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信
知識經濟時代,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顯著。近日,隨著2021年新增兩院院士名單的公佈,媒體競相聚焦“院士天團”,推算各省院士數量在全國的排名,以此評估各省份的科技實力和經濟發展潛能。
簡單數字的背後,是科技實力與經濟發展的邏輯關係。在此次新增的149名院士中,湖南新增5人,在全國各省份排名中居第7位。湖南高階人才庫持續快速“擴編”的內在原因,完全可以從這些年湖南經濟發展的軌跡中找答案:2020年,湖南GDP突破4萬億元大關,進入前十俱樂部,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同樣,無論是今年新增院士數量還是現有院士總數的“分佈圖”來看,排在前面的北京、江蘇、上海、浙江等地,都是經濟發展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的省市。由此可見,謀求經濟穩步、快速發展,科技始終是第一推動力。
如果說湖南院士數量與經濟發展體量相當,那麼,從湖南籍的院士數量排名來看,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湖南擁有著令人驚歎的院士“生長基因”——就其籍貫而言,新增的湖南籍院士人數多達13位,幾近總人數的1/10,高居全國各省份第二;按歷年兩院院士籍貫統計,湖南籍院士總數居全國第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方陣。
強大的基礎教育,是湖南院士人才輩出的沃土。雖地處內陸,但湖湘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湖南人重視教育的程度從不亞於富庶的江浙。五大學科競賽,湖南省成績排在全國第一。最近六年,清華大學在湖南招收了891人,在全國排在第四位。
一邊是強大的院士“成長基因”,另一邊是相當比重的院士落戶外省的現實,湖南仍存在人才外流的現象。邁向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征途,以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讓更多人才回得來、留得下,於湖南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實現“引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局面,需要增強本省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科優勢,做大做強頂尖人才成長和彙集的平臺。這些年來,湖南已誕生了10名農業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錨定湖南打造先進製造業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高地,形成更多類似農業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學科,是湖南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的題中之義。因此,湖南既要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的人才引進激勵政策,也要最佳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吸引優秀人才來湘、回湘創新創業。
[責編:周澤中]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