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這個患者第一次來就診的時候說自己胃特別不舒服,總是肚子脹,吃飯也沒有食慾,吃得也不多,還會噁心,經常會便秘,特別不舒服。
經過問診發現,她經常會出現口苦、咽乾,舌苔的顏色也比較黃,脈摸上去是一個沉弦的脈。
開了黃連、柴胡、黃芩、清半夏、陳皮、茯苓、姜竹茹、焦三仙、炒杏仁、豆蔻仁、炒薏仁、通草等藥材,水煎服用,連續七天。
來複診的時候,胃裡沒有不舒服了,但還會肚子脹,稍微吃一點肚子就脹得不行,吃飯食慾一般,又用上次的藥方連續吃了七天進行了鞏固。
其實這個患者是溼濁中阻,溼久化熱,阻礙了脾的運化功能,脾運化水溼的功能變差,氣機失和,導致肚子脹、不舒服,經常便秘,噁心等。
方子中的黃連,味苦性寒,善清熱燥溼,祛溼而不增熱,除熱而不生溼;半夏,能消痰涎,開胃健脾;
竹茹,為清熱化痰,下氣止呃之藥,因其微寒而能降,與半夏相伍可增化痰之功,與黃連相配使清熱之力更強;
枳實,味苦辛酸,性微寒,辛可行氣,苦可洩邪,針對痰溼之邪有速去之功,雖破氣消積,因味中有酸,化痰散結藥力峻猛,但不致傷人正氣;
陳皮,燥溼化痰,理氣散寒,燥溼化痰又健運中焦以絕生痰之源,可助半夏祛痰之力,增枳實調氣之功;
痰之本,水也; 痰之動,溼也。茯苓,利水滲溼又能健脾,使溼無所聚,痰無所生;
生薑,性溫而善溫散中焦之寒邪,而有化飲之功效;大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又能緩解猛藥健悍之性;
炙甘草,味甘性平,使方中黃連與半夏藥性相和,協調配伍。
黃連性寒能清熱,半夏、陳皮性溫可健脾燥溼,寒溫相合而不懼溼戀熱熾。半夏、生薑味辛,辛能散能行,燥溼行氣而通陽;
黃連、枳實味苦,苦能洩能燥,洩熱降濁燥溼;另陳皮、大棗、炙甘草皆入中焦而健運脾胃,中焦運則溼不蘊,熱不生。
全方苦寒清熱降濁,辛溫燥溼通陽,苦降辛通,和陰陽而暢氣機,具清熱祛溼、理氣化痰之功,而達溼熱分消之勢。
注:本文章僅用於經驗交流,不作為臨床指導用藥。若有相似病症,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