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每當唱起這首歌,我就想起為了祖國的和平與人民的安寧,在朝鮮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志願軍戰士們。他們為了抗擊美帝國侵略者,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我們村的一位老人王海泉,就參加過抗美援朝。按輩分我叫他爺爺,老人精神開朗,也很健談。在我的請求下,便向我揭開了他抗美援朝的序幕。
王海泉1937年出生在鐵爐王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解放前上過幾年私塾。1951年,14歲的王海泉懷著“熱血男兒報效祖國”的決心,毅然決然地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參加了抗美援朝。
當時王海泉還是一個14歲的娃娃,年齡最小,個頭最矮,戰士們都叫他“小鬼。”但是乾的卻是大人們乾的活,由於他們隸屬工程兵序列,架橋,鋪路,挖戰壕,這些重活首當其衝。幹完一天的活,到了晚上骨頭都散架了。但一想到祖國在看著我們,人民在盼著我們,所有的勞累都被抗美援朝的決心撞擊得煙消雲散了。
那時我們國家底子薄,裝備差,剛開始志願軍來到朝鮮,別說朝鮮人民軍,就連普通老百姓也瞧不上服裝簡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但通過幾次戰役,看到志願軍戰士在戰場上如狼似虎的拼命精神,看到工程兵在冰冷的江水裡架橋,由衷地對志願軍戰士豎起大拇指“中國人能吃苦,能打勝仗!”
志願軍最大的困難是惡劣的氣候。冬季零下三,四十度是很平常的事。因為工程兵都是在室外作業,剛開始很不習慣,手腳和麵部經常凍傷。但是在毛主席的“一定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去”的號召下,戰士們增強了無窮的力量,慢慢地適應了惡劣的環境。
剛開始進入朝鮮,王海泉所在的部隊並不是工程兵。他們大部分在國內連槍都沒摸過,更不用說使用了。參軍的頭一天在舞陽換上軍裝,坐上汽車來到漯河火車站,上火車之前,每人發一杆沒有子彈的步槍。因為大部分人沒有打過槍,怕出意外。來到朝鮮後便換成比較先進的蘇制步槍。教官開始教大家如何使用槍支。如何保管槍支,以及怎樣隱蔽性地埋設地雷。透過短時間的軍事訓練,大家有了一定的作戰能力,才按照各兵種進行編配。
剛進入工程兵連隊,王海泉等幾個新兵還鬧情緒,認為懷著一腔報國之心來到戰場,就是真刀真槍地和敵人幹,不是來下苦力幹活的。透過進一步學習,大家知道為配合大兵團作戰,每個兵種都是必不可缺少的。每一項任務都是光榮而艱鉅的。
和王海全編在一個連隊的,還有山東籍的戰士張金良,是王海泉最親密的戰友。因為比海泉大,海泉親切地稱他為大哥。他們在一起無話不談,王海泉瞭解到張金良有一位漂亮的未婚妻叫秀麗。等打完仗回去父母就給他們完婚。說著金良還從貼身口袋裡拿出一個小紙包,裡面是三根長長的頭髮。滿臉幸福地對海泉說:“為了支援我抗美援朝,秀麗把心愛的長辮子都剪了,抽出三根讓我時刻帶在身上,讓我多殺敵人,多立戰功。”
工程兵的首要任務是保障運輸線的暢通。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但處處充滿危險,因為頭上成群的轟炸機經常投炸彈。只要防空警報一響,大家都鑽進貓耳洞,轟炸過後繼續幹。
他們還在前沿陣地為大部隊排雷開道。排地雷也是一項充滿危險的任務。在一次排雷過程中,班長張金良碰到一種新型的地雷,這種地雷裝有自動彈射器,觸動引信,便彈出一米高在空中爆炸,殺傷力特別大。當時金良被炸昏了過去。海泉看到最親密的戰友倒下,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只見腸子都被炸了出來,一條胳膊炸沒了,滿臉是血。“班長,班長。”海全帶著哭聲喊道。金良微微睜開眼睛,用剩下的一隻手顫抖地從貼身口袋裡拿出那個海泉熟悉的小紙包,看著海泉想要說什麼,剛張開嘴頭一歪,當時就在海泉懷裡嚥了氣。說到這裡這位80多歲的老人流下了渾濁的淚水。
