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拿與點穴
點穴在擒拿術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武當拳術秘訣》說:“鷹爪王為淮北大俠,既得張氏點穴法,復立擒拿之術。”“鷹爪王之拿法,系由點法中神化而來,視為枕中秘寶。”可見擒拿與點穴的關係十分密切的,這也就是有人將點穴稱為“穴道擒拿”的緣故。
“擒”、“拿”、“脫”、“打”,並稱四技。其中“打”為“打穴”,俗稱“點穴”,即以指、肘、膝等骨梢之強固點施以壓力或衝擊力,襲擊對方主要穴道,使其感到麻木、痠軟或疼痛難忍,從而失去反擊能力。
按照我國古代經絡學說和取穴理論,人身之上,自頭頂至腳跟,五寸一大穴,五分一小穴。按穴道相連之系統共分十二經,另有身前身後“任”“督”二脈,共為十四經周身上下沿十四經絡共有大小三百六十五個穴位。“穴道擒拿”則是從這三百多個穴位中取出三十六個穴位,作為主要攻擊點,在點選這些穴位時,可以產生麻、啞、死暈等效果。如ㄍ三十六大穴歌》雲:
“五指一撮勁如山,
運氣凝神鶴咀間,
麻啞死暈三十六,
穴道分明莫錯看。”
在三十六大穴中,麻穴、啞穴、死穴、暈穴各佔九穴,目前得以傳授的只限於麻穴。因為麻穴只能使人短時麻木,不會損傷人身健康,可以允許在競擊中應用。如上臂內側中間略上位置的“臂儒”穴,大小臂之間肘窩處的“曲池”穴,大指、食指之間內凹處的“虎口”穴等,都屬於麻穴一類。
點法中有“一指點”、“二指點”、“撮指點”等,點法又有撞、拍、按、戳之分,除手法外用膝蓋者叫“撞點”;用肘拐者叫“拐撞點”;用手掌者又有“掌拍點”、“掌印點”、“掌按點”等。其中以用指點最為常見,且擊創最重,其餘次之。
按照我國古代經絡學說,人體上各個穴位,又按照一天的時辰進行開合變化。人體血液的迴圈及內氣的執行,均發源於心髒,從子時起,按照日夜十二個時辰周流於十二經內(任、督二脈不分時辰)。如果按照其流行時刻,點壓某一穴位,則會使其流行中斷血、氣凝聚,產生反常的生理效果,這就是“按時取穴”的原理。揭示血氣這種按時辰執行的理論,在古代有“九宮圖”、“靈龜八法”、“子午流注法”等,在近代則有“生物鐘”理論,這些都有一定科學道理,並一再為實踐所證明。
《少林點穴歌》中也有類似說法,如歌雲:
“人身之血有一頭,
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時遇穴如傷損,
一切不沿命要休。
子時走在心窩穴,
丑時需向湧泉求。
對口是寅山根卯,
辰封天平已風頭。
午時卻與中院會,
左右命宮分在未。
風門歸申封門西,
丹腎俱成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
不教汝搏斯為貴。”
這裡明確地指出了不同時辰所對應的點選最有效的部位。
以上我們僅從理論上說明了點穴與擒拿術的關係,以及有關時辰穴的要點,由於穴位的位置很難在瞬息萬變的打鬥中斷定,加上初學者指力不足,在技擊實用上是很難奏效的。(趙氏英)
1,“握手陷阱”的破解擒拿術
2,摔跤技法——“趴拿”在進攻和反攻時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