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已從(抗美援朝)部隊復員,小賢的命運,為何沒能因此而改變?她仍舊忙著,每天洗衣、做飯,未來還要照顧,包含四代人的家庭成員。小賢勞苦,默默地付出著自己的一生,她能否安度,一個幸福的晚年?
洞房花燭之時,正是丈夫衛國之日。
每當我聽母親講起這段歷史,總是一陣心酸,洞房花燭,本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而面對保家衛國,中華兒郎,向來都是無畏,勇往直前!
那一年,姥姥18歲,姥爺也18歲,過了新婚之夜,姥爺便啟程,奔赴鴨綠江前線,光榮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志願軍人。
所幸的是,作為後輩,我與姥爺見過面,也曾聽他講過,一些片段的戰爭歲月:
1、他的右胳膊,大、小臂之間,穿插著一段羊腸,他說當年胳膊被子彈打斷,醫生用羊腸將大小臂穿連;
2、貓眼洞,小米加步槍,糧食纏在腰上,跑累了,猛喝水,肺子炸了,致使晚年留疾,姥爺是在66歲那年,因肺疾離開的,走之前,心有所願,希望能看看香港迴歸,哪怕一眼。
你雖榮歸故里,我日子卻不香甜。
我們縣城,和姥爺同一批,平安歸來的,只有兩人,在那個年代,前途可謂光明一片。
奈何,姥爺的父親,持有反對意見,不讓兒子做官,硬拉著他,回家打魚、種田;
經過特殊歲月洗禮的人,對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視而不見,姥爺平日裡打打魚,寫寫字,對家裡的事,不問不管,只是苦了姥姥,要照顧上一代人,還要撫育下一代人(兩子,四女),未婚的小叔子,屬於同一輩人,打小沒了娘,嫂嫂是他活著的希望。
隨兒遷徙,女兒想念。
慢慢的,兒子長大了,想要去闖出一片天,去千里之外,開荒種田。那時的他們,對兒子的掛牽更多一點,安撫了女兒們的想念,老兩口選擇對兒子一家的陪伴。
日子恍惚,轉眼過了七八年,對於久未相見的父母,女兒們很是想念,於是有人提議,把老人們接回來,安度晚年。面對女兒們的思念,也許是故土難離,總想回家鄉看一看,於是老兩口回來了。在此期間,姥爺總是咳嗽不斷,大家都知道,他的肺,挺不了幾年,在一個下著雪的冷天,在姥爺的咳嗽聲中,他漸漸閉上了眼。
不幸的幸福。
經受了命運的考驗,小賢本應有著幸福的晚年,可是情況突變,腦出血,半身不遂,導致她的情感行為相反,想哭的時候,臉上是在笑,想笑的時候,表情是在哭,苦不堪言。
這一“笑”,就是十二年。
兒女及他們的後代,都很知道感恩,精心照顧著小賢,可是大家一直在爭辯,善良的小賢,怎會有著,這樣不幸的晚年,照顧了一輩子人的她,屬於積德行善!
為何?她的晚年,會行動不便;
為何?不給她點時間,讓她四處走走,到處轉轉。
——蘇西坡的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