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城市化程序進一步加快的一個關鍵時期。各省紛紛出臺了新規劃,進一步明確提高城鎮化率。我國已經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越來越多村鎮人口向城市集中,尤其是東南各省產業聚集度高,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廣東位於我國的最南端,也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的發展速度也是最快的。2020年廣東的GDP超過11萬億,位居全國第一,這已經是廣東省連續三十多年高居榜首了。
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廣東的城市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全國7個超大城市中,廣東就佔了2個;14個特大城市中,廣東又佔了2個。但是廣東還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分為珠三角和非珠三角。
珠三角佔據了廣東絕大多數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非珠三角城市很多還出現了人口流失的現象。即便是在珠三角範圍內,也存在發展差異。如今各地都在提倡平衡發展,廣東又該如何做呢?
廣東提出了“一核兩極多支點”的發展思路,透過在全省多點佈局,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1個核心區:廣州、深圳。跟大部分省份以省會城市為核心不同,廣東一直就是廣州和深圳雙核心的格局。
在很多省份都有雙龍頭的城市格局,比如山東的濟南和青島、浙江的杭州和寧波。但是廣州和深圳不僅是雙龍頭,還是全國四大城市之列。兩地的人口總量都超過1700萬,經濟總量都是2萬億以上的層級。
對於這兩大城市,廣東的定位是雙城聯動,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形成全省發展的主動力源。
2個新增長極:汕頭、湛江。廣州和深圳的體量已經非常之大,未來的增長趨勢必將放緩。那麼廣東新的增量空間在哪裡呢?這2個新的增長極,就成為了關鍵。
汕頭和湛江也是沿海城市,但是不屬於珠三角範圍,經濟總量在全省也只處於中等水平。而且這兩個城市已經被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下一步重點則是提高經濟總量、擴大城市規模,這就是廣東新的發展方向。
但是省域副中心不僅只是發展自身,還承擔輻射區域的重任。以汕頭為核心,聯合潮州、揭陽形成汕潮揭都市圈;以湛江為核心,聯合茂名,形成湛茂都市圈。推進港產城協同發展,與珠三角沿海地區共同打造世界級沿海經濟帶。
2個戰略支點城市:汕尾、陽江。所謂的支點城市,是獨立於都市圈之外,起到核心區與副中心之間支撐的作用。從區位來看,汕尾是汕潮揭都市圈與珠三角銜接的支點;陽江是湛茂都市圈與珠三角聯絡的紐帶。
支點城市,可同時受到多個經濟圈的輻射效應,還可以承擔都市圈內的產業溢位的承接功能,同時還可以為都市圈提供配套產業服務。
汕尾和陽江的定位雖然要弱於核心區和副中心,但是作為支點城市,再加上獨特的區位優勢,也將會有不錯的發展機會。
透過多層次的城市空間格局,廣東將形成多中心、多區域協同發展的局面,最終帶動全省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