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速食主義者,先上評價,正文評測放在後面。
個人評級
★★★★★(滿分)
A.功率及量感:★★★★☆
足額的3000W額定功率,±30mm偏移的雙12英寸推輓單元可保質保量的充滿大多數空間,在筆者23平方內,D212s表現出了用任何形容詞描述都不為過的誇張體感。
B.下潛及質感:★★★★★
首臺THX Dominus認證、最低至15Hz(-6dB)的下潛,在大動態下表現出了極其豐富的極低頻細節,儘管理論上新炮需要煲很久才能發揮出全部實力,但其依然經受住了我的Atmos各類音樂的嚴苛測試(我是Hi-Fi為主的玩家)。
C.做工及外觀:★★★★★
這臺可能是我見過最精美的低音炮產品,一絲不苟的烤漆、完美鑄造的超級障板、碳纖維編制單元、紋理考究的膠邊、方便易用的觸控螢幕、精緻簡潔的介面和厚實的腳墊,無一不令我讚歎,毫無懸念的滿分。
D.除錯簡便度:★★★★★
支援中文的手機App,藍芽連接出乎意料方便迅速,各類除錯選單一目瞭然,沒有枯燥晦澀的名詞,上手即精通。
E.價效比:★★★★☆
從12英寸的配置來看,7000美元的定價著實不算便宜,不過一旦上手體驗,我就打消了一切顧慮,是的,在恰當的時機,我會買2臺D212s替換掉自己的三臺老炮——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這是我環境的極限了。
缺點:價格不算親民;PerListen品牌沒有正式中文名,每次打字都很煩。
購買建議
雖然產品本身品質確實不錯,但能獲得很棒的使用體驗主要取決於環境和系統的整體搭配,並非買了一臺炮回去接上電視就能爽。
我這裡是四臺巨炮經過不斷除錯後的最終結果,我猜測假如使用2臺D212s也能獲得類似甚至更佳的體驗(除了被低頻吹臉)。
這枚炮的體積不算巨大,重量適中,拖動不算有難度,還附送兩款搬運腳墊,非常人性化!
說到體積,筆者非常推崇這類瘦長款的炮,主要是因為相對不佔地方(房價比器材貴),因為並不是任何炮都適合疊疊樂的。
就算支援各種方便EQ,但考慮其恐怖的功率和聲壓,我仍推薦聲裝完善、稍微懂得如何簡單調炮、不想非常麻煩的使用者選用,甚至推薦作為Hi-Fi炮使用。
基本技術引數
●結構:Push-Pull(推輓)密閉式
●額定功率:3000W
●處理器:32位Arm Cortex M4雙路高精度浮點運算
●DSP晶片:TI公司48位DSP晶片
●單元:12英寸碳纖維振膜低音單元×2(+/-30mm線性偏移)
●參考靈敏度:92dB/150mV/1.0m
●頻率響應:
(THX模式)20-231Hz(-6dB)/16-245Hz(-10dB)
(大房間模式)15-231Hz(-6dB)/13.5-245Hz(-10dB)
(小房間模式)24-231Hz(-6dB)/18-245Hz(-10dB)
●相位:0-270連續可調
●尺寸(高×寬×深):668×420×550mm
●重量:68kg(149.6磅)
●表面裝飾:黑色鋼琴漆,可定製飾面
評測
使用幾天下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給所有人“安利”這款堪稱完美的低音炮產品了。
其實由於經常參與各類評測,我對這款字面意義上的“區區雙12英寸”低音炮並未抱什麼期待。一方面是我自己有1臺PB13u、2臺F15hp,經過幾年的磨合,已經完全融入系統;另一方面,收到之前我都還沒注意其重量竟然有68kg,搬上樓實屬困難,然而直到收到貨我才發現自己差點錯過一臺神器。
前面的評分部分已經基本概述了這臺炮的特點,下面就重點進行詳細說明。
1、融合性
作為主修Hi-Fi的懶人玩家,我非常推崇善用奧德賽解決單元間的融合問題,這項技術誕生即解決相位、延遲、單元材質等各項問題帶來的聲音融合以及空間聲學修正,因此除錯不作為本篇重點。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的炮位僅有可憐的沙發兩側,我先嚐試在沙發一側PB13u+F15hp,另一側D212s+F15hp來試圖去平衡聲壓,然而無論如何除錯電平,在D212s一側都有能量堆積情況,於是變成了——1對3。
總算可以聲壓平衡,但這樣擺放又導致另一種尷尬情況:三臺巨炮推動的空氣總量是一臺雙12英寸低音炮靠功率無法補足的,聽感上平衡了,但體感不平衡,這也是很多老燒建議一定用同品牌低音炮的原因,不過勉強是可以坐下來好好聽了。
被迫一打三,這也側面證明了D212s的兇悍。
2、超強的解析,豐富的細節
Hi-Fi角度,解析力意味著資訊量、層次、聲場、能量和平衡,製作出大聲壓的高效率低音炮從現代技術可能並非難事,但兼顧上述要素實屬不易。
從音箱的品牌調性來講,不同性格的器材其實主要說的是高頻單元,老燒們常講的“得高頻者得天下”其實只對了一半,到了高階的器材,高頻只有風格的區別而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最後實則就是拼低頻質感、量感,拼電分,拼功率——和AV系統中的低音炮的如出一轍。
如果僅從配置來看,D212s的12英寸並不算搶眼,但3000W的功率確實不是吃素的,超低失真配合充沛的能量供應下,較小的口徑單元反而成為其優勢——極快的速度,非常順滑的銜接,低頻的層次質感被細細的勾勒出來。
舉例,播放2021年新年音樂會、穆特新發行的金色大廳演奏威廉姆斯配樂等大規模器樂類演奏,Atmos表現已經相當程度上超越了CD版本:密度、氛圍、解析、定位、動態,已經不是Hi-Fi系統能比擬的了,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幹嘛要花極大的開銷搭建這套Hi-Fi系統。
錄音技術如此發展,未來CD恐怕還沒等到被高碼流DSD或流媒體取代,大機率已經被杜比全景聲碾壓。
這又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老燒往往排斥多聲道Hi-Fi,並能夠找出非常多的理由來證明這一點。我也曾對此深信不疑。但D212s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高階系統下的Atmos竟能如此輕鬆碾壓立體聲!
