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四川省開始在廣大農村,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減租、退押運動。
一天,工作組在長壽縣一戶地主家中,搜出了一沓借據。這在當時,可是地主惡霸盤剝勞動人民的鐵證。
工作人員仔細查驗著每張借據,其中一張突然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因為,這張落款處赫然寫著借款人為:“朱德”。
“這個朱德是什麼人?”工作人員跟這戶地主確認道。
“就是北京的朱德總司令。”
“朱總司令怎們可能跟你借錢?”
“這是在德國留學時的事。”
工作組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向上級做了彙報。一級一級彙報後,最終報到了中央。
朱德得知此事後,親自回信表示:確有此事。
那麼,這個地主究竟為何人?朱德為何要跟他借款?他們之間又發生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朱德早年尋求救國真理到德國留學開始講起。
一、棄筆投戎參加革命
朱德出生於1886年,當時大清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中。
他和很多當時的有志青年一樣,選擇了參加科舉,並在19歲那年中了秀才。
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想要高中狀元時,清政府卻宣佈廢除科舉制度。
這對於當時很多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如同晴天霹靂一般。
但是朱德沒有放棄求學。他選擇進入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新學——四川師範學堂學習。
畢業後,朱德回到老家的一所小學擔任體操教練。
但是此時的他意識到,辦教育並不能消滅禍害百姓已久的封建勢力,於是在1908年底便辭職了。
雖參加工作已有大半年,但由於工資微薄朱德並沒有積蓄。
回到家後,他四處籌措費用,準備外出闖蕩實現滿腔抱負。
臨行前,他以一首“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重新整理舊國風”贈與諸友。
為了改變積弊已久的混沌社會,他決定棄筆從戎進入講武堂學習,踏上了前往雲南的漫漫長路。
一路上,他看到了很多當時中國人民的慘狀。
正如他的家鄉一樣,雲南講武堂成了他心中的唯一希望。
幾經波折之後,朱德終於如願進入當時最進步、最新式的講武堂,並在這裡結識了革命人士,如蔡鍔、唐繼堯等。
在他們的影響下,朱德選擇追隨孫中山先生,在當年加入了同盟會。
在此期間,他偷偷看了很多當時被政府列為禁書的革命期刊,如《警示鐘》、《猛回頭》等。
他經常與同窗好友談論發動革命起義等話題,他心裡那顆革命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武昌起義前夕,他從講武堂畢業,並被分配到雲南新軍,成了蔡鍔的部下。
在部隊中,他廣泛宣傳革命思想,以啟發大家的覺悟。
之後,蔡鍔積極響應孫中山,在雲南領導了新學起義,推翻了清朝統治,被推舉為都督。
而深受蔡鍔器重的朱德在雲南起義中,被委以重任。此時的他,對革命熱情高漲,對國家未來充滿了希望。
不久之後,國內革命形勢卻急轉直下,袁世凱悍然竊取了武昌起義的革命果實,大肆逮捕殘殺革命人士,朱德陷入了迷茫。
他在蒙自、箇舊等地清剿盤踞已久的土匪,並率軍阻擊試圖從越南侵入雲南的法軍。
“信有寒霜堪寄傲,肯因苦雨便離枝”,面對黑暗腐朽的社會,他雖迷茫,但仍然信念堅定。
為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來之不易的共和制度,蔡鍔將軍1915年再次揭竿而起,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
朱德因英勇善戰、帶領士兵衝鋒陷陣而一戰成名,出任滇軍旅長。
後來,他隨滇軍入川,鎮守瀘州。
此時的中國已經陷入軍閥混戰之中,而黎民百姓則無所依託。
目前的這一切,讓朱德感到失望又無奈。
他曾經立志透過從軍革命,改變社會現狀,但如今卻在為爭搶地盤而四處轉戰。
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是正確的。
