於是群臣就著急忙慌開始尋找裝有立儲密旨的鐍(讀“決”)匣,依舊沒有找到。
群臣焦急萬分,難道皇帝生前就沒有確立儲君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已經61歲的嘉慶帝不會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那很有可能就是皇帝出行沒有將密旨帶來,考慮至此,首席軍機大臣託津決定派人返回京師向皇后報喪,並即刻去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找尋鐍匣。
被派去找尋鐍匣之人滿心期待去尋找,一看之下就出了冷汗,還是沒有!於是趕緊稟報皇后,皇后最終以懿旨宣佈立皇次子綿寧為帝,終於平息了這場風波。
其實,在嘉慶二十二年之前,幾乎所有人都已經猜到皇帝屬意的皇儲就是皇次子綿寧,他是孝淑皇后之子,乃是嫡長子,又在癸酉之變中表現出色,受封為智親王。
可當嘉慶帝下旨封皇三子綿愷為惇郡王、皇四子綿忻為瑞親王后,朝臣們又感覺到了一些新風向,同為皇后所生的兩位皇子,為何哥哥是郡王,年僅14歲的弟弟反而是親王呢?
再加上之後的鐍匣失蹤之事,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嘉慶帝當年確實立了皇次子綿寧為儲,但後來他改了主意,還把鐍匣從正大光明牌匾後拿出,有想要重改密旨之意。
皇后鈕祜祿氏作為綿忻的親生母親為何反而選擇了繼子綿寧呢?年少的綿忻又是靠什麼贏得父親的格外寵愛的呢?
龍鳳呈祥,與姐姐只相差兩個時辰出生的嫡三子
在嘉慶帝即位時,他的子嗣十分單薄,諴妃所生的皇長子早夭,皇次子綿寧時年14歲,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三子綿愷還未滿週歲,女兒也只剩下諴妃所生的皇三女和皇后所生的皇四女。
即位初期,嘉慶帝忙於侍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後又要守孝27個月,爾後又是一系列繁雜的國事,而不好聲色的嘉慶帝又少進嬪御,後宮裡多是已經不太適合生育的妃嬪,故而紫禁城長期無聞嬰啼之聲。
但不來則已,一來就是一對,在嘉慶九年中,皇后和如貴人都被查出有孕在身,這讓嘉慶帝欣喜不已。
這裡的皇后正是綿愷的生母鈕祜祿氏,元后喜塔臘氏崩逝後,乾隆帝欽定貴妃鈕祜祿氏為皇貴妃,待皇后喪期過後正位,不巧的是,偏偏又碰上乾隆帝駕崩,於是直到乾隆六年鈕祜祿氏才成為名正言順的後宮之主。
皇后自然是加無可加,於是嘉慶帝於當年底冊封如貴人為如嬪。到了嘉慶十年二月初八,二人都將臨盆,最終如嬪於當晚戌時(19—21時)誕育了皇八女。
兩個時辰後的初九子時,皇后誕育了皇四子,幾乎同時得到一對兒女,嘉慶帝喜悅萬分,這在古代就是龍鳳呈祥。
嘉慶帝有多高興呢?從他給皇四子起的名字就能探知一二。
首先“綿”字輩是已經定好的,第二字的偏旁用“心”,這個“心”既可以是豎心旁,也可以是心字底,總之帶心就行,有不少人說為什麼皇次子綿寧沒有遵守呢?因為“寧”的繁體字是“寧”,也是符合的。
嘉慶帝精挑細選後給兒子命名為“綿忻”,忻乃是鑿破陰鬱、放飛心情、心情開朗之意,引申為欣喜,以此命名足見嘉慶帝到底有多開心了。
前次誕育四阿哥時。在廷諸王公大臣、均各呈遞如意。四阿可系朕登極后皇後誕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慶。理所當然。—《清仁宗實錄》
