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無助的人生道路上,親情是最持久的動力,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和依靠。
眾所周知,搞好婆媳關係是千古難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結婚的前提是必須要買房子,房子就是夫妻倆所謂的安全感。
有了房子,就可以不用和公公婆婆一起居住,不用跟他們一起居住,那麼婆媳吵架得理由就少了,自然而然婆媳關係就能得到改善。
但如果僅僅是房子的問題,那就不會出現這麼多婆媳關係鬧僵的案例了,歸根結底還是相處的問題。
低頭不見抬頭見,“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婆媳之間如果相處方式出現了問題,到頭來這層關係還是處不好。
“照顧癱瘓婆婆17年,任勞任怨,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
在遼寧省東港市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兒媳劉常娥正在悉心照料著躺在床上的婆婆。
據瞭解,劉常娥嫁入婆婆家的第二年,婆婆生了一場大病,然後癱瘓在床了。
自從癱瘓後,婆婆的起居生活無人照料,劉常娥再三思索決定辭職,盡心盡力照顧婆婆。
就這樣,一照顧就是照顧了17年。
這17年來,劉常娥把婆婆照顧的那真是讓人無話可說,除了日常的把屎把尿,不嫌髒,不嫌累,連餵飯都是用攪拌機打碎了,一口一口喂進去的,喂之前還要吃一口試試燙不燙嘴。
“一家三代溫暖人心”
除了有個盡心盡力的兒媳以外,老人還有一個乖巧、懂事、有孝心的孫女。
孫女今年也17歲了,每次放完學都會主動地幫媽媽照顧癱瘓的奶奶。
媽媽也是很欣慰地說:女兒放學以後看見我在幹什麼啊,給奶奶餵飯啊,喂水啊,她就會來接我的班,讓我去幹其他事。
正是因為有了女兒的幫忙,媽媽的肩膀也算稍微鬆鬆了一點。
一家人日子雖然艱辛了點,但生活還是過得比較其樂融融的,沒有一點怨言。
能溫暖人心的從來都是“孝心”
孝心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以來都有人在傳承著。
肖大媽家以前是一個地主,由於身份的原因到很晚才結婚,到了45歲才生下了一個女兒。
到後來,老伴去世了,肖大媽獨自一人把女兒拉扯大。
女兒也很爭氣,上了大學,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嫁給了一個大學生。
但好景不長,肖大媽有一次在田地幹農活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一摔,就再也沒有起來過。
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的女婿在盡心盡力地照顧她,每當肖大媽問女兒去哪了,女婿都會說被公司派到美國那邊一時半刻回不來。
幾十年過去了,女婿在床前一直這麼照顧著,臨死前,肖大媽想要再見女兒一面。
眼看瞞不過去了,女婿只能說出實情,你女兒在幾十年前因為一次交通意外,搶救無效去世了,這也讓臨死前的老人心裡留下了遺憾。
孝心從來都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的階梯。
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把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給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