正當朱德為目前的處境感到苦悶時,一個人的出現讓他如夢方醒,這個人就是孫炳文。
孫炳文早年思想進步,後參加革命遭到袁世凱政府的通緝,萬般無奈之下回鄉以教書為業。
在胞兄的引薦下,他1917年在四川瀘州拜會了朱德。
朱德樸實無華、謙虛謹慎的性格深深地吸引著孫炳文,而生性豪爽、仗義執言的孫炳文也給朱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兩人一見如故、促膝長談。
孫炳文針砭時弊,痛斥軍閥為一己私慾而展開混戰,使得民不聊生,同時他還跟朱德講述了近年來興起的新文化、新思想。
這番話,讓處於迷茫之際的朱德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數月後,孫炳文辭去教員的工作,來到朱德旅部擔任諮議。
從此,二人朝夕相處患難與共,成了真正的摯友。
他給朱德推薦了《新青年》、《新潮》等刊物,還有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的書籍。
這一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深受苦難的中華大地帶來了馬克思主義。
這讓朱德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以往的經歷,讓他深刻地意識到舊的軍事思想和鬥爭方式已經不能達到革命的目的。
要想改變社會現狀,必須學習俄國的新式革命理論和方法。
擔任雲南省警務處處長的朱德,1922年時對目前的處境徹底失望了。
此時已經36歲的他放棄了高官厚祿,離開了滇軍,開始尋求新的救國之路。
二、遠赴重洋尋求真理
同年7月初,他踏上了北上的火車。
下車後,直奔宣武門外方壺齋衚衕,因為這裡有一個人在等他。
等候多時的孫炳文,見朱德如約而至非常高興。
一年多沒見的二人聊了很多,朱德傾訴了此時的困惑和無助。
孫炳文跟他說,此前李大釗參與組織了一個新的黨派,叫中國共產黨,綱領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消滅社會階級。
其實朱德早前從報紙上已經得知這個黨。
這段時間轟動全國的幾次上海工人運動,就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這個黨宣揚的正是馬克思主義。
當時他決心加入黨,一起革命,於是從雲南來到上海。
但是因為沒有門路,他只能漫無目的地逗留在上海街頭。多方打探無果後,他失望地返回了雲南。
現在聽了孫炳文的介紹,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他提出,希望孫炳文引薦自己認識李大釗先生。
但因為此時李大釗去了南方,不在北京,孫炳文先帶他認識了另一位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
不久之後,朱德和孫炳文一起,再次踏上了尋找中國共產黨的路。
二人從北京輾轉來到上海後,朱德終於見到了中共早期領導人陳獨秀。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陳獨秀一口回絕了他的入黨申請,
因為陳認為,像朱德這樣的舊軍閥高階軍官應該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才能透過組織的考驗。
陳獨秀跟他說要加入共產黨,就必須將工人的事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並準備隨時為它付出生命。
此時的他無疑是痛苦的,因為他的一隻腳還站在舊秩序中,而另一隻腳卻不能邁入新秩序,找不到立足之地。
雖然痛苦,但是朱德並沒有想要放棄,與孫炳文商議後,他們決定到歐洲去。
他們和很多留法學生一起,登上了前往法國的郵輪。
在海上顛簸了一個多月後,他們乘坐的船停靠在了法國馬賽港,隨後一行人坐車來到了巴黎。
在巴黎期間,他們聽說張申府此前在這裡成了中共旅歐支部。
但是此時的他已經去了德國,現在該組織的負責人是周恩來和趙世炎,周恩來此時就在柏林。
朱德和孫炳文立即動身前往德國。
1922年一個寒冷的冬日,兩個陌生人來到萊茵河畔,敲開了周恩來的寓所門。
周恩來前來開門,見來人是中國人的模樣,倍感親切,與他們一一握手後關切地對方有何事。
其中一位長相敦厚而目光堅毅,激動地介紹說他是朱德,而身邊的這位是他的好朋友,叫孫炳文,他們此次前來是為了找共產黨。
周恩來雖然一直在歐洲等地遊歷,但是卻一直關注著國內的時局。
