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乍暖還寒,延安黨校禮堂里正規矩地坐著幾行人,正屏氣凝神地觀看話劇《棄兒》。
“媽媽,媽媽,嗚嗚,媽媽”,舞臺上,一位8歲的小女孩,身著破衣爛衫迎著寒風,聲嘶力竭地喊著被抓走的媽媽。
話劇裡,這位8歲女孩的爸媽,是一對優秀的共產黨員地下工作者,後來卻遭到反動派的殺害。
而這位小演員的父親,在她未出生之時,也被反動派所殺,也許是感同身受,小女兒表演得格外動人。
此時臺下坐著的毛主席淚眼婆娑,想到自己英勇就義的妻子楊開慧,想到3個顛沛流離的兒子。
還有在上海顛沛流離之中不知去向的毛岸龍,他們在失去媽媽見不到爸爸的時候,也像這個小女孩那般痛苦吧?
“你叫什麼名字?”演出結束後,毛主席溫柔地摸著小女孩的腦袋,輕聲地問道。
“我叫劉思齊”,小女孩乖巧地回覆道。
“主席,我是他的繼父。”陳振亞謙卑有禮地同毛主席說道。
“思齊的生父是劉謙初同志,可惜被敵人給殺害了”,陳振亞同志繼而又多說幾句話。
此時的毛主席陷入深刻的回憶當中,多年以前好像與他二位有過一面之緣。
當年一別已10年,滄海桑田,無數個革命領袖,革命戰士犧牲在反動派與侵略者的槍口下。
毛主席已經麻木了,但是看著眼前這位楚楚可憐的小女孩,像自己的女兒嬌嬌那般,頓時心生愛憐之心。
“小思齊,我認你做幹閨女可好?你喚我乾爸怎麼樣?”毛主席溫柔地捏著思齊的小臉說道。
“嗯,嗯,好呀!”小思齊思考一番之後,便一口答應了,這個充滿靈性的小女孩,深得毛主席的喜愛。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特殊緣分,這個一眼被毛主席認作親人的女孩,後來真的成了“親上加親”的兒媳婦。
那時候的思齊,還沒有見過毛岸英,他正和弟弟在蘇聯學習,直到蘇聯衛國戰爭結束後才有機會回國。
兩個不同命運的共同體,都在國內外的動盪環境裡各自磨礪著,1943年劉思齊和母親張文秋被捕入獄。
而此時的毛岸英遠在蘇聯,當時的蘇聯正在緊張的同德國交戰,毛岸英棄筆投戎,正式加入蘇聯共產黨開始反法西斯作戰。
同一個時空,不同的國度的兩個人,都在各自的時間線上遭遇著不同的危機,時間依然在悄悄地向前推進。
終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獲得勝利,中國也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毛岸英終於回到了延安。
而此時的劉思齊與母親張文秋在監獄裡,足足被囚禁了3年,終於得到釋放,並前往延安接受毛主席的慰問。
此時的劉思齊,雖然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是多年的牢獄生活讓這位活潑可愛的少女,多了幾分成熟和穩重。
聽罷毛主席的話,思齊略帶害羞地點點頭,白淨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充滿自由和關愛的笑容。
“明日且來乾爹家裡做客,有哥哥給你認識,你還不曾見過。”說罷毛主席拍了拍思齊的腦袋,又起身前去慰問其他同志。
次日,劉思齊來到毛主席所居住的窯洞前,毛主席為其引薦了自己身在蘇聯多年的長子毛岸英。
只見一位彬彬有禮、謙遜恭敬、談吐不凡的少年出現在眼前,因為年長自己8歲,所以劉思齊喚岸英為“大哥”。
但這一次的相見,二人並沒有摩擦出火花,一個是被父親派去體驗生活,一個則是豪心壯志參軍報國。
二人輾轉兩年,最後又在延安第二次相遇,這就是緣分使然,該在一起的人,兜兜轉轉最終還是會相遇。
1948年,劉思齊來到延安西柏坡看望母親,恰好毛岸英在當地參加土改,二人工作上你來我往,久而久之便互生情愫。
這一幕自然也被雙方家長看在眼裡,為了促成兒子的好事,毛主席親自向張文秋同志商議二人婚事。
這麼一番操作下來,二人便火速訂了婚,可是毛岸英心裡是有些焦急的,他都26歲了,可劉思齊還未滿18週歲。
當時部隊裡關於男女婚姻年齡有明文規定:男方必須年滿20歲,女方必須年滿18歲,毛岸英著急也沒用。
“就差幾個月有什麼咯,人家沒到年齡結婚的多得是呢”,毛岸英沒好氣地跟父親毛主席嘟囔道。
