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節,板倉人民還沉浸在分得土地的大喜之中,毛岸英帶著父親的囑託再次來到這裡,這是母子二十年後的首次重逢,在老屋旁的蓮花坡上,他長跪在母親的墳前痛苦不起,淚聲連連地說:“親愛的媽媽,兒回來給您掃墓了。”
毛岸英的童年時光,是在楊開慧身旁度過的
1920年的時候,楊家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家之主楊昌濟病逝,這對於楊開慧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母親也不知道接下來的生活應該如何是好,毛主席出面,以準女婿的身份為楊昌濟辦了後事。
他身上的擔當也徹底感動到了準岳母,在她的說道下,楊開慧和毛主席的感情也越來越順利。
兩人結婚的時候也相當簡樸,沒有花轎和嫁妝這些東西,楊開慧也並沒有在意這些,她那會就是一心一意想和毛主席在一起,她還在回憶錄中寫下過這麼一段話:沒想到我也有這般幸運,能夠得到如此一個愛人,我覺得我除了為母親而生外,也是為他而生的。
兩兄弟很少出家門,而他們已經能夠背誦《三字經》,還學習了一些小學語文和算術課程,時常會纏著母親講水滸和三國的故事,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其樂融融。
夫妻二人共同投身於革命,中共一大以後毛主席在長沙等地領導工人運動,而楊開慧則負責交通聯絡工作,她不僅是毛主席生活上的伴侶,同樣也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了。
有了孩子以後,毛主席雖然十分開心,可依舊沒有辦法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反而隨著工作越來越多,毛主席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在岸英6歲、岸青4歲的時候,同齡的很多孩子已經踏入了學堂,不過大家並沒有見到毛家兩位孩子的身影,這是因為楊家是書香門第,這些基礎的啟蒙教育,楊開慧在家便能完成。
兩兄弟很少出家門,而他們已經能夠背誦《三字經》,還學習了一些小學語文和算術課程,時常會纏著母親講水滸和三國的故事,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其樂融融。
某一天,岸英發現了一首被母親珍藏的詩,還背了下來,後來才知道,這是她寫給自己丈夫的思念詩,小小年紀的毛岸英已經或多或少能理解了一些詩句中的含義。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年,後來楊開慧帶著兒子來到了上海,一家人才終於獲得了團聚的機會,這段時間,是楊開慧最開心的日子,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丈夫也能陪在身邊,對她來說,已經非常知足了。
不過,沒過多久,毛主席因為積勞成疾,不得不請假回去休養,到了1927年,毛主席要去去領導秋收起義,他在出發前還專門囑託自己的妻子,要照顧好孩子。妻子知道這次行動的危險性,還專門給毛主席準備好了日用品,叮囑他一定要注意隱藏,自己會等著他回來。
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以後,帶著起義軍來到井岡山,與朱德等人率領南昌起義的部隊匯合,後來彭德懷帶著部隊也來到了井岡山,紅軍的部隊越來越大。
楊開慧這邊還帶著孩子等待毛主席歸來,可井岡山上的紅軍隊伍也最終引起了國民黨的注意,1930年的時候,國民黨將領何健調集部隊,全力追擊張發奎和李宗仁等人,這也造成了長沙城內兵力空虛,井岡山上的紅軍也很快發現了這一現狀,決定趁此機會拿下長沙。
彭德懷親自操刀,經過數日血戰拿下了長沙城,而前線的何健聽說情況以後,立馬率部折返,放棄了原先的計劃,此時的敵我差距懸殊,僅存的紅軍力量想要守住長沙城絕非易事,一來二去,何健等人再次率部奪回了長沙城。
紅軍撤出城後,也想著再找機會打回來,就這麼一來二去,搞得何健本人非常生氣,而他對善於打游擊的紅軍沒有辦法,他也把所有的怨氣撒在了紅軍領導人家屬的身上。
就這樣,1930年楊開慧帶著孩子偷偷回老家板倉看望母親的時候,被隨之而來的特務抓獲,她的孩子也一同被捕入獄。
國民黨人還是老路子,先是承諾:只要說出紅軍的計劃,就能讓她帶著孩子安全離開。可楊開慧年紀輕輕便接受到了教育思想,更是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她堅決不願背叛組織。
何健拿這位剛毅的女子也沒有辦法,甚至還想到了一個陰招:只要她願意和毛主席脫離關係,自己就讓她帶著孩子離開。楊開慧還是堅決不同意,並且說了一句:“死不足惜。”
由於楊開慧被捕的時候還帶著孩子,這件事在外面形成了巨大影響,輿論都認為,就算大人做了什麼,這些事也不能牽連到孩子身上,為此,楊昌濟生前好友章士釗等文人多次走動,給何健強加壓力。
何健這邊下令將楊開慧處死,而執行這個命令的,是御林軍特務營的姚楚忠,這一年,楊開慧29歲。
這件事很快引起了當地輿論巨大不滿,在這種壓力下,何健最終釋放了毛岸英兄弟,母親英勇就義的事情也給三兄弟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在他們被釋放後,當地的黨組織想盡辦法,最終將三兄弟送往上海,上海的地下黨機關開始照顧兄弟們的生活。
不過不久以後,國民黨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搜捕行動,上海地下黨再次遭到破壞,三兄弟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次流落街頭,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他們一時間感到無依無靠。在這裡,他們分別改名,在燒餅店當過幫工、賣過報紙、還撿過破爛。
