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後的經濟大環境和監管部門出臺一系列強化行業監管政策的背景下,面對種種“不確定”的市場環境,有人發出 “難”或“茫”的聲音,因此有人萌生退意或已經離開行業,但也有人卻根本不覺得“難”或“茫”,樂觀看待市場和行業的發展,相信國內保險行業即將迎來新盛世。
正如有人說的:“你如何看市場,你就會得到一個怎樣的市場。”
那些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看到轉機的人,關鍵在於他們擁有堅強的從業信念,敢於直面變局、勇於自我突破的正確的心態。
那麼,我們應該建構什麼樣的心態,才能更好地迎接保險盛世呢?
01
相信“相信的力量”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成就自己的夢想。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信念!
什麼是信念?
就是相信我們目前仍看不到的東西。
而信念給我們的回報就是看到、得到我們相信的東西。
相信的力量,超乎我們的想像!
面對市場變化、行業變革,在許多團隊面臨增員難、流失大的困局時,但也有團隊持續穩定甚至加快發展。
我們發現這些團隊都具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1、有“對”的領導
領導是成敗的關鍵。
一個“對”的團隊長首先必須擁有明確的價值觀和清晰的經營理念:
1) 能自我完善,不斷修煉精進;
2) 能以身作則,遵守規則和紀律;
3) 能團結夥伴,營造積極、陽光的職場氛圍;
4) 能貫徹執行,注重過程,追求結果,帶領成員一同達成目標,實現夢想。
2、有“對”的夥伴
團隊對夥伴的選擇制定了標準和流程,避免“錯”的人加入或留在團隊。因為“錯”的人,
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事?也無法將對的事做對!
什麼是“對”的人呢?
1) 相信保險的功能與價值;
2) 相信保險銷售工作的意義;
3) 相信自己的選擇並能為此付出應有的努力;
4) 相信團隊的核心價值觀並遵守共同行為準則。
3、有“對”的價值觀
團隊擁有明確的、所有成員認同並遵守的核心價值觀。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長期主義”價值觀。所謂“長期主義”,就是關注長遠的價值目標,拋棄速成思維。
團隊成員相信,事情的一開始,也許看不到變化,但只要在每件小事上改善一點點或每天成長一點點,一旦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或時間,就會由量變引發質變、創造出翻天覆地的傳奇,看到、得到他們所“相信”的東西。
02
相信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在2017年我國以36581億的規模保費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的保險市場。但如果從滲透率來看,我們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2020年底銀保監會黃洪副主席就指出,目前我國僅有1/5的人擁有長期壽險保單,人均持有人身險保單數僅為0.8張。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比率)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支出)在2019年時,分別只有4.3%和435美元,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水平,也低於全球保險業的平均水平。
又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GDP站上1萬美元新臺階。按照先進國家的行業發展經驗來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后,保險行業將會迎來更快、更大、更成熟的發展,尤其在養老保險市場方面。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國內保險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無比。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受疫情或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從業者產生“保險越來越難做”的主觀但片面的感受。
其實,人民群眾對保險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據央視財經發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資料顯示:
民眾避險意識逐漸增強,在 2021年投資預期中,保險以26.50%的佔比位列榜首;
另據《使用者健康+保險行為資料報告》資料顯示,在短影片入口級流量平臺抖音上,2020年前11個月,“保險”相關話題整體播放量超過349億次,整體搜尋量同比去年增長率達到338%。
種種資料表明:市場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民眾的保險需求是旺盛的。
當我們找不到客戶或增員物件、頻繁遭遇對方拒絕,從而覺得保險事業“變得難做”了,與其躊躇失意或埋怨環境,不如捫心自問:
“是客戶真的不需要保險,還是我未能找到客戶的需求點”?
“我是一名合格的團隊長嗎?找對了增員的物件嗎?我能帶給他什麼價值?”
甚至拷問自己:
“我努力了嗎?夠努力了嗎?真的足夠努力了嗎?”
03
相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另一種“難”是因為不能“成交”導致從業信心降低、拜訪意願下降,甚至不敢走出門、怯於拜訪客戶的地步。
“成交”當然是目的,當然很重要!
