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優秀的媽媽,她也算是我們平臺的老朋友了。
丁丁媽媽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在陪伴和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也十分有心得。
許多人都在“宋瑩驛站”上聽過她的直播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導圖習慣》、《我與孩子已完成300張思維導圖》等。
這次,丁丁媽媽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棒的分享。
相信身為家長(或未來成為家長)的你,會在文中找到許多育兒靈感。
以下是正文: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家長重視數學啟蒙、語文啟蒙、英語啟蒙,但卻未必重視歷史啟蒙。
第一是因為小學課本內未涉及到歷史科目;第二是感覺學了也沒什麼用,覺得歷史很遙遠,跟我們的現實生活沒多大關係。
我是一個80後,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家長沒給我講過歷史故事。初中才有歷史課,我經常會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反正就是稀裡糊塗地學歷史,也不知道學它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沒有興趣,一點兒也不想學。我也相信現在很多的孩子還和我當時一樣。
一、為什麼要談歷史啟蒙?
隨著年齡的見長,歷史的朦朧面紗,漸漸地在我眼前清晰起來。
當我和孩子一起看歷史漫畫,看優秀的歷史節目時,才慢慢地的懂得:每個人都應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家長更應該幫孩子,從每個歷史人物中學智慧。增加孩子的見識,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前幾天看新聞說,某個中國明星去了日本的靖國神社。明星是有示範作用的,尤其是小孩子都是跟著自己的偶像學習的。
這個領引的人,如果什麼都不懂,就會領著一群人走向歪門邪道。
所以由此可見,我們家長更需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也要從歷史故事中開始。
民國初年廢除了讀經典,當時很多賢哲痛心疾首。現在,聖賢文化的缺失,一步步造成很多人的無知。
我們都說根基要穩,聖賢文化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根基。同時,而引導孩子喜歡聖賢文化,也要從歷史開始。
所以,歷史啟蒙就顯得格外重要。
歷史就是世界,歷史啟蒙就是一扇大門。從歷史中,我們可以學習那些人事物的智慧,並將它們融匯成自己為人處事的座標。
歷史就是良師益友,可以幫助我們一輩子。
學歷史可以既可以讓我們變得謙虛謹慎,不再那麼自大,又可以讓我們變得自信成熟。
二、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做歷史規劃呢?
我的孩子剛剛步入了三年級,不知不覺已經看了兩年多有關歷史的書籍和影片了。
突然發現,他看的大多都是通史。所以,在頭腦中已然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歷史框架。
接下來,就應該填充這個框架,形成知識體系了。
當然,我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要如何循循善誘地引領孩子去做,也是關鍵。
我總結出了一個公式,就是:歷史啟蒙=搭框架+填細節+好玩兒。下面,我具體與大家分享一下。
1、搭框架:
可以花個兩到三年學通史,讓孩子對時間線掌握一個大概。
首先,理順序。
可以讓孩子背誦朝代歌。背熟以後,玩具就能派上用場了。我會在喜歡的玩具上標註上朝代,然後和孩子一起排順序。
我們家就直接把《植物大戰殭屍歷史漫畫》這套書,當成玩具了。
因為它一套有20本。讓孩子將這套書按時間先後排順序,對他來說就是玩遊戲。
光有時間線還不成,要加上朝代的政治背景和主要的歷史人物。
比如,唐朝初期是個文化發展開放的時期,歷史上還出現了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後來唐玄宗李隆基接管大唐,才終結了後宮干政的現象。
由於他的治理,大唐進入鼎盛“開元之治。又因為軍事策略的內輕外重,最後埋下了動亂的種子。
於是,就出現了安史之亂:地方崛起,唐由盛轉衰。
唐中期有“元和中興”,大唐又回到統一狀態;唐朝末年,外有藩鎮,內有宦官,加上一個朋黨之爭,使大唐接近尾聲。
這就是一個朝代的基本框架。
2、填細節:
細節方面選擇的內容可就太多了。
可以從瞭解某個喜歡的人物開始,也可以從某首古詩開始。他所在的朝代,什麼樣的故事等等。
記得語文課本里,孩子在學了柳宗元的《江雪》之後,我就幫他找到了一些柳宗元的資料來看。
唐宋八大家,枊宗元就是其一。柳宗元和劉禹錫因參加“永貞革新”一同被貶。
劉禹錫相對還好一些,而柳宗元被貶之後,條件很艱苦。然後,他母親去世,女兒也去世了,真的很慘的。
孩子聽了之後,生起了特別大的同情心。而且,也對這首詩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順便還把劉禹錫的《望洞庭》也簡單瞭解了一下。
不過,填細節的時候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要講太多。
3、好玩兒:
從他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選擇書籍時,一定不要上來就選擇字數很多的書,因為孩子們一般都比較喜歡漫畫。
在這裡我推薦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書籍給大家:
《植物大戰殭屍歷史漫畫》,《如果歷史是一群喵》,《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趣味圖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等。
