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江蘇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出生了一個女嬰,家人給她取名叫欒菊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1973年,15歲的欒菊傑來到了南京體校,原本在學校裡她學習並不是擊劍,而是羽毛球,但後來發現羽毛球不適合,所以就改成了擊劍。
次年,她還在比賽中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從那之後欒菊傑一戰成名,要知道當時的她才練習擊劍四個月,在短短的4個月裡她就達到這種程度,可見不僅有這方面的天賦,並且還跟她的刻苦努力有很大的關係。
沒過多久,欒菊傑就進入了國家隊,從此就為國而戰,1978年,欒菊傑就在世青擊劍賽上獲得了第二名,她成為了1901年以來第一位進入該項賽事的亞洲選手,也正因如此,欒菊傑漸漸被大家所關注,但贏得亞軍的背後欒菊傑經歷的苦難大家又知道多少?
在這一年,欒菊傑參加決賽的時候被對手的劍刺穿了左臂,但她卻始終沒有棄權,而是一直強撐著堅持打完了5場比賽,最終才拿了一個亞軍,如果沒有受傷的話,說不定冠軍就是她了。
1984年,奧運會在洛杉磯舉行,她在賽場上奪得了金牌,也是我國第一個在奧運會上獲得擊劍冠軍的人,同年又在世界盃的杯賽上大放光彩,那時的欒菊傑,幾乎家喻戶曉,一提到擊劍冠軍,大家腦海裡面立馬就會有欒菊傑的身影。
但是好景不長,1988年的時候欒菊傑被查出急性腎炎,當時的她正處於巔峰時期,但卻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得不退役,此後,欒菊傑就來到加拿大留學,為了保證經濟來源,她選擇了在加拿大的擊劍館裡當教練。
剛來到的第一天,她就感覺到了壓力山大,因為她根本不懂這裡的語言,就連英語也不是很懂,每天坐在教室裡真的非常煎熬,她知道自己不能夠這樣下去了,所以在教擊劍的時候她也在努力地學習著英語,當時的她就像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一樣,從剛開始的肢體語言到後來能夠熟練地跟其他人對話,她付出了很大得努力,也正因如此,來到加拿大後欒菊傑六年都沒回過國。
她說,在加拿大教擊劍的感覺跟中國不一樣,拋去文化差異不說,在中國,孩子們都是要出成績的,但這裡的孩子不同,都是父母出錢來玩的,真正的好苗子很難找到,因為加拿大都是學生選擇老師,而不是老師選擇學生。
欒菊傑剛來到俱樂部的時候這裡的孩子們只有58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學員也越來越多了基本上每個學期都會有兩百多名學生,之前她也想過離開俱樂部,但家長們卻不同意,因為很多孩子並不把她當成一個教練,而是一個教他們擊劍的媽媽。欒菊傑也非常喜歡這裡的孩子,最後還是沒有捨得。
1991年,欒菊傑的大女兒出生,可在孩子出生後就被送到了特護病房,醫生告訴欒菊傑說女兒的心臟不好,很有可能智力也比較低下,欒菊傑聽到這個訊息後感覺天都要塌了,好在有丈夫在身邊陪伴著自己,最終,她挺了過來。
隨後她就想到了加拿大政府對殘疾兒童的資助政策:孩子成年前不管是誰撫養政府都有補助,成年後生活起居全由政府負責,並且當時加拿大的醫療條件也比中國好,因此,欒菊傑為了女兒就忍痛決定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加拿大籍。
欒菊傑的大女兒非常漂亮,在兩歲之前跟正常孩子沒什麼區別,可慢慢地,一些不屬於正常孩子的症狀就出現了她的身上,到了5歲時候就已經做了兩次手術了,到現在為止體外都掛著心臟起搏器,可見她的病情有多嚴重。
儘管後來欒菊傑有了其他孩子,但她對大女兒還是最好的。
2004年,加拿大國家為了感謝她所做的貢獻,還專門以欒菊傑的名字命名了一項國內大賽,可見她在加拿大的影響力有多大,在這件事情後她還非常驕傲的說:“我沒有給中國人丟臉!”
到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欒菊傑代表了加拿大參賽,這個時候的欒菊傑已經告別賽場20年了,而她為了能夠參加北京奧運會,足足準備了15個月,自費參加了近十站積分賽,花費了將近10萬人民幣。
而在這些比賽的背後,欒菊傑又受了多少苦?在出戰北美杯的時候她穿了一雙比自己腳小3碼的擊劍鞋,雖然拿到了好成績,但她的十個腳趾頭全部發紫,根本不能走路。
後來在吃魚的時候不小心刺破手指導致中毒,巧的是這個時候他接到了去集訓的訊息,所以還沒有痊癒的欒菊傑一直在猶豫不決,身邊的丈夫也告訴欒菊傑,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大膽地放開幹,身後還有他在呢,就這樣,她選擇了集訓,並且在此後的比賽中成績非常好,她就這樣一分一分打入了奧運會。
要知道這對於一個20年來沒有參加比賽,已經50歲高齡的運動員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當她踏上奧運賽場的那一刻,彷彿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儘管她這次參加奧運會不是代表中國,可現場的觀眾卻還是非常激動,所有的觀眾們都燃起雷鳴般的掌聲。
等到第一局比賽結束後,全場的觀眾都紛紛起立為她鼓掌加油,欒菊傑也非常感謝這些觀眾的支援,她沒有想到時隔二十年,還有觀眾會記得她的名字甚至支援她,隨後欒菊傑從揹包裡面拿出一個紅色條幅,等她展開後大家才看清上面寫著三個大字,祖國好,這讓很多觀眾都不禁流了眼淚。
因為條幅太大,欒菊傑的整個上半身幾乎都被遮擋,但她卻絲毫不在意,拿著條幅轉了一圈後才慢慢退場,觀眾們高喊著:“欒菊傑,我愛你。”而欒菊傑的眼裡也閃著淚花。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她說:“這是我真實的一種流露,所以比賽一打完,無論輸贏,我都要開啟它......這是我唯一能夠向祖國表達心意的方式。”緊接著欒菊傑還感謝了祖國:真心感謝年輕時國家的培養,也正因如此自己才有了這個能力跟毅力,“而對於沒有走過這條路的人來說,很難有這樣的機會。”這句話也是她在北京奧運會上開啟那條橫幅的初衷。
雖然現在的欒菊傑依然在加拿大擔任教練,但她還經常回國來跟擊劍的同行交流學習,看見現在擊劍運動員們的訓練設施,她非常感慨,並說道:“希望中國所有的體育健兒都珍惜國家的培養。”
因為在自己那個年代的運動員都是靠拼命拼過來的,哪有現在這麼好的待遇,不過,她並不會嫉妒,反而是非常羨慕。她還教導一些年輕的運動員說:“要學習老一輩運動員吃苦耐勞的精神,決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
在這二十幾年來,她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並且每年60%以上的國內(加拿大)比賽也都被她的學生所拿。
雖然她這麼多年都在加拿大帶隊員打比賽,可她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欒菊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叫連骨子裡都刻著愛國兩字。
現在,欒菊傑的孩子們也都因受母親的影響成為了擊劍運動員,當然,大女兒除外,在此也希望她的大女兒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也希望欒菊傑的其他孩子能夠在擊劍上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