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間的繁華……”每個男人都曾經有過仗劍走天涯的武俠夢,當然如果有比武俠夢更高階的夢想,那恐怕就是將武俠夢和仙人夢結合起來的劍仙夢了。
劍仙的傳說由來已久,但是道家往往都是一筆帶過,或者避而不談,彷彿劍仙的存在是很大的秘密。前道協會長、道學大師陳櫻寧曾在《口訣勾玄錄》中談道:“劍術,也是極端秘密的一種。上等的名劍仙,次等的名劍客。他們的戒律,不許管國家大事。......”更是為劍仙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今天就根據一些傳說來探索一下劍仙的秘密。
一、劍仙的傳承
一般認為,劍仙自古以來就有這一脈傳承,屬於地仙門的一支,可向上追溯到遠祖軒轅黃帝“作神劍利器十五,以鎮九州”之時,戰國時期的燕國劍客輩出,“燕人慷慨好義,兼雅愛神仙之學”,所以湧現了荊軻這樣一批劍客、劍俠。
唐宋到明朝,出現了令人神往的幾位劍仙如呂洞濱、張三丰、火龍真人等等。近代中也有很多道家劍仙的傳說,在明清兩代,蜀地劍仙,如日月中天,神蹟屢出,及使天下人皆知世有劍仙。還珠樓主更是根據傳說寫出《蜀山》系列劍仙小說,很多都是明清時期的道家劍仙為原型的。
劍仙的修煉方式不像一般道家隱居城市修煉者,更是偏向於隱修,並且還是最隱的那種,經常到達懸崖絕壁之處,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日精月華。在深山中經常遇到危險,遇到毒蛇猛獸,就用劍氣去降伏,更是增添浪漫和神秘色彩。
據說劍仙之法因為太過極端很難大成,只沉迷於劍法,很多劍仙只能尸解,如果想要大成,必須參透造化陰陽,將後天金氣變為先天金氣,修成金丹大道。修煉劍仙的人天資需要極好,相當於道家的“學霸”級人物,而這種人性情往往比較固執而冷僻,所以往往很難找到傳人。
二、劍仙的修煉方法
從戰國時期的燕國,就有“術劍”與“道劍”之分。術劍者,有形有象之劍,以特殊方法制成,用以抵禦外侮;道劍者,先天一氣也,為無形無象、生養天地的太和元氣。有點像金庸先生《笑傲江湖》的華山劍派的劍宗和氣宗之分。
當然真正的劍仙學術,早已突破了“術劍”與“道劍”之分的層次,做到了服食元和,馭天地六和之正,飄然世外焉。否則只是“劍客”層次,不足以說是“劍仙”。
在很多正統的道家人認為劍仙屬於旁流,不屬於正統,因為劍仙很難大成,所以很多道家只願意稱之為“劍俠”或“劍客”,劍仙的手段往往是修仙輔助手段的一種,在《真龍虎九仙經注》一書中就有記載,道教中的劍仙按其修煉程度不同分為九等劍仙,分別是:
第九等曰遇俠,依靠得到的寶劍來修煉,仗劍顯現一些神通,御劍穿梭往來;
第八等曰鬼俠,由鬼仙修行而來,劍如水墨,人不見其行,出入往來只氣一縷也;
第七等曰氣俠,煉精化氣,煉氣成劍;
第六等曰火俠,修之焚身,亦號火光,三昧煉匕成劍,身欲飛騰須化火一團,成為火解尸解仙;
第五等曰水俠,本是水仙煉成,無水不可以飛騰也,成為水解尸解仙;
第四等曰風俠,修成地仙再修成劍仙,長生住世,可以藉助風而遁,瞬息而至;
第三等曰靈俠,修成飛劍,“地仙鎮居山嶽,煉就劍匕,於萬里外聞有不平事,飛劍立至。”;
第二等曰仙俠,修成真仙轉為練劍;
第一等曰天俠,修成真仙后,由天帝賜劍,這也就是劍仙的最高境界。
可以看出這個劍仙等級劃分中,劍仙修煉往往都是輔助手段,離我們想象中的一人一劍破萬法差得太遠。
而真正令人嚮往的應該是還珠樓主中關於劍仙的描述:
道家劍仙三宗即劍仙派的劍、氣、術三宗。劍宗首重勇劍,主張拔劍無理,攻劍。氣宗首重智劍,主張用劍無招,拒劍。術宗首重仁劍,主張棄劍無危,守劍。
劍宗修煉劍心,最高境界為劍心通明。氣宗修煉劍靈,最高境界為劍靈通虛。術宗修煉劍意,最高境界為劍意通玄。
劍宗講究體力,代表招式是天劍伏魔。氣宗講究內力,代表招式是天罡正氣。術宗講究心力,代表招式是天師符法。
劍氣術三力合一就能修成天遁御劍術。御劍術分為懸天穿雲劍和御劍行雲訣。蜀山懸天穿雲劍是人劍合一能大化小。蜀山御劍行雲訣是駕馭飛劍御劍飛行。劍仙只要煉出無極劍炁就能達成金仙。
三、劍仙傳說故事
(一)劍仙第一人——呂祖(呂洞賓)。真正有名且記載的劍仙,純陽帝君呂洞賓是記錄在歷史中的第一人。正史《宋史·陳摶傳》雲:“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廈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陳齋中,人鹹異之。”這是見於正史的正式記載。