相信大家還可以找到更多適合孩子看的歷史啟蒙書籍。
我們家不把看書叫學習,而叫玩遊戲。這些書就是我們的玩具。
有空閒的時候,我就會叫孩子一起玩擺書的遊戲。所以孩子一點也不討厭書,反而很放鬆地喜歡上了書。
培養感興趣,還可以從吃的入手。比如做一道東坡肉,然後講講蘇軾。
可以從一首詩講起,也可以從他有趣的故事講起。
我當時就給他講了蘇軾和王安石的故事: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所以兩個人相當於是敵對,經常和不來。可是他們晚年,卻化敵為友。
蘇軾號東坡,王安石晚年被人叫“禿驢”。
你可以聯想:“禿驢在東坡吃草”,是不是一下子就記住了兩位歷史人物呢。
有興趣了,孩子才會反覆看。我看完他還會講出來。
敢表達就是一種輸出,能夠很好的輸出證明輸入有效。這個能力打通以後,學習就會非常有效果。
時間久了,孩子對歷史線就有了大概的印象。
然後,隨著閱讀的深入,歷史人物事件變得越來越清晰,逐步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網路。
三、有趣的APP
在這裡推薦大家一個有趣的APP:全歷史。
我最喜歡的就是裡面一個內容,叫關係圖譜。
當你輸入一個歷史人物,或者事件等資訊的時候,關於他的圖譜就會以類似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大家可以試試看。
A、檢視某個歷史資訊的展開圖(以南北戰爭為例)
B、檢視某個人的歷史資訊圖(以屈原為例)
C、追溯每個節點的下一級關係(以蘇格拉低為例)
從“蘇格拉底”延伸到“希臘”:
從“希臘”延伸到“宙斯神廟”:
D、豐富的展現形式(以蘇格拉低為例)
可展開花瓣圖:
可展開族譜:
還能展開蘇格拉底對應的“時間地圖”、“時間線”、“相關文章”和“相關圖片”等內容。
當然,不是每一個歷史人物的資料都一樣詳盡,但也足以讓我們動態瞭解歷史,全面感知資訊網路的強大。
四、我們的實踐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是親子閱讀,我給他讀歷史故事。
慢慢地他自己開始看,會讀他感興趣的書。
比如《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他自己看了四五遍,還順便把動畫看了一遍。
第二喜愛是《植物大戰殭屍歷史漫畫》和《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因為我都是從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開始找的書籍,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性去尋找書籍。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倆喜歡看《典籍裡的中國》,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歷史綜藝節目。
我們已經看過《尚書》、《天工開物》、《史記》、《本草綱目》、《論語》、《孫子兵法》、《楚辭》和《徐霞客遊記》。節目還在不斷更新中。
每看一集,我會和孩子開啟他的歷史書籍找到那個時間段,然後把主人公找出來再看看。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加了見聞。
我和孩子在生活中也經常會談歷史。
比如,我發現孩子喜歡楚漢那一段。有一次我就問他:“你覺得為什麼劉邦會贏,為什麼項羽會輸呢?”
他回答:“我覺得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是他聽人勸,吃飽飯呀!項羽那傢伙,太自負了。”
我聽完忍不住笑了出來。
順便講了一個他沒聽過的成語:沐猴而冠。
“項羽的謀士韓生勸項羽佔據咸陽,而項羽不採納。在韓生看來,項羽就像一隻猴子戴上了人的帽子穿上了人的衣服,裝成人的樣子,卻沒有人的智慧。
後來,項羽還把韓生處死了。”
兒子聽完接著說:“而劉邦呢,他知道自己菜,所以重用人才,經常採用別人的意見。這就是他們的不同吧。”
五、總結
1.歷史啟蒙很重要。每個人都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所以,家長更應該幫孩子從每個歷史人物中學智慧,增加孩子的見識,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因為歷史可以開啟一個人的視野,增加頭腦的廣度;和歷史中的人物交朋友,可以開啟你的心胸,也可以讓你不再那麼孤獨。
當你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請想一想歷史中哪些人物會給你啟發。
2、我們耐心靜心,眼光要儘量放遠一些。
先幫孩子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歷史框架,接下來就可以填充這個框架形成知識體系。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引領孩子去做也是關鍵。
3.讓啟蒙變得有趣:歷史啟蒙=搭框架+填細節+好玩兒。
再強調一下,有興趣是很重要的一點。
可以從瞭解某個喜歡的人物開始:他所在的朝代,什麼樣的故事等。
也可以神話為開端的歷史故事,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孩子們天生就喜歡聽故事。
總之,一定要從他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最後想說的是: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把歷史介紹給孩子,讓它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智慧不僅從生活中得來,更要從歷史中得來。
丁丁媽媽簡介:張倩,80後,曾是一名會計,喜歡繪畫,喜歡旅遊。是一個孩子的媽媽,一直努力做一個好媽媽,但是也不放棄自我。學過周易,目前在學國畫、記憶和思維導圖。一直在努力中~~
再次感謝丁丁媽媽的用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