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評論員李建華
2021年院士增選人員日前揭曉,在今年增選的149名兩院院士中,有兩位民營企業家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即寧夏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玉山,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院院長肖偉。
至此,民營企業科技工作者中一共產生了4位院士,另2位是2009年增選的以嶺藥業董事長吳以嶺和2019年增選的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創始人王堅。
兩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稱號,每位院士都是各自專業研究領域的翹楚。多年以來,他們主要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如今,一些民營企業科技工作者憑藉在科技創新上的傑出成就而當選院士,傳遞出國家越來越重視民營企業在科技領域的貢獻,有益於推動科技工作更加面向經濟主戰場。
當前,民營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這是由民營企業直面市場需求、直面市場競爭所決定的。科技型的民營企業必須以科技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同時,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和盈利的壓力下,能夠快速地迭代升級。時下,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資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中,不少民營企業扮演著開拓者角色,產生了許多領軍的知名企業。
這也是科技型民營企業家在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優勢所決定的。他們不僅善於整合創新資源要素,強化應用層面的科技創新,還善於將科技創新成果儘快產業化。寧夏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玉山就是一個科技創新成果突出、同時科技創新產業化成效顯著的典型。馬玉山在控制閥產品設計和理論研究上,取得20多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在我國石油化工、冶金、電站等重大裝備國產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累計實現產值50億元、利稅20億元。
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實現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學研主體的深度融合,是我國實施科創強國戰略的一個重要途徑。未來,集科學家、企業家於一身的人才應當更加受到推崇。在我國,兼具科學家和企業家的人物也在湧現,有的還在兩方面都達到頂尖水平,一些民營企業家當選院士就是很好的例證。
在當下技術創新高速迭代的新經濟時代,平臺式創新比單點式創新更為重要,平臺式創新更加具有協同效應。一旦進入平臺式創新,組織集體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則顯得比傳統意義上的個人發明更為重要。具有科學家背景的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開創或領導的創新型企業將在協同創新上發揮重要作用,他們將創造更多科技成果,受到社會更多的尊崇。我們相信,民營企業家院士會越來越多。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