蘇聯學成回國,父親又成為了自己的老師
到了1936年,在愛國將軍李杜的幫助下,兄弟二人被送往莫斯科國際兒童院,由於兄弟三人長時間流浪,三弟岸龍已不見蹤影。
在兒童院的日子,兄弟二人十分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岸英,在軍事方面的天賦很快展露出來,還在1941年開始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於兩年後獲得了中尉軍銜,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在他回國以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還送給他了一把手槍。
毛主席抱病親自前往機場迎接,面對許久不見的兒子,主席十分激動,或許又想起了那一段悲傷的往事,可能是由於兒子在蘇聯呆了許多年頭,在延安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
為了能讓他適應國內環境,毛主席還特意安排他上了“農業大學”和“工業大學”,在這段時期裡,毛岸英跟其他普通的勞動工作者沒有絲毫區別,也沒人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兒子。
後來,他認識了劉思齊,兩人很快成為戀人,勞動的這段時間裡,他的思想變化很大,在給劉思齊的信中,他也毫不避諱談到了自己的缺點。毛主席看著毛岸英的雙手,不僅曬得黝黑,上面還佈滿了血繭,還說:“這就是你在勞動大學的畢業證書。”
1950年的春天,板倉人民正在大喜之中,家家戶戶都沉浸在分田的快樂中,突然,有一位老鄉跑來向大夥彙報:“小老鄉回來了!”他們口中這位“小老鄉”,正是毛岸英。
鄉親們爭先恐後來到楊家的老屋,看著眼前這位小老鄉,他的身材魁梧高大,有他父親的感覺,可是一顰一笑又有點像楊開慧,他看到鄉親們簇擁而來,便向大家鞠了一躬,說:“我是板倉的外孫,喝著板倉水長大的,也託了大家的福。”
大家聽後,連忙回答道:“我們託了毛主席的福。”
跟鄉親們寒暄了幾句,毛岸英便來到了板倉老屋旁的棉花坡上,這裡有楊開慧烈士的墓,他看到墓碑的一瞬間,想起了過去童年的往事。
那段悲慘的經歷再次躍然於心頭,岸英跪倒在那裡,淚眼婆娑地說:“親愛的媽媽,兒子今年回來為您掃墓,您在獄中對我的叮囑,我都時刻記在心中。”
當年,楊開慧在獄中的時候,面對國民黨人威逼利誘,堅決不願透露半點情報,也不願和毛主席脫離關係,她還教導著毛岸英,永遠要學會堅強,跟隨黨幹好革命,也要記住媽媽永遠都愛著爸爸,要心疼他、要孝順他,你是哥哥,也要學會照顧弟弟。
板倉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往事,在他們眼裡,楊開慧永遠是板倉人民的驕傲,他們也依舊記得,那年春天,毛岸英來了,他踏上了石拱橋,向遠方眺望,這裡是他的家鄉,也是他童年時成長的地方。
過了半年時間,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毛岸英堅決要為國而戰,彭德懷耐不住他的幾番請求,便聽了毛主席的話,帶他上了戰場。
有這樣的想法和行動,與其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不過,僅僅在出國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年僅28歲的毛岸英便犧牲在了朝鮮土地上。
第二年伊始,周總理以書信的方式向毛主席彙報了這個情況,毛主席坐在那裡,一根接著一根抽菸,到這,已經是他為革命犧牲的第六位親人。
最初楊開慧犧牲,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寄給楊家,寫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在後來的日子裡,毛主席一直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無數個日夜,他都在想念著楊開慧,他還對身邊的衛士說過:“她犧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她是我的妻子,愛人和孩子為我有了如此大的犧牲,我對他們是非常內疚的。”
僅僅這一句話,就能瞭解到主席內心深處的情緒,後來,他一直將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定期寄去生活費,為她養老。
而那位殺害楊開慧的劊子手,竟然在事後活了四十四年。
當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全國開展了一些活動,姚楚忠由於在國民黨當過兵,所以被送往農場改造,他一直將自己隱藏很深,對於曾經殺害楊開慧的事情絕口不提。
後來,到了1970年,上級接到了一封舉報信,說姚楚忠就是殺害楊開慧的一位劊子手,上級十分重視,開啟了長達四年的調查,終於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這個姚楚忠不僅是劊子手,而且在發現楊開慧當時並未停止心跳的時候,還殘忍去補槍,他本人也將全過程和盤托出。
最終,當地人民法院判處姚楚忠死刑,立即執行,這位直接兇手也以這種方式結束了罪惡的一生。而主要負責人何健,在兵敗逃亡後,也在不久後因腦溢血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