不僅是即位後生育的第一子,還是皇后嫡出,這個孩子的分量可想而知,一向不喜臣下進獻如意的嘉慶帝照單全收,而且還進行回賞,可謂君臣同樂。
備受重視,天資聰穎的皇四子
又諭:四阿哥於明年二月初八日入學。著派果齊斯歡授讀。—《清仁宗實錄》
綿忻5歲那年正式入學,嘉慶帝命翰林院侍講學士果齊斯歡為其授學之師,爾後更是經常查問他的功課,稱讚兒子“質性聰明”,十分寶貝。
在綿忻13歲那年,嘉慶帝查問兒子的功課,卻發現兒子其他功課都很不錯,但寫詩作文這一方面老師竟然還沒開始教,這就讓嘉慶帝十分不滿。
他說自己11歲就開始學作詩文,而綿忻的老師們卻因循守舊、遲疑不前,繼而罷免了果齊斯歡等人,另選了三位飽學之士為四阿哥的老師。
今往巴里坤換班,改派顧皋授讀。一載以來。四阿哥經書俱能熟習。昨日在同樂園,面令和詩。所作律詩尚屬穩妥。皆系顧皋認真教授。著加恩賞加一級。以示獎勵。—《清仁宗實錄》
轉過年來,嘉慶帝再次查問兒子的功課,發現兒子學問進步很大,作詩也已經有模有樣,當時就龍心大悅,加四阿哥的老師加封一級,以示獎勵。
朝臣們也驚奇地發現,嘉慶帝對四阿哥的重視和喜愛似乎已經有了溢位的態勢。
自嘉慶二十三年開始,嘉慶帝開始頻繁命綿忻代替自己祭祀太廟、孔子等重要典禮,這在以前基本都是二阿哥綿寧的任務。
皇三子綿愷雖然是綿忻的哥哥,卻沒有受到過父親這樣的重視和栽培。
三阿哥身體虛弱、馬上平常,盛京程途遙遠、跋涉非宜,著祇令二阿哥四阿哥隨行,三阿哥不必前往,亦不準再行祈請。—《清仁宗實錄》
嘉慶帝東巡盛京之時,原本是想帶著三兒子綿愷的,但行前卻特地傳旨,以綿愷身體虛弱為由讓他無需前往,只帶著綿寧和綿忻去了。
從後面的歷史來看,嘉慶帝真是知子莫若父,綿愷可以說是嘉慶帝幾個成年兒子裡最不成器的一個,連小弟弟綿愉都強他很多。
封皇三子綿愷為惇郡王,皇四子綿忻為瑞親王,皇長孫奕緯為貝勒。—《清仁宗實錄》
嘉慶二十四年是嘉慶帝六旬萬壽之年,他將年方14歲的綿忻冊立為瑞親王,而25歲的三子綿愷才是郡王,這個差別對待一下子就讓群臣有了想法。
在綿忻的封王詔書中,嘉慶帝直接指出兒子“稟質中和。宅心純粹”,說兒子為人誠孝、德才兼備,可謂毫不吝惜溢美之詞。
皇帝這幾年對四阿哥的重視和栽培是有目共睹,而且這事不光是在京的王公大臣看得清楚,連朝鮮王朝的使臣都十分門清。
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第三子則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同文匯考》
嘉慶二十一年,朝鮮王朝派遣的使臣樸綺壽記載了他在京城的見聞,可謂通俗易懂。
當時嘉慶帝其實有四個兒子,但小兒子綿愉才兩歲,不可能參加什麼外事活動,所以樸綺壽能知道的肯定就只有三個了。
嘉慶帝長子早夭,所以綿寧是實際上的長子,而在嫡出齒序中,綿寧、綿愷、綿忻恰好就是長、次、三。
再看使臣所記載的內容,對比道光帝的畫像,我們幾乎能夠百分百確定這個“長子”肯定就是綿寧,說綿愷寬宏確實也很對,嘉慶帝給綿愷的封號不就是“惇”。
最重要的就是對綿忻的記載,幾乎與嘉慶帝對兒子的評價和看重完美貼合,看來綿忻受皇帝寵愛、能力強是朝野公認的,連藩屬國使臣都知道。
遺詔疑雲,嘉慶帝的一念之差
嘉慶帝辭世前沒有明示太子,而立儲密旨卻遲遲沒有找到,正大光明匾額後也沒有發現鐍匣,最後是皇后鈕祜祿氏傳詔綿寧繼統,而綿寧也聲稱在一個小太監那找到了鐍匣,裡面確實寫著是冊立綿寧為太子。
這之中就有很多疑問:
- 其一,正大光明匾額後為什麼沒有鐍匣?
- 其二,皇后為何不冊立親子?
