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看到一些醫學術語,一臉懵,以為是很嚴重的問題,其實很多小毛病雖然寫得有點嚇人,並不是多大的問題,甚至基本上不需要處理。今按解剖部位,繼續從上到下進行梳理。
7.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不是腫瘤,也沒有炎症性改變,是一種良性乳腺疾病,通常對健康無明顯影響。乳房出現週期性脹痛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調控的結果,不需要刻意治療,藥物治療不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學改變,也不能根治,只能緩解疼痛的症狀。
乳腺增生很少發生癌變,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變率為1%。當局限性乳腺增生腫塊明顯時,要注意與乳腺癌的鑑別。
8.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見的型別,臨床檢出率達80%~90%。事實上,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如果只是體檢胃鏡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沒有任何症狀的話,不需要任何治療。
9.腎囊腫
腎囊腫,通俗的講就是腎臟里長了一個或者多個“水泡”,屬於良性病變,不會癌變。50歲以上的人做B超,有50%可以發現腎囊腫。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囊腫發生率逐漸增高。腎囊腫絕大多數大小在1-5cm,生長極其緩慢,有的人十幾年都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單純腎囊腫對人體基本沒有什麼危害,也不需要特別處理。
腎囊腫中的特殊型別中,多囊腎需要注意,這種屬於遺傳性疾病,特點是正常的腎實質逐漸被一個個的囊腫水泡所替代,腎功能也隨之下降,直至腎衰竭,一般需要手術處理,防止腎皮質受壓影響腎功能。
10.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大部分為生理性積液,液體量少,常見於經期或排卵期,多數無症狀,與經血倒流、生育年齡女性卵巢排卵等相關。一般不需要經過特殊治療可以自行消失。
極少數為病理性盆腔積液,其液體深度往往超過 1 cm。見於盆腔炎或腹腔臟器有炎症時,一般會有下腹墜脹、腰痠、腹痛等不適感,需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11.前列腺鈣化
很多人體檢做B超或CT時發現報告中有“前列腺鈣化”字樣。前列腺鈣化其實就是前列腺的區域性組織當中出現鈣鹽沉積。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前列腺鈣化沒有任何症狀和不適,前列腺鈣化就像疤痕,其實是不用太過在意的。
前列腺鈣化它不會消失,但只要不影響功能,不影響生活,是不需要去幹預它的,只需要定期複查即可。前列腺鈣化既不是癌前病變,也不會直接惡變。
12.宮頸糜爛
這個名詞自2008年就不再使用了,如果有醫生建議你治療宮頸糜爛,那就是忽悠。規範的名稱應該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因雌激素的作用,宮頸管內口柱狀上皮外移至宮頸管外口,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不需要任何處理。多見於青春期、雌激素分泌旺盛的生育年齡婦女、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妊娠期婦女。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一般沒有任何症狀,如果出現白帶異常、腰背部脹痛,可能合併有宮頸炎或盆腔炎。對於女性,更重要的是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早期篩查宮頸癌。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