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英國派出了馬戛爾尼使團來訪問中國,英國希望能夠透過此次訪問和清廷談判,進而開啟中國市場。不過,雖然馬戛爾尼使團經過了幾個月的長途跋涉才來到中國,但最終他們並沒有達到開拓中國市場的目的。
馬戛爾尼畫像
當時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寫了封信,其中裡面有句話是: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
從乾隆的這句話裡,我們就能看出一些東西來。
首先,我們能看出乾隆對自己統治的大清國的認知:大清是天朝上國,高高在上。大清物產豐富,什麼東西都有。
其次,我們還能看出清朝當時的一個國家行為: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漫畫
什麼是閉關鎖國?
長期的閉關鎖國深刻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閉關鎖國,字面上理解“閉關”:把關口給關閉;“鎖國”:把國家給鎖起來。合起來的意思是把國門關起來鎖上,把自己孤立起來。就好像把自己關在一個籠子裡面,別人進不來,當然自己也出不去,是這樣嗎?
不是的,閉關鎖國不是真的把國門給鎖起來,指的是嚴格限制對外的經濟貿易、科學文化的交流, 具體體現在於對待海外貿易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限制性政策,其中最嚴重的當屬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並不是在清朝才開始的,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有了。
為什麼要實行海禁政策?
實行海禁政策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經濟方面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十分穩定。
我們可以想一想這樣一個事情:假如說有一個家庭,家庭裡面的所有成員決定從明天開始,所有人全部停止工作、停止賺錢。在沒有任何天災和人禍的背景下,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可以這樣做?或者說是敢這麼做?
估計只有這樣的解釋才合理:因為這個家庭的經濟已經很富裕了,已經沒有必要再辛苦的去賺錢了,或者是這個家庭有著穩定的經濟來源,他們沒有必要再為生活而奔波勞累。
實行海禁政策,開啟閉關鎖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在封建社會,長期的重農抑商,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經濟是穩定的,統治者認為既然有著穩定的經濟,那即便限制對外貿易,也不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運轉。這是統治者實行海禁、開啟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我們可以再想想歐洲,歐洲人為什麼熱衷於去航海?難道歐洲人只是為了尋找刺激嗎?可能歐洲人本身就有冒險的精神,但僅僅是因為想冒險想找刺激就去航海嗎?不是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歐洲人希望透過航海,找到一條發財的路,希望能夠透過海上去發家致富。但在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十分穩定,為什麼還要去航海呢?
當然,實行海禁政策,除了封建經濟的穩定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透過海禁來自我保護。
在明朝剛建立不久的時候,朱元璋面臨著來自兩個方向的威脅,一個來自北方,一個來自南方。北方的是來自元朝殘餘勢力的威脅,南方的是來自於海上的威脅,當時有倭寇不間斷的來對沿海百姓進行騷擾。
這兩個方向的威脅,哪一個更重呢?毫無疑問是北方的威脅。朱元璋很清楚元朝的殘餘勢力不可小覷,即便是元廷已經敗退回蒙古,仍然是一個巨大威脅。所以,朱元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北邊,在北方的軍事部署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於南邊的倭寇則採取海禁的方式來處理。
朱元璋
具體的一些動作有:
在洪武四年十二月,明朝頒佈“禁海令”。
洪武七年,明朝撤銷了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
除了規定百姓不能私自下海,明朝還對民船的規模有所限制,民船不能造得太大,太大就是違法,就要受到處罰。這點在《大明律》中有所體現:
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大明律》
清朝初期,當時東南沿海有鄭成功在堅持抗清。清朝有八旗兵,有駿馬彎刀能夠馳騁疆場,能夠在陸地上稱雄,但面對海上的敵人,卻只能望洋興嘆。打不了怎麼辦?我就躲,我就防,為此,清朝政府的海禁政策更加嚴格。
18世紀,當時西方殖民者已經把手伸到了亞洲,東南沿海的部分百姓和西方殖民者的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清廷看在眼裡,疑惑在心裡,擔心漢人會和這些西方殖民者聯合起來,一起反對清朝,影響到清朝的統治。
鑑於此,清朝一方面下令只保留廣州一個通商口岸,另一方面乾隆、嘉慶、道光三個皇帝在位時相繼頒佈了《防範外夷規條》、《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條》,嚴格限制了外國人在大清朝的行動。
廣州十三行
閉關鎖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但弊大於利。
閉關鎖國對於中國有極大影響。明清實行閉關鎖國的時期正好是西方國家向近代工業國家轉變的時期,工業革命使得生產力飛速提高,此時的閉關鎖國等同於把自己給鎖住,使自己看不到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還在沉迷於自己是天朝上國,同時也沒有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生產資料技術。
一邊是停滯不前,一邊是飛速發展,結局是停滯不前的一方落後了。
鴉片戰爭前周邊形勢圖
當然,閉關鎖國有好的一面嗎?有的,閉關鎖國好的方面在於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衛作用。但這種自衛作用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無奈:把自己關在籠子裡,讓別人打不著自己,不是什麼高明的手段吧?這是弊大於利啊!馬克思就曾說: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最後要在一場殊死的戰鬥中被打垮……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
結語:自認為是天朝上國,自以為是高高在上,閉關鎖國的做法弊大於利,結果是阻礙了自己的進步,使自己逐漸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