關於第一個問題。首先,從雍正帝開始,其實是準備了兩個鐍匣的,其一藏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其二隨身攜帶,眾人在小太監那找到的應該是隨身攜帶的那個。
而正大光明牌匾後的鐍匣又是怎麼回事呢?道光帝給的答案是嘉慶帝改了規矩,另擇善地存放鐍匣,但這個回答有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當年雍正帝雖然沒有明立皇儲,但把藏鐍匣的地點告訴了幾個重臣。
仔細想想也是,如果連藏鐍匣的地方都不告訴臣下,出了事大家去哪找呢?道光帝的答案並不能完全解釋這個疑問。
那麼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鐍匣原本確實是存在的,但在某個時間點被嘉慶帝下令撤出了,撤出的原因也很明顯,無非是想易儲。
只不過嘉慶帝雖然有了這個打算,但沒有下定決心,因為他對自己的長壽很有信心。
將來朕七旬萬壽時,著軍機大臣存記,前一年提奏,不準各衙門復行懇請建設經壇,以杜繁文而崇實意。—《清仁宗實錄》
在嘉慶帝六旬萬壽時,群臣奏請佈置經壇,一結賬才知道一個經壇要1000兩銀子,嘉慶帝十分心疼,認為太過奢靡,於是讓軍機大臣記住自己七旬萬壽之時決不可再如此。這也就是嘉慶帝去世前八九個月的事。
嘉慶帝撤出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是打算易儲,可他還是想再看看,畢竟他自認為活到70歲不是問題。可讓嘉慶帝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這猶疑之間,自己竟然就這樣走了,立儲密旨自然也沒來得及更改,於是還是由綿寧即位。
關於皇后為什麼也不幫親兒子綿忻,有很多傳聞說她與繼子綿寧有私情,想象力真是豐富。
皇后和群臣其實都看得出嘉慶帝對綿忻的期待,但事發突然,綿忻畢竟還只是一個15歲的少年,如今國家處在多事之秋,讓綿忻即位會讓群臣覺得皇后有私心,不能服眾。此外,治理這樣一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對於一個15歲的少年來說,實在太過繁重,也未必對綿忻就真的好。
綿寧是嫡長子,是當年乾隆帝屬意的繼承人,在嘉慶二十年之前,是嘉慶帝用心培養的繼承人,爾後雖然稍淡了一些,但也沒有放棄他,在群臣裡也有一定的威望。所以,皇后決定冊立綿寧,既不算違背先帝的意願,也展示了自己的大公無私之心。由此,綿忻也與皇位擦肩而過。
英年早逝,幸運的綿忻
綿忻後來迎娶了嘉慶朝重臣勒保的女兒費莫氏為嫡福晉,這門婚事應是嘉慶帝生前所定。
道光帝即位後對綿忻還算不錯,而綿忻處事也十分謹慎,讓誰也抓不住什麼把柄,唯獨在道光三年,其福晉和順承郡王福晉之轎竟走到了皇帝的轎前,這讓道光帝十分生氣。
本來想要剝奪了綿忻內廷行走之權,但次日就下旨寬免,估計是皇太后來求情了,畢竟綿忻是皇太后的愛子,如果不能常來看自己,肯定是不樂意的。
本日夜雨滂沱。刻尚未止。沿途河橋道路。恐多阻滯。朕心深為軫念。現在瑞親王未知行抵何處。斷不可冒險前進。—《清宣宗實錄》
道光四年,道光帝派弟弟去祭拜父親嘉慶帝的昌陵,結果京畿一帶突然下了大暴雨,道光帝擔心弟弟路途艱難,更怕洪水過大讓弟弟出事,特意下旨弟弟可以緩行,萬不可冒險前行。
影視劇中的瑞親王
又傳旨負責官員,如果瑞親王因暴雨遲到,負責官員可以代祭,展現了一派兄友弟恭之景。
後來,綿忻嫡福晉逝世,一向吝嗇的道光帝特意賜銀千兩用以治喪。同年秋,綿忻的側福晉徐佳氏生育了獨子,道光帝親自賜名奕約。
一年後,年僅24歲的綿忻薨逝了,道光帝賜諡號曰“懷”,其剛滿週歲的兒子改名奕誌,隨後襲瑞郡王。
之所以說綿忻是幸運的,不僅是因為他沒當一個短命皇帝,也因為假如他長壽,也會遇到國家面臨的種種的問題,至少,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是道光帝,不是綿忻。
相關文章:
元后和繼後都有兒子選誰繼位?嘉慶帝一念之差和易儲疑雲
嘉慶帝諴貴妃,誕育長子,居後宮副位23年,外孫僧格林沁名震一時
嘉慶帝如妃,與皇后關係親密,聖寵優渥兒女全,備受尊崇高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