其實他早就聽說了在蔡鍔將軍領導的護國戰爭中,有一位叫朱德的將領英勇無畏、驍勇善戰。
朱德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希望周恩來能介紹他們二人入黨。
面對朱德滔滔不絕、激昂慷慨的陳述,周恩來一直仔細聆聽,並不時問他們一些時政和對共產主義的看法,與此同時還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
在周恩來的努力下,朱德和孫炳文終於得償所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朱德和孫炳文1923年來到了德國哥根廷,隨後朱德進入蓋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學習。
除了上課,他最喜歡做的,就是參加中國共產黨黨小組組織的各項活動。後來,他還成了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會的負責人。
此時的朱德已經接近不惑之年,人生閱歷很豐富,而身邊的多數留學生才剛剛二十出頭。
平日裡他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照顧身邊的同胞。
雖然他留學前已是滇軍名將,但是他依舊保持謙虛好學的態度,非常平易近人。
在學生會里,他和大家一起印發德文傳單,組織各種集會和遊行,還辦了一個叫《明星》的雜誌。
為了將雜誌辦好,他總是親力親為,主動承擔起大部分工作。
有一次,朱德組織很多不同國家的學生到一家咖啡館集會,以聲援不久前保加利亞革命者在其國內的革命活動。
參加集會的有三四十人,正當他們憤怒地抨擊反動政府時,一群警察突然闖了進來,將他們全部抓到了警察局。
朱德被關押了28個小時,在中共組織等多方努力營救下才得以被釋放。
這次經歷被沒有減弱朱德組織集會、聲援革命的熱情。
英帝國主義在中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後,訊息傳到德國。
憤怒的朱德立即組織留學生上街遊行,抗議帝國主義暴行。
後來,許多中國留學生聚集到一家飯店舉辦活動。
朱德激昂慷慨地發表演講稱,學生會應該為共產主義目標服務,而且此時中國人民應該把英國看成主要敵人。
朱德再次被警察逮捕,在監獄中朱德用德語向監獄方抗議到:“你們逮捕中國留學生是非法的!”
聽到他的抗議,其他被關押的同學也紛紛響應。
次日,德共機關報就此事發表了嚴正宣告,並向執政當局提出強烈抗議以給其施壓。
三天後,朱德等人被釋放,但是與此同時德國政府還宣佈他們將會被驅逐出境。
三、革命勝利不忘舊情
朱德不得不離開柏林,踏上新的征途。
當時在歐洲留學的很多學生均出自普通家庭,平日裡一邊上學一邊在工廠裡打工賺取生活費。
在工廠裡的活非常繁重,但是薪水卻少得可憐,由於經濟不景氣,很多留學生都找不到工作。
平時作為大哥哥的朱德經常會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用來接濟那些生活窘迫的中國留學生,所以一直沒有什麼積蓄。
接著,朱德受組織派遣,要到蘇聯學習。
然而,他此時身無分文,不禁為路費犯了難。
絞盡腦汁後,他想到了家境殷實的留德好友——傅德輝。
和很多留學生不同的是,傅德輝出生於地主家庭。
傅德輝的父親非常注重對他的教育。他認為只有讓兒子學有所成,才能守好這份來之不易的家業,並有機會光耀門楣。
傅德輝從小也非常懂事,十分慶幸自己有機會進入學堂,學習上很用功。
傅德輝191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化學專業。
他立志要努力學習,在日後為建設國家貢獻力量,同時不負父親的期望,守好家業併發揚光大。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傅德輝和當時很多有志青年一樣,想看一看外面的廣闊世界,於是選擇了出國留學。
他希望透過留學,增長見識,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
在德國留學期間,除了臨行前父親給的費用外,他從來不伸手向家裡要錢。
他和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他的德語基礎很好,在學習之餘兼職了很多教學職務。
有空時,他還會給出版社翻譯一些書籍。這些兼職工作的收入,比起到工廠打工賺得豐厚得多。