戰場上經常死人。但是這次自己最親密的大哥犧牲在自己懷裡,對海泉的觸動很大。他把滿腔的悲痛化成對美帝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遇到最艱鉅最危險的任務,自己總是搶著幹,每次都是圓滿完成。
最讓王海泉感到自豪的是華川水庫戰役。那是一次非常漂亮的戰役,沒費一槍一炮,沒有大規模的殺傷敵人,但是整整拖住聯合國部隊七天,為我們的後期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
那是四月份的一天,王海泉所在的部隊接到上級命令,拖住聯合國部隊。
當時聯合國部隊在李奇微的率領下,憑藉裝備精良的優勢,一路所向披靡,根本不把志願軍放在眼裡。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在反覆思考這個問題,一面是上級的命令,一面是裝備精良的美國兵。自己的傢伙和美國相比,就是天壤之別。要拖住敵人,簡直是螳臂擋車。
吳信泉圍住作戰地圖思考,突然一處水庫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座集發電、灌溉、防洪於一體的華川水庫,蓄水量特別大。水庫下面有一個數百平方公里的洩洪區,汛期時華川水庫承受不住上游清川江的壓力,便向洩洪區放水。更讓吳信泉驚喜的是洩洪區的這條路是美國兵的必經之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腦海裡出現:炸開華川大壩,用水阻擋美國兵。便派出偵察兵把水庫閘門,蓄水量摸清楚。巧的是偵察兵回來帶回一名水庫管理人員。當吳信泉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這位管理人員黯然地說,“好是好,這樣是能阻擋美國兵,但這對下游群眾百姓是一個滅絕性的打擊,同時這個多年建成的水庫也毀於一旦。”吳信泉馬上否決這一計劃。因為他清楚國內蔣介石炸開花園口給群眾帶來的災難。怎樣才能既阻擋美國兵又不讓群眾遭受損失呢?
還是這位管理人員出主意:往洩洪區放水的12道閘門就沒開啟過,因為這些年上游水位一直未超警戒線,人們把這個洩洪區都忘了,另一方面通往青川江的洩洪道十個閘門半開半閉,如果提高庫容水位,等美國兵進入洩洪區,猛地開啟12道閘門,也能達到水淹美國兵的目的。要想提高庫存水位,關死所有閘門,五天的時間,水位便超過警戒線,到那時把洩洪區的12道閘門全部開啟,這強大的洪流也夠美國人喝一壺了。
就按這個計劃。吳信泉把原來的計劃做了修改,用更狠的一招,那就是用水阻擋美國兵改做水淹美國兵。
到了第四天,水位已接近警戒線。美國兵氣勢洶洶地開了過來。自李奇微上任以來一路勢如破竹,從未遇到過挫折。因此,毫不把志願軍放在眼裡。這時王海泉所在的工兵營接到命令,同時開啟12道閘門,頓時積蓄已久的華川大壩裡的庫水似千軍萬馬,怒吼著奔騰而下。李奇微的一個坦克師,兩個機械化學步兵師,一個炮兵團陷入汪洋之中。
吳信泉在指揮部監聽機旁樂得合不攏嘴,因為步話機裡的美軍大喊大叫,一片混亂。把李奇微在美軍指揮部裡氣得拍桌子罵娘。戰後在日記裡寫到這是他進入朝鮮最恥辱的一仗。因為志願軍沒費一槍一彈,重創了他的重型武器,並且行進路程向後整整推遲了七天。讚歎中國人把古老的戰術運用到現在的戰爭中來。
說到這裡,這位老人兩眼放光,顯得特別激動。因為這一仗是扭轉戰局的轉折點,使志願軍從被動防禦變為主動進攻。
