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一場重大變局正在發生。
網際網路巨頭們延續十多年,耗資數千億搭建起的“流量圍牆”、“資訊孤島”,將被一一打破,平臺之間有望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9月17日,騰訊率先行動,其釋出的調整《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的宣告稱,外鏈管理措施將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第一階段將於17日起開始執行,其中包括使用者升級最新版本微信後,可以在一對一聊天場景中訪問外部連結。
這一“變局”的推動力量,首先來自官方。9月9日,工信部對遮蔽網址連結的問題做出行政指導,邀請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位元組跳動、網易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參加。
在會上,工信部要求各個平臺9月17日前按一定標準解除對外部連結的遮蔽,“否則將依法採取處置措施”。媒體稱,根據情節輕重,處罰手段包括社會曝光、到場督導合規、下架應用等。
對於硬核“拆牆”,工信部予以公開回應。
9月13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表示,網址遮蔽是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保障合法的網址正常訪問,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基本要求,無正當理由進行限制,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體驗,損害了使用者的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
遮蔽連結對使用者和市場均有深刻影響,這已經成為社會廣泛共識。上個月,《中國消費者報》調查顯示,對於“平臺封禁帶來的問題是否會對您(您的客戶)的選擇產生影響”這一問題,超過九成受訪者表示會產生影響,其中受訪消費者的選擇率為90.18%,受訪商戶的選擇率為91.35%。
從企業端來看,“連結遮蔽”、“二選一”等行為湧現,在初期確實提高了各自平臺的效率,也在客觀上加速了彼此間的競爭,但同時也加深了網際網路行業的無效內卷,尤其是在流量瓶頸日益嚴峻的當下,“圍牆”的存在不利於平臺自身發展,更不利於行業公平競爭。
正因如此,互聯互通可謂中國網際網路目前狀態下的必然選擇,是狙擊網際網路行業無效內卷的最有力武器。
資訊孤島加深無效內卷
在PC時代,網頁是第一流量入口,這個時期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像是自身領域的“建築工”,努力深耕自己的護城河,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來,原有的發展勢能催生出超級APP,搶奪流量的“戰爭”隨之升級。
這個過程中,遮蔽外部連結、“二選一”等惡意排除競爭對手的行為頻頻出現,以至於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慣用的“利器”。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媒體分析認為,主要因為與傳統經濟的邊際效應不同,網際網路經濟的零邊際成本效應,使得使用者增加對應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很容易形成“贏者通吃”,一旦形成相當程度的壟斷,後來者很難競爭。
網際網路巨頭希望發揮平臺經濟“強者恆強”效應,卻因為相互遮蔽,形成一系列“資訊孤島”,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世界呈現群島式割裂狀態,資訊、服務、即時通訊等被侷限,無法擴充套件至更多需要的地方。
不只是電商等相關服務被遮蔽,連重要的政務資訊也遭到阻擊,一些關係重大的政務資訊很難第一時間在百度上搜索到。
以“北京市稅務局召開《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實施方案》新聞釋出會”為例,百度上無法搜尋到“北京稅務”官方釋出的資訊,只能看到其他網站的搬運資訊,且搬運資訊往往有一定時間的延遲。
平臺的封禁,對幾乎所有使用者都會產生影響。上述調查報道顯示,超過九成受訪者表示會產生影響,其中受訪消費者的選擇率為90.18%,受訪商戶的選擇率為91.35%。
其中,老年人和中小企業深受衝擊。
運用手機時,老年人無法像年輕人一樣,頻繁切換不同平臺來獲得、分享資訊,“當他們遭遇操作困難時,害怕向晚輩諮詢時被嫌棄,或者晚輩不耐煩,容易放棄”。從這個角度看,網際網路平臺“以鄰為壑”,結果給老年人挖掘出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
至於中小企業,他們是中國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作為網際網路平臺,理應給它們提供更多的經營便利和技術資訊等方面的支援,現實卻是設定重重障礙,交易成本、運營成本高企。
給使用者和企業造成“困境”,人們自然怨聲載道。在新聞釋出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趙志國直言:“使用者對這方面的反應強烈,我們收到的舉報、投訴也比較多。”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巨頭因過於侷限在國內市場,隨時進入防禦的保守狀態,不僅在國際市場上不大能打,在國內也沒能顯現出更高的產業創新效率,“沒有夢想”、“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等風評紛至沓來。
至此,中國網際網路平臺深陷無效內卷“泥潭”,淪為一場嚴重內耗而難以自拔,網友直呼“這是‘多輸’,沒有贏家”。
然而,時移勢易,國際形勢和行業格局均發生劇變,倒逼網際網路平臺積極應對。
前一方面,中國正積極與全球各國開展數字合作,網路互聯互通持續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合作深化,數字賦能價值不斷凸顯,要求中國網際網路平臺擁有更大格局,以開放、包容、加強創新的姿態廣泛合作。
後一方面,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流量“瓶頸”越來越嚴峻,相對電商業務更新銳的短影片領域也在2020年12月達到8.73億使用者,網民使用率接近90%。換句話說,繼續高築“圍牆”,無異於“畫地為牢”,讓流量增速愈加緩慢。
不管是客觀大環境追逼,還是自身高質量發展需要,互聯互通都是中國網際網路平臺的一道“必做題”。
互聯互通助推高質量發展
十餘年“建牆”,一朝“圍牆”開拆,感受最深刻的,當然是億萬使用者。
和最初網際網路帶給使用者自由開放的感受類似,這一次,使用者能夠繼續享受去中心化、互聯互通等網際網路特色,無論是資訊流通,還是產品交易,更加全面、方便、快捷,便民利民。
對於網際網路平臺來說,互聯互通之後,真正告別封閉生態模式,首先能夠從其他平臺獲取更多流量,新的增長空間或許孕育其中。
比如,微信公眾號流量明顯下滑,根本原因在於其是一個封閉生態,當發展到一定量級、達到流量極限時,流量就會萎縮。
微信生態開放之後,微信公眾號可以獲得來自百度等搜尋引擎的流量,增加微信流量來源,擴充流量生態規模。同時,內容創作者也可以獲得更多流量變現的收益,進而產生出更多內容,吸引更多流量,與微信公眾號和百度等搜尋引擎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除了流量擴充,互聯互通之後,網際網路巨頭之間還可以探索更多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
這方面,阿里和騰訊的互聯互通頗為典型。不只遮蔽連結被解除,還能彼此加深合作,舉個例子,淘寶入駐微信小程式,可以為淘寶帶來新的流量,拓展淘寶的新玩法和商業模式,同時微信支付也可以接入阿里系電商場景,創造新的增量。
當然,也會引發開放前提下新的流量競爭。
正如上海財經大學研究院教授崔麗麗所言,從流量視角分析,“當下平臺企業都是多渠道佈局,原有老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基本成型,影響多會表現在對於新增使用者的爭奪方面”。
對新增使用者的爭奪,顯然會促使網際網路巨頭推陳出新,用更多新“打法”、“玩法”來吸引使用者,平臺創新、市場活力將再度被深度啟用。
從9月17日開始,“圍牆”逐漸拆除,“大門”開啟,去中心化、互聯互通重新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平臺的主要特徵。
不過,這只是“新變局”的序幕。此後,仍然需要各平臺攜手治理,特別是要建立信任機制,形成資料安全機制等,把握住自己競爭優勢的同時,推進整個網際網路平臺蛻變升級。
所謂“眾人行遠”,唯有開放合作、互聯互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無效內卷,充分激發市場競爭活力,助推網際網路行業高質量發展。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