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我在瀋陽魯園早上轉了一圈。聽業內朋友介紹,早上五點就去了,其實還是晚了。因為魯園市場雖然早六點開門,而院外的馬路邊夜裡兩三點就有人擺攤,而那些“職業買家”早就溜達幾遍了,淘盡“好物”,並已經“轉場”,去別處淘寶了。
我已經很久不轉瀋陽的文玩市場,一是興趣在消退;二是現在好東西少,假東西多;三是家裡沒有地方放,所以我和同來的小閆說“提醒我不要亂買東西。”
前幾天在家裡整理藏書,一下子清理出1500多公斤,分成75個包裹分別捐贈給上海、寧波、上饒的相機收藏館和文學社團,當今天還是沒有忍住,又買了一冊1952年的《旅行雜誌》,這是1927年創刊的雜誌,但是不知道何時休刊,有時間研究一下。花了50元。
接下來,雖然各個攤位看得很仔細,有幾樣東西也動心了,可還是沒有買,只是買了一個“紫砂茶盤”,應該不是宜興紫砂,應該紅泥製作的,看樣子是批次,工藝還不錯,像是七八十年代的東西,花了70元。
別的東西就沒有再買,隨手拍些照片,然後離開了。
回到家裡,才知道錯過兩樣東西
回家後我把文玩市場的見聞發到老相機收藏群裡,結果第一臺相機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國產相機收藏家李曉璘首先說“這臺海鷗傻瓜值得收藏”,而出版了《中國照相機集錦》一書的王仕元說“海鷗618B是個比較少的型號”。
我回復“錯過了,賣家要40元,我還10元;賣家最後堅持要20元,沒買。”
很快,真正的需求者出現,他就是上海《海鷗之家》相機史料館的馬正康先生,他說“618B我要啊,少見的機型,我沒有啊。”
馬正康先生用十年時間蒐集整理上海生產的相機和攝影資料,建立起《海鷗之家》,填補了上海照相機和攝影器材的史料空白,而他的藏品也是目前國內收藏上海攝影器材最全的資料館,90%以上的上海產攝影器材都有。
沒有想到,他竟然缺這臺上照廠後期產的傻瓜相機,而我因為10元錢價差就輕易放棄了。
我馬上通知早上遇到的另一位朋友丁,他知道攤主的具體位置,他本來送我回去,然後去外面辦事,聽到我說要這臺相機,馬上趕回去。
還好,相機還在,買下後同另外一臺相機一起郵寄給上海《海鷗之家》。
我群裡亮出的另外引起大家爭議是一張轉機拍攝的合影長條照片,《北京新大北轉機攝影》,照片挺大,是合影,背面有每個人的名字,八九十年代拍的,賣家要300元。
其實照片的意義不大,我之所以引起注意,我想起了一臺國產轉機(旋轉相機),也是那個時代生產的,產量很少,但是不敢肯定這片子就是那臺相機拍的。
很快,寧波《3R堂老相機收藏館》的主人高鑽說“幫我買下這張照片”。
原來他的館藏有臺天津產的大轉機,而這照片就是用這臺相機拍攝的。這種相機產量稀少,3R館裡除了收藏轉機,還有轉機拍攝的底片,就缺這一張照片了。
高鑽說那個裝照片的紅盒子他有,但裡面是空的......
但這時,早市已經散了,我馬上要瀋陽的其他朋友幫著尋找,不知道最後的結果......
其實這張照片並不珍貴,是因為3R的收藏相機而“定位”,對於其他的藏友,意義不大,而300元也太貴了。委託的朋友說,他以前似乎看到過這照片,這裡已經擺了很久了.......
能不能再次遇到,看緣分了,我把照片發給了三個瀋陽常轉市場的朋友,一旦發現就拿下,慢慢等待著吧......
週末逛瀋陽魯園文玩地攤市場,發現老相片價格上漲。
現在人們收藏、把玩的範圍越來越大,而一些老照片也進入人們的視野,幾十年前的老相片、老相簿,成為收藏者找尋的物件。
甚至看到有外地藏友,拉著拉桿箱來收購的,只要看中的照片和相簿,只是簡單地討價還價,馬上成交。
隨著需求的增加,也拉高了市場上老照片的價格,一張大些的照片要幾十,甚至上百元,而一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相簿也賣到了400元。
還有很多圖片,甚至是幾十年前的合影,也都是要價不菲,看來老照片喜歡的人還不少。
最後很疑問這些老照片的來歷,賣者說是收來的,一些人家動遷或者老人故去,很多東西都不要了,最後成了垃圾處理,最後流向了文玩市場。
結果這些老照片在收藏者手裡,成了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