“差幾天也不行,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是我毛澤東的兒子,豈能帶頭違反規定。”毛主席一句話嗆的毛岸英頓時語塞。
一個是年近18歲的亭亭少女,一個是單身26年血氣方剛的青年男子,不容易遇到個看對眼的姑娘,毛岸英一心只想結婚。
終於又熬過了幾個月,劉思齊年滿十八,這一年正逢新中國成立,二人也有意沾點國家的喜氣,選擇在開國慶典之後完婚。
1949年10月1日,這對新人,帶著對未來美好的嚮往,走進婚姻的殿堂,毛主席、周恩來等同志親自見證了這一時刻。
真可謂是雙喜臨門,雖然婚禮只擺了簡單的三桌,但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全國人民依然沉浸在國慶的喜悅之中。
對於毛岸英與劉思齊的婚禮,二人一致認為這是最好的時刻,也算是沾了新中國的光,說是“普天同慶”也不為過。
毛岸英終於娶到了心愛的女人,從小到大,從監獄到流落街頭,再到冒著炮火被送往蘇聯,如今終於成家立業,未來也會有妻兒相伴。
想到這,毛岸英不禁將身邊熟睡的妻子劉思齊攬入懷中沉思道:“新中國成立了,我也成家了,剩下的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
可往往偉大的想法與計劃,總是會遭到被“迫害”的風險,殊不知毛岸英心中規劃的偉大藍圖,正蘊含著致命的危機。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秘密致電毛主席,請求北京出兵支援。
如何動員全國人民接受跨國作戰,成為黨中央最為焦灼的問題,打仗是需要人民和國家支援的。
“上戰場的都是人民的兒子,讓人民的兒子組成志願軍去拼命,需要一個強大的理由。”
“我毛澤東的兒子不去打仗,只要人民的兒子去打仗,如何能讓人民信服?”中南海里,毛主席抽著煙同彭老總說道。
“岸英從小吃盡苦頭,也沒有過過幾天踏實日子,這才剛結婚,還是讓岸英留在身邊吧”,彭老總回覆道。
“我的兒子也是人民的兒子,人民的兒子可以打仗,我的兒子也可以。”
“正好岸英也通曉俄語、德語,又在中央擔任機密翻譯的工作,你帶上岸英正好派上用場”,毛主席堅定地說道。
1950年10月4日下午,毛岸英就與彭德懷總司令等人一起飛往瀋陽,做戰前部署工作。
而此時的妻子劉思齊,並不知道丈夫毛岸英要前往朝鮮戰場的事,毛岸英出發之前只託人轉告下妻子:“我有事出差去了。”
十天之後,毛岸英飛回北京交代工作事宜,回到家中卻沒有見到妻子,於是在工作人員那得知,劉思齊正在醫院。
毛岸英心裡咯噔一下,立即起身前往醫院,原來妻子劉思齊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緊急做手術。
這兩日毛岸英哪也沒去,一直陪在妻子身邊,對於接下來的工作,毛岸英一直糾結於如何開口。
劉思齊的心裡始終有一個不安的種子,總感覺會有什麼大事發生一樣。
1950年10月15日,毛岸英告別了妻子,直奔北京機場飛往中朝邊境。
可妻子劉思齊萬萬想不到的是,經此匆匆一別,竟將二人至此陰陽相隔,期間劉思齊苦等岸英兩年多。
直到朝鮮簽署停戰協議彭老總回國,卻不曾看到岸英的身影,劉思齊心慌意亂,直奔中南海找到父親詢問情況。
“爸爸,岸英怎麼沒回來,兩年都不和我聯絡”,劉思齊淚眼婆娑地問道。
“思齊啊,有件事一直不敢告訴你,怕你難過,岸英已經犧牲了”,毛主席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告訴劉思齊。
劉思齊痛心疾首,一度哭到要昏厥過去,至此劉思齊便開始鬱鬱寡歡,時常一天都不說一句話,心痛時常在半夜驚醒。
“岸英為何都不託夢給我,是怕我難過嗎?”劉思齊自言自語地說道,雖然不願相信,但是也只能接受現實。
尚且不說劉思齊相思成疾,就連毛主席也是在岸英犧牲兩個月後,才收到的訊息,為了佯裝堅強,毛主席只得在夜裡偷偷抽泣。
黨中央當時為了調理毛主席的心情,一度緩解他的工作壓力,將其送往石家莊休養一段時間“療傷”。
要說痛苦,毛主席為了這個兒媳隱忍兩年更痛苦,為了安撫劉思齊,毛主席給思齊講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家人犧牲之事。
在中南海的院子裡,毛主席足足開導了劉思齊四個多小時,可即便接受了現實,又如何忘卻與岸英的感情呢?