所以,傅德輝在這些中國留學生裡,是妥妥的有錢人。
他在這裡,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中有好幾位家境都很困難,不得不在空閒時間到工廠裡打工,有的甚至打好幾份工。
傅德輝心地善良,經常主動接濟這些窮苦學生。
當時遇到很多人借錢,性格豪爽的他每次都慷慨解囊。
因為他希望,這些人和自己一樣堅持學業,然後學成歸國。
其中,有很多人在向他借錢後都留下了欠條。
但其實傅德輝壓根沒想讓他們還錢。他允許留欠條,是出於尊重同學的考慮。
朱德在前往蘇聯前向他借了一百大洋,照例也留下了借據。
之後,朱德毅然踏上了去莫斯科學習軍事的遙遠路途。
有了這些盤纏,朱德在蘇聯的那段時間生活上並不拮据。
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學業上,不用為生活費用等事操心。
傅德輝則繼續留在德國完成學業。
幾年後,他回到國內,在家鄉投資建設了一座水泥廠。
他滿腔抱負希望用實業救國。不久後,他不想做一個只注重利益的奸商,不得不與自己的合夥人分道揚鑣。
創業失敗後,傅德輝回到了老家,繼承了祖業。
而朱德則輾轉去了蘇聯。在那裡學習了一年軍事理論後,國內爆發了北伐戰爭,他奉組織之命回國,到軍閥楊森部負責統戰工作。
之後,朱德領導了改變中國命運的南昌起義。
自此之後,朱德一直作為總司令帶領中國軍民,轉戰大江南北。
他心裡一直惦記著那個曾經在自己最拮据的時候,慷慨解囊伸手相助的傅德輝。
但是無奈當時通訊不便,對於傅德輝的情況並不瞭解,而且自己又始終忙於戰事,根本沒有機會到其家鄉尋找。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中華大地,朱德又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新中國建設事業中。
此時的傅德輝因為自己地主的身份,一直惴惴不安。
雖然他跟別的地主惡霸不同,並沒有做那些喪盡天良、欺男霸女的事。
但是由於經營得當,家中有很多土地,他擔心自己會成為新中國政府清算的物件。
即使他知道曾經一同留學德國並受到自己接濟的朱德此時已經是新中國的總司令了,但是他並沒有想要聯絡朱德,讓他為自己求情。
1950年,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拉開了帷幕。
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滅封建剝削。地主當然屬於剝削階級,自然也成了清算物件。
當負責減租、退押的工作組來到他家時,一直提心吊膽的傅德輝只能硬著頭皮應對。
於是,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工作組在他家搜出了一張落款處寫著“朱德”的借據,並上報到了中央。
朱德得知此事後,立即寫了一封信,詳細解釋這件事的經過。
而且,他還強調:不要為難傅德輝!
因為他心地善良不可能做壞事,而且他是學化學的,學識很深,是難得的人才。
後來,朱德寫信給傅德輝,請他到北京去。
一方面是因為兩人自德國一別之後,二十多年沒有見面了,想敘敘舊;
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希望傅德輝能繼續深造,然後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新中國建設事業做貢獻。
隨後,傅德輝應朱德之邀來到北京。
學習了三個月之後,他從思想上和專業上均有了很大進步。
回到四川后,他被當地政府安排到工業廳化驗室工作。
自此之後,他一直從事與化學相關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發揮了自己的所學。
朱德總司令一生光明磊落,憑藉其豪爽的性格和仗義樸實的品質而感染了很多人。
在他走向革命尋求真理的那段時間,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他始終記得他們的恩情,並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予以回報。
正是由於許許多多像傅德輝一樣的人不求回報地慷慨相助,才使得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
編輯:嘻嘻嘻嘻
責編:Th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