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有一特別的族群,稱為峇峇(BaBa)與娘惹(Nyonya,也稱土生華人)。土生華人在膳食、衣飾、語言都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綜合性色彩。其中,娘惹糕也是很受大家喜愛的食品。
娘惹峇峇文化是從古老的中國帶來,再揉入馬來族的生活習慣,和熱帶素材,飲食習慣,而形成特有的文化與風俗。
娘惹糕有幾十種,東南亞老司機都不一定能完整地念出名字來。今兒就挑選一些跟大家介紹一些!
Ang Ku Kueh紅龜粿
紅龜粿是個道地娘惹的美食,像農曆新年,嬰兒滿月或者生日等不同的場合,都會看到紅龜粿。紅龜粿狀貌扁平約巴掌大小
,紅色糯米外皮內包餡以植物葉為墊,經常在表皮壓龜印。
其材料主要是糯米粉團,加入一些色素或班蘭葉汁液,再包入煮好的甜餡料(如:綠豆、紅豆、椰絲、花生)或鹹餡料(眉豆、菜頭),然後放在剪好的香蕉葉上拿去蒸熟。有時製作糯米粉團時,會使用椰漿代替水,使其帶有清淡的椰香味。
因為紅龜粿代表福氣、榮祿和長壽,所以新馬華人在祭拜時,也把它當成必備的貢品。
Lapis Sagu九層糕
九層糕也是一個道地娘惹的美食,在新加坡非常受歡迎,由於其彩虹色,九層糕在兒童中非常受歡迎。
如果你以為它是水果糖一樣的味道,那你就錯了,九層糕味道其實很傳統,通常有紅豆,椰奶,榴蓮和 chendol,口感不Q,軟趴趴的。有人喜歡一口咬下,有人喜歡一層一層揭開慢慢吃,好玩又好吃。
Gula Melaka Kuih Kosui蒸椰糖椰絲糕
這個糕點顧名思義,就知道椰子味非常濃郁。
椰糖糕像布丁一樣Q軟,外面裹了厚厚一層椰絲,既不粘手也增加了風味。
Pulut Tekan蘭花糯米糕
在娘惹糕櫃檯上,有時候你會看到,像青花瓷一般的飯糰。
那是蘭花糯米膏,使用蝶豆花汁液,將糯米飯染藍,再壓成四方扁平狀或者圓餅形狀,通常會搭配咖椰漿吃。
Kuih Seri Muka雙層糯米糕
是娘惹社群的著名傳統甜點,其馬來名稱意為“漂亮的臉孔”,此糕點的外形為兩層式。
上層為使用班蘭葉汁液,染色的綠色玉米粉糊,其下層為煮熟的糯米飯。有時會使用藍花(蝶豆花),將部分的糯米飯染成藍色,增添不同的色彩。
椰漿是這糕點的重要食材,享用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班蘭葉與椰漿的香味。
此糕點是娘惹社群的代表性糕點之一,在各喜慶場合可見其蹤影,也可作為早餐或下午茶點心。
Kuih Talam達蘭糕
達蘭糕和雙層糯米糕,長得有點像都是兩層顏色,椰子一開始總是傻傻分不清。
但仔細看還是不一樣的,達蘭糕上層是雪白色,下層是更翠綠的顏色。這種兩層的娘惹糕點,上層白色的有新增椰奶,口味帶少許椰奶鹹香;下層綠色的是帶甜的,由於有新增少許鹼水,所以口感帶Q彈。
口感上來說和雙層糯米糕,有很大的不同。
talam gula merah
椰糖達蘭糕,或者是白色和黃色的,芒果達蘭糕等等。
Kuih Ketayap香蘭椰絲卷
這款糕點可以理解成,南洋風味的班戟,將香蘭汁、麵粉、雞蛋和鹽,混合攪拌成麵糊並過濾,加入油攪拌均勻,在平底鍋中煎成薄餅。
將椰漿、香蘭葉(剪段)、椰糖和鹽,一起煮至糖溶解,加入椰絲炒均勻待水分稍幹,用少量水與生粉勾芡,取出香蘭葉,餡料就做好了。
將香蘭汁、麵粉、雞蛋和鹽混合攪拌成麵糊並過濾,加入油攪拌均勻,在平底鍋中煎成薄餅,最後放入餡料包起來。
電視劇《小娘惹》中,女主角就曾給婆家做這個糕點,被婆婆讚不絕口。
Spekkoek千層糕
準確來講,千層糕是印尼的特色糕點,不過在很多娘惹店有售。
千層糕通常都會超過18層,而且要做出濃香四溢的千層糕,需要把香料磨成粉分次加入烘焙的時候還要不斷翻面。
也是因為製作工序的複雜,在印尼只有節日和慶典,的時候會吃到。
不要看薄薄的一片,一次吃一片剛剛好,兩片會飽,三片以上會撐...
Pulut Inti椰絲糯米飯
蕉葉裡面包的是糯米飯和椰絲,用椰糖炒過的椰絲很香甜,搭配口感QQ的糯米飯既成了一道風味十足的傳統甜點。
不僅是傳統娘惹糕點之一,幾乎所有購買娘惹糕點的攤位或店面都能找到它。
木薯糕是將木薯磨成泥後,加入砂糖和雞蛋等材料製作出來的,烘烤後會形成一層焦褐色的外皮,口感屬於Q軟和綿密,木薯香十足。
QQ的椰絲糯米小球裡頭,包裹著的是椰糖融化後的椰糖漿,將一整顆小球放進嘴裡。
Rempah Udang叄巴糯米卷
就是把加入椰漿的糯米,蒸熟後包入炒香的叄巴蝦米椰絲,用香蕉葉包好烤香即可。
Kuih Tako香蘭椰汁馬蹄糕
這是一款清爽的夏日甜品,下層充滿班蘭香氣,和爽脆的馬蹄粒,上層是滿滿的椰奶香氣。
用蕉葉圍成正方形,做好後放置冰箱內。夏日飯後來一個,不要太愜意哦!
以上列舉的十餘種種娘惹糕,有時候會有顏色和口味上的變化,要記住萬變不離其宗,不要被五花八門的顏色給嚇住了。
娘惹糕的主要材料就是椰漿,椰糖,班蘭葉,糯米等。
有吃過的朋友記得留言說說
你最喜歡哪款娘惹糕~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