為了幫助兒媳劉思齊走出這段情傷,毛主席將其送往蘇聯學習,思齊糾結於自己所選專業並非自己所愛,於是回國就讀於北京大學。
時間轉眼間來到了1958年,寒冬臘月,此時距離岸英的犧牲已經過去整整8年。
面對一直獨居的劉思齊,毛主席心中實有不忍便想勸其再嫁,不想她因為兒子的犧牲而耽誤一生的光陰。
“思齊你也不小了,該考慮下以後的生活了,不要總是抓著過去不放,這樣岸英也是不願意的,爸爸也不願意。”
“讓爸爸幫你尋個好人家,踏踏實實過日子,將來老了也要有個依靠可好?”毛主席說道。
可惜被劉思齊拒絕了,她一心認為,丈夫毛岸英就這樣死在異國他鄉,見都未曾見過一面,自己如何能安心改嫁。
得知劉思齊這一心思,毛主席又何嘗不予理解,自己的兒子戰死在沙場,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他又何嘗不想看看兒子。
可礙於自己的身份,大張旗鼓地出國祭奠兒子是肯定不行的,志願軍幾十萬人死亡,那也是人民牽掛的兒子不是嗎?
於是只能從自己稿費中拿出一筆錢,支援劉思齊與工作人員低調前往朝鮮,未曾驚動任何官方人員。
1959年春節過後,劉思齊跟隨妹妹乘上了開往丹東的火車,鴨綠江的那邊,就是丈夫岸英長眠8年之久的土地——朝鮮。
此時的岸英已經長眠與烈士陵園5年之久,劉思齊下車就直奔丈夫碑前,8年來的心酸與思念都在這一刻伴隨著淚水而決堤。
因為思慮過度,劉思齊在祭奠完丈夫之後就病倒了,很久之後才向毛主席彙報此次出行。
據劉思齊回憶,當時的毛主席對於她前往朝鮮,詢問毛岸英的過程詢問得十分仔細。
“父親問我岸英葬身的園林是什麼樣的,有多少階梯,從哪裡開始行走,路過什麼建築,有什麼樣的風景。”
“我一開始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問,後把烈士園林有多少臺階,岸英的墓地在第幾座都如數告訴了父親。”
“後來父親聽完,思考了許久又跟我說,以後有機會應該去岸英犧牲的地方再看看”,劉思齊說道。
當時聽了毛主席的話,劉思齊才意識到,毛主席應該是想透過自己的所見,來了解岸英當時犧牲的經歷。
可惜當時沒能去成大榆洞,那畢竟是毛岸英犧牲的地方,後來雖然有機會去朝鮮,也只是跟隨官方慰問團前往,不能有私人要求。
這件事便一直存在劉思齊的心中,可惜的是毛主席再也不能聽見她親口描述,那個毛岸英犧牲前的場地情景。
終於在2006年,75歲的劉思齊再一次前往朝鮮,這一次她直奔當年毛岸英犧牲的地方大榆洞。
“我之前在書裡有介紹過,我來大榆洞是帶著一顆朝聖的心來的,那是我愛人毛岸英犧牲前一秒還在工作的地方。”
“我能想象到,他還在埋頭翻譯電報,頓時間房間被汽油彈炸燬,火光四射的場景。”
“他是如何在火海里掙扎身亡的?一定很痛吧,快死的時候腦海裡有閃過父親和我的畫面嗎?”劉思齊在節目中回憶當時的心情。
雖然距離毛岸英已經去世50多年,可在劉思齊的心中依然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在岸英犧牲的遺址上,帶回了一些土,那土壤裡有毛岸英的魂魄與血液,如此也算我們變相在一起了吧。”
對於劉思齊來說,她要感謝毛岸英給過的愛,也要感謝毛主席作為父親的慷慨,正是遇見這對父子,才使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如今劉思齊已經是個子孫滿堂的年近90歲的老人,毛岸英所失去的生命,就讓劉思齊繼續為他延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