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國航天技術公司ThrustMe的Dmytro Rafalskyi和同事開發了一種使用碘的電力推進系統,並首次為衛星提供動力。其效能優於傳統氙推進劑,凸顯了碘在未來空間任務中的潛在用途。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
航天器在太空中依靠推進系統移動、改變軌道或避免碰撞。推進劑是推進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是從航天器中排出以推動其前進的物質。
目前,航天器的電力推進系統主要使用氙作為推進劑,但這種化學物質不僅稀少,而且生產成本高。作為一種氣體時,氙氣必須高壓儲存,因此,需要專門的裝置儲存。
碘的原子質量與氙相似,但含量較後者更為豐富,價格也更低。此外,碘還可在無壓力環境下以固態儲存,這意味著它有助於衛星設計的簡化。
碘電推進系統透過加熱固體碘塊,將其轉化為氣體。這種氣體在高速電子的轟擊下,形成碘離子和自由電子。然後,帶負電的硬體將帶正電的碘離子加速至系統的排氣口排出,推動航天器前進。
研究小組在一顆20公斤重的小型立方體衛星上對上述推進系統進行了測試。該衛星於2020年11月6日發射升空,並位於48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截至2021年2月28日,研究小組在一系列小型試驗中成功操作該系統11次。
研究小組發現,採用碘作為推進劑的推進系統,其效能略優於氙作為推進劑的推進系統,具有更高的整體能源效率,這表明碘作為推進劑是可行的。
“想要實現可持續性的太空探索,人類就不能一直像今天這樣製造這麼多的太空垃圾,我們需要在所有衛星上安裝推進系統。”Rafalskyi說,這樣可以讓衛星返回地球,而不是在壽命終結後繼續停留在軌道上。目前看來,碘作為推進劑的推進系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
但Rafalskyi指出,碘電推進系統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碘與大多數金屬會發生反應,因此研究小組不得不使用陶瓷和聚合物來保護推進系統的部件。此外,固體碘大約需要10分鐘才能轉化為等離子體,因此,當航天器需要緊急制動以避免發生在軌碰撞時,碘電推進系統可能無法及時提供推進劑。(徐銳)
來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