但,如果我們過於看重“成交”,效果恐怕適得其反。尤其遇到不順的時候,勢必覺得工作越來越難做,甚至產生“不如歸去”的負面情緒。
其實,只要樹立“見每位客戶都能給我帶來收穫”的觀念,將焦點放在“收穫了什麼?”而不過分關注“成交”,就能帶來積極的情緒。
比如,今日透過與在信託公司上班的李先生交談,獲得了現階段信託業的最新資訊;
明日透過與在兒童醫院上班的王女士交談,獲得了養育嬰幼兒的知識;
後天透過與從事果菜批發的林先生交談,獲得了一些我們前所未聞的產業鏈內幕。
即便都沒有“成交”,我們也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新資訊,成為我們未來與其他客戶交談的“話資”,更為未來的成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再者,從“大數法則”來看,
如果我們每週工作5天,總共拜訪15位準客戶,成交了1單,佣金收入3000元。
我們應該將這3000元視為拜訪15位準客戶的收入,而不只是“成交”的那張保單的收入。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拜訪每一位準客戶,不論是單純的聊天或收集資料、需求分析,還是遞交、說明規劃方案,都相當於賺了200元。
再者,別忘了,我們還“收穫”了14位尚未成交的準客戶和各種資訊、知識!
04
相信我一定能變得更好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民眾的保險意識和對保險的認識都得到大幅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和售後服務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過去粗放、大進大出、重銷售輕服務的營銷體制,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
為滿足社會大眾的期待和引導行業更健康的發展,近年來監管部門可謂操碎了心,不斷出臺、完善各項監管政策(例如雙錄)。其中,預計在2022年出臺,目前正向業內徵求意見的《人身保險銷售管理辦法》,將對人身保險銷售進行全面系統化的規範。
《辦法》對於銷售人員要依據從業年限、培訓與測試情況、業務品質、誠信評價結果等作為定級(1-4級)的依據;對產品也要按複雜度、風險水平、繳費負擔等標準分為1-4級。各級別的人員只能銷售相對應的保險產品,而且還要透過培訓並測試合格後,保險機構才能授權該人員銷售該產品。
其次,在銷售活動中銷售人員必須對準客戶提供包含需求評估、產品說明書等書面資料。在投保前,還要對投保人開展保險需求分析與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面對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全面系統化監管的要求,我們必需、也必然要做出相應的變革和調整,才能跟上新趨勢、迎接新盛世。
就“團隊”經營而言,我們認為應該向那些“逆勢而上”的團隊學習:
1. 團隊長或經營團隊必須先成為“對”的領導。
2. 透過增、選、育、留,打造一隻“對”的團隊。
3. 在日常經營與管理中,建立長期主義的“對”的價值觀。
就“個人”經營而言,我們認為就是一個“專”字:
1、專職的心態
“專職”是指全心全意從事一項工作,或在工作中全心全意的投入。或許你無法“全職”,但必須具有專職的心態。抱著可有可無的“兼職”心態去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不可能有所成就。
不能否認的,過去營銷隊伍裡有不少兼職人員,即使所謂的“專職”人員,大多也是以兼職的心態在從事保險營銷工作。面對新情勢,“專職”的心態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2、專注的精神
“專注”就是一種全神貫注、鍥而不捨、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唯有具備專注的精神,我們才能在一個行業或在一個領域內沉潛下來、精耕細作,最終走向成功。浮躁浮誇、見異思遷,最後的結果是“滾石不生苔”。
不能否認的,過去行業裡充斥著浮躁之風,人員在各經營主體間“跳動”,保單在各報件平臺上“亂飛”。面對新情勢,必須具備專注的精神,追求長期目標的價值,不受短期利益的誘惑。
3、專業的能力
“專業”就是具備與所從事的職業相匹配的能力。想要在所從事的職業中脫穎而出,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具備:“紮實的基本功”、“體系化的領域知識”、“處理實務問題的功力”以及“敢於突破自我”。
不能否認的,當前的許多營銷夥伴可能連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條款解讀能力都不具備,更遑論核保、理賠以及其他金融產品等體系化的領域知識。面對新情勢,必須透過“專職的心態”、“專注的精神”逐步補齊所缺的“專業能力”。也唯有如此,“客戶服務”才不流於空談。
過去,我們也許做的不夠好,但只要敢於直面問題、勇於改變,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好!
結 語
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毋庸置疑。
但成功從來就不是隨隨便便可得的。
如果希望自己未來能有更廣闊的舞臺,勢必要不斷自我變革、自我成長,在這過程中也勢必要經歷一番磨練,這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的道理!
最後,切記一點:我們所從事的是一項利人、利己、利於國家社會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