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與蒿一樣,是一種極為普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綱口》描述它的生態狀貌說:“此草多年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叢。其莖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葉四布,狀如蒿。分為五尖,霜後始枯。”不過,這種普通的生物在我國則有比較豐厚的文化意蘊。
首先,艾曾代替蓍草用作占卜。蓍草俗稱神草、多壽,為百草之長,故被用作卜筮。然而蓍草不易得到,所以常以艾代之。《爾雅》稱艾為“冰臺”,古人用艾葉揉成的艾絨放在冰塊的聚焦點上取火。
時至近代,仍有人以艾絨取火,即用鐵製的火鐮敲擊能發出火星的火石,燃著艾絨,用來點菸,或進而燃硫磺棍生火。此外,古人還常用艾絨搓捻點燈。
艾的最大功用是有助於針灸。古代醫典對艾的這種功效多有記載,相應的神奇傳聞也極多。這些記載有一定的真實性,都說明了艾在針灸或火灸中的獨特作用。我國古時又有端午節以艾葉避邪的習俗,或採來做成艾人插在門上,或做成艾虎戴在髮際。
這些民俗事項中“禳毒”的基礎,就在於艾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現代藥物學告訴我們,艾性溫、味苦,其葉內服有和營血、暖子宮、祛寒溫的功能。又可以用來製作艾葉油,有平喘、鎮咳、祛痰及消炎的作用。
有些地區以艾葉裝成香包,佩在身上,這無疑有一定的醫療作用。在現代社會,艾也可以挖掘出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傳統吉祥物的創制途徑之就是諧音取義,“艾”與“愛”諧音,大有用武之地。
現代工藝品設計不妨以此為素材,利用諧音將“艾”與“愛”聯絡起來,做成裝有艾葉的心形香包,供少男少女們互
相贈送、傳達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