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有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扁鵲在回答魏文王所問家中三兄弟誰醫術最高時,說大哥、二哥和自己分別屬於上、中、下醫,擅長治療病情發作之前、初起時、嚴重之時的疾病。
如此看來,“上醫”相當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我們所理解的醫學。
事實上,上醫可遇而不可求,中醫與下醫雖多,但疾病所造成的病痛是真實存在且不可耽誤的。因此,如何預防或者在病情變嚴重前進行自我調理,這才是真真切切的問題。
人們大多是到了一定年齡後,才開始關注身體健康,各種養生大法在我們周圍也屢見不鮮,但似乎都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去指導人們究竟如何開始照拂自己的健康。
《真原醫》作者 楊定一
直到看到楊定一博士所著的《真原醫》,才瞭解了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如何成為自己的“未醫”,開啟自我療愈的大門。
改變習慣是尋求健康的最大關鍵
首先是呼吸。訓練自己進行腹式呼吸是人們達到健康長壽的第一步。
運用腹式呼吸時,吸氣縮短,吐氣拉長,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例為20%:80%,這樣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就會增加,血紅素就容易將氧分子釋放出來給細胞,同時可以減緩新陳代謝的速度。
這種藉由“氣”來改變體內細胞及新陳代謝的呼吸方式,可以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
其次,是環境。多到戶外運動,與陽光接觸,陽光中完整的全光譜是最寶貴的“免費營養素”,會給人們在情緒和心理上帶來諸多有益的調節。
再次,是飲食方式。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使得外賣、快餐成為許多人的一日三餐,其中的油炸品、肉食為主的高脂低纖維食材所帶來的的健康隱患也是不容忽視。
因此,正確的營養觀需要建立起來。開啟生機飲食和蔬菜汁飲食,多食素,讓食物中的活性酶發揮作用。吃飯時細嚼慢嚥,讓食物得到唾液的充分浸潤,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從而改善健康。
“三體”平衡,方能健康
“真原醫”所倡導的“三體”,即身體、情緒體、心思體,只有三者和諧平衡,才能擁有健康。
人們透過情緒體和細胞來體驗情緒。如果某種情緒沒有被深層體驗和完全釋放,就會卡在身體裡形成一個能量“結”,最後以細胞層次的疾病呈現出來。
我們常常希望自己得到永恆的健康、擁有更多的財富、被很多人愛。而這些過度的慾望會造成生命的失衡。這一切情緒與心思都成為人們為自己製造的“結”,“真原醫”的實質就是解開這個“結”。
心思體的運作體現在“關注法則”上——關注到哪裡,能量就到哪裡。而能量引發行動,行動帶來改變。心思體需要正向改變,才能響應整個身體療愈的過程。
改變生活形態、攝取含有酶活性的食物、正確的運動等,都可以讓生命力重新迴歸情緒體和心思體的恰當位置,讓身體、情緒體和心思體彼此協調統合。
從內心徹底轉變,是“真原醫”最根本的核心
健康不是想出來的,是靠自己主動經營落實得來的。擁有一個充滿正向、感恩的念頭,是通往健康之路最直接的方法。
內心的徹底轉變意味著我們必須完全瞭解自己和生命。這個轉變也代表著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深入地探索自身,檢視我們自己,發覺自己的缺失與錯誤,並真誠地懺悔與改善。
練習靜坐,將自己的全部能量投注在身心的某個特定點上。將我們日常向外的目光收回到自己的體內,將生活中無止境的慾望全部放下。
如此一來,我們會有全新的角度看自己、看世界和周圍的一切,使我們生命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和有意義。
《真原醫》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強大的醫學成果和生命智慧,帶人瞭解了人體健康的核心奧秘,讓我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活著不代表健康,要想擁有健康,就必須徹底地改變錯誤的生活規範、看待世界的角度以及日常方式,以開放的心態去踐行時,我們和家人的健康才能真的堅不可摧。
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成為自己的醫生,主動積極又努力地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才能掙得自己的健康和康復。
書本最後還附錄了書中所提到螺旋拉伸運動的圖文,每天跟著一練神清氣爽。
這本書,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