還有一次他們的任務是負責看護彈藥庫。晚上輪到海泉站崗,後半夜的時候發現一個黑影鬼鬼祟祟,他喝問:“口令”,因為口令每兩小時一換。問三聲對方不回答,拔腿就跑。“站住”,海全大喝一聲,那人跑得更快。海泉邊追邊開槍,沒跑多遠,就把對方撂倒。他沒想到後面還有一人,對著海泉打了兩槍。有一槍擊中腰部,這時營房裡的人都出來了。海泉對他們說,“別管我,不要放跑那個人,他知道咱們這裡的情況。”大家一起追去,終於將那個人打死在河邊。說著老人撩起衣服,我清楚地看到老人腰部有一個葡萄一樣大的洞。
因為光榮負傷,海泉被安排到朝鮮人民軍醫院,經三個多月的治療才痊癒。就是在住院期間,他結識了一位熱情的朝鮮女護士,這位護士精通中朝兩國語言。海全跟著她學會一般的朝鮮日常用語。但不過現在大部分都忘了,只有媽媽是阿媽尼還記得很清楚。
他們是五零年進入朝鮮,五八年最後一批迴國。在朝鮮整整待了八年。戰爭結束後,他們主要在朝鮮搞軍事學習和軍事訓練。
提起軍事訓練,這位老人兩眼又放出光彩:那比戰場還累,最累的是“雙十”訓練。起床號響到打好揹包十分鐘,十公里的越野賽。因為他們是工程兵,除揹包和槍以外還少不了這兩樣東西,那就是一把小圓頭鍬和一把小洋鎬。帶上這東西跑十公里,往往把棉衣都溼透了,可見勞動強度之大。
有一次進行實戰射擊比賽時出現了意外,一名山西籍的新戰士開槍走火,正好打在一位正在山上背柴的朝鮮婦女屁股上。由於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當地老百姓不願給志願軍找麻煩,就在當地醫院治療。因為我們是仁義之師,所以師長決定把這位朝鮮婦女送到國內醫療條件比較好的醫院治療。又派兩名戰士天天來到這家幹一些日常的家務事。從這也可以看出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的友誼是堅不可摧的。
他們所在地有一條從山上流下的小河,河水清澈透明。當地老百姓都到河裡取水吃。
說到取水,這位老人又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咱們取水都用肩挑,用手提,他們則不然,就沒有見過男人去取水,出來取水都是女人,並且都是三五成群,結伴而行。她們帶著罈子來到河邊,舀一罈水放在頭上頂著,也不用手扶,幾個人排成一溜穩穩當當地走著。這讓志願軍戰士感到很奇怪,不管怎樣走,罈子也不會摔下來。
回國的時候,金日成將對志願軍作重要講話,當時已是工兵連連長的王海泉奉命到平壤迎接金日成。這位領導人穿著很樸素,中等身材,面板較白,留著平頭,要不是旁人介紹,很難將它和國家領導人聯絡在一起。現在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的孫子金正恩,聽老人說簡直和金日成是一個模子裡刻出的,太像了。
回國後,王海泉響應國家號召解甲歸田,支援國家建設,默默無聞地做了一名農民。自己的歷史從來沒向任何人提過。若不是從軍事檔案庫志願軍的花名冊裡找到他,他抗美援朝這段歷史將永遠塵封在記憶的長河裡。
當我說起王海泉為了國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寧,在朝鮮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是國家和人民不折不扣的功臣時,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謙虛地說:“功臣不是自己,像邱少雲,黃繼光,羅盛教和許多把生命留在異國他鄉的不知名的志願軍戰士,他們才是國家和人民的功臣。”
編輯:吳巧靜 校對:謝春燕
版權宣告
- 原創文章、音影片等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轉載或引用印象舞鋼署名文章,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向原作者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