而且,這還是在我係統有很多短板的情況下。
3、誇張的量感,顫慄的能量
近日,我不斷邀請朋友來體驗自己這套額定總功率高達10000W的全景聲系統,僅僅-10dB的功放電平下就有人直呼喘不過氣來,沒錯,所有形容低頻的詞句和描述無論多麼誇張都可搬來照用,更神奇的是,維持著這狂野的電平設定下,聽音樂和演奏會卻並不會有任何的低頻溢位和凸顯,一切維持著美妙的平衡。
歸功於奧德賽嗎,還是炮,或是A110?我覺得這就是系統搭建的意義。
建立在Hi-Fi經驗下的聽音觀告訴我係統的終極除錯方向唯有平衡,切忌為了低頻而單方面提高炮的聲壓,平衡一旦被打破,便不存在聲音的和諧之美,與聲如此,與畫亦如此。
以我常用的試音片段為例:
a. 變形金剛4/飛船吸盤
這部儘管劇情稀爛,但音訊仍可列為Atoms全景聲教科書級。
該片段主要體驗天空聲道在低頻配合下,感受向上的體感吸力和物體拋灑的撞擊。在我原來的三炮系統中,這段就已十分震撼,加入D212s後最大的區別便是能量更加充沛和震撼。吸力已經變為頭髮和每一根汗毛的顫慄,配合沙發搖動的體感,地板的顫抖,甚至有些喘不過氣;在片段中最大的動態下—一巨大郵輪被傾瀉而下,猛烈撞擊地面,這種地面的震顫確實被傳導到了房間裡。
b.血戰鋼鋸嶺/戰役
一場親臨戰爭的血腥體驗,從詐屍高能開始,槍聲、爆炸聲此起彼伏,一方面很好的測試系統的聲場和解析,一方面極大的聲壓和動態也是一場低頻部分的終極測驗;四隻炮的配合下,所有裝置功率全力輸出,營造出了一個地獄般的戰場;猛烈的炮火就像在身邊爆炸,頭皮陣陣發麻,胸口時不時被狠踹一腳,體感上這已經超出了電影的範疇,如果不是投影太差,我可能真以為就要被炸飛了。
c.忍者神龜1/雪山
這一段我是捂著胸口看完的,因為好友前來踢館,我坐旁邊小板凳上,處於奧德賽盲區,但一點也不影響被猛烈、層層質感的低頻震得喘不過氣;這個片段最厲害之處是低頻的質感,並非一大團襲來,而是從頭麻到腳的酸爽;各個器官都會被迅速如觸電般酥麻一下,加之電平本身很大,體感亦非常奇妙。
d.頭號玩家/賽車
個人非常喜愛的片段,運鏡和聲音配合得天衣無縫,儘管時間不長,但可將觀眾瞬間拉入比賽現場,是我暖場的片段之一,各種物體的物理碰撞,車輛引擎轟鳴,恐龍在頭頂咆哮,金剛緊追不捨……房間瞬間化為競技場,低頻消散迅速而乾淨,沒有任何拖泥帶水,低頻該爆發時毫不猶豫,總結下來就是快、準、狠!
最爽片段之一!
4、超級好用的觸控面板和App
選單簡潔好用,Perlisten還用了先進的32位ARM M4 Cortex處理器來控制D212s的功放部分。這個控制器可以實時監控溫度、電流、電壓,並進行故障檢測和診斷。其依靠48位DSP甚至能對低音炮進行微調,使用者不管使用的是蘋果還是安卓裝置,均能從應用商店下載專用的PerListen App,對D212s的輸入源、增益、極性、相位、低通濾波等進行設定,最多可以儲存三組獨立預設均衡器,每組均衡器有10段PEQ可調,非常細緻。也可以從已有的三個均衡器模式中挑選其一,包括官方推薦的THX模式、大房間模式(面積通常大於40平方米)和小房間模式(面積通常小於40平方米)。此次試聽,我主要以THX模式為主。
5、藝術品般的做工
電視劇《天道》中有一句話:音箱是一個人的文化、氣度、財力的體現。無論是器材的選擇、還是環境的搭建都算其中的一環。而PerListen毫無疑問是屬於正確的那一類選擇,尤其在我深入瞭解其各個型號產品的設計和理念後,更是頗生好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做工方面的精美很難透過照片來體現,只有身在旁邊才能更好感受,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不上相?這並非一味誇張或吹捧,筆者在美學方面也是相當偏執,接下來進入曬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