我們印象中的呂祖就是豪氣沖天的劍俠形象。在神話傳說中,呂洞賓在修道時,有一個道士(有人說是鍾離權、有人說是火龍道人)給他了一部《天遁劍法》,呂祖常仗劍斬妖除害,留下諸多神話傳說和故事。民間相傳呂祖可飛劍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他自己也寫詩說道:“欲整鋒芒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 呂祖自已言道:“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甚曬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可見呂祖修劍也修心,他的劍法更是修心之法。
(二)太極劍仙——張三丰。武當祖師張三丰大家非常熟悉,顯世道教丹道學家、武術家,自創太極拳和太極劍法。
《武當劍譜》記述“三豐祖師,籍遼東,姓張,名全一,又名君寶,時人引起形狀邋遢,號為邋遢張。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乃以劍飛擊之,盜盡殲,故以劍術揚名於世”。可見,張三丰的劍法也是達到飛劍的層次,也是一位劍仙。
(三)隔山取牛——白雲生。<彷彿談道錄之三宗五秘>中記載一個秘聞:清末南宗的掌門叫白雲生,他繼承了南劍門的傳承,成為了南劍門的一代祖師。相傳他能夠隔山取牛,隔著一座山,他在這邊發劍氣,一道白光上去以後,過去順著那個牛頭一轉,牛頭就掉下來了。白雲生本來不叫雲生,由於他的手掌一亮,手一起,雲氣就從掌中出來,能夠劍氣遊空,所以別人就尊稱他為白雲生。
(四)近代最後一位劍仙——梁海濱。梁海濱,原字櫈叟,別號海濱懶禪,民國時廣東省南海縣人,是有記載的劍仙奇人。
傳聞他憑自己機緣獲得的一些練劍古籍就練到了“人劍合一”的狀態。但他並不滿足,抱著成就劍仙的堅定信念,梁海濱透過翻閱所得到的跟劍道有關的古籍,遍訪各大名山隱士高人,終於在武當山一處破落寺廟碰到了一個高人,得到傳承後離開武當山找到一個風景秀美的山洞隱居起來,堪破領悟劍仙之術。傳聞他所練的劍法是傳自真武大帝的五行精劍,練了14年,將三尺六寸長的五行精劍煉成僅長一寸六分,可以將劍來回呼吸入腹中,梁海濱留下很多異聞,至少算的上一個未練成劍仙的異人了。
四、近代尋訪劍仙的傳說。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幻想過自己到深山中拜師學藝,成就一代大俠或劍仙。但很多人沒有實踐過,而有一部分人還真為了這個夢想去深山中拜師過,比較出名的是國學大師南懷瑾少年時遇到的有關劍仙的異事兩則。
民國時期,國術大興,留下很多傳說,國術大師南懷瑾小時候好動並嗜讀武俠小說,剛在十二歲時即開始習練種種武藝,到二十歲前,所拜的師父 ,各門各派,加起來亦多達八十餘人,所以也是見多識廣,更是對劍仙“白光一道,口吐飛劍”非常向往。
其一是聽說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傳說系滿清王室公子出家者,這位老道鬚眉皓白,童顏鶴髮,據傳已成劍仙。幾番周折後,終於見到了本人,即向老道再三懇求學劍,只學此項,不求其他。老道見他意誠心堅,就問他:“曾習何劍?”。南懷瑾就向他演示自己所學的,老道說:“這真的只是兒戲,不可再練,徒費光陰,還是以讀書為好”,老道士說想練成劍法,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天晚上把門窗緊閉,房間內不點燈,使內室漆黑,僅點香一枝,嘗試用劍劈開香頭, 手腕著力,而臂膀不動,等練到一劍迅下,香成兩半時。第二階段再把豆子擲向空中,用劍劈在空中成兩半,先是黃豆,後面用綠豆。老道士當場演示了一下,把綠豆拋起,劍光一閃,豆子成兩半,順帶把飛的蒼蠅也劈成兩半。結束兩個階段才算打好基本功,南懷瑾遂放棄做劍仙的夢了。
其二是,四川名勝鶴鳴山住有一位名號王青風的道士 ,是四川境內傳說的劍仙,南懷瑾曾經上山尋訪他,多次以後,終於見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 異士。他說:並無飛劍這種事,但劍仙卻是有的。然而他的說法又與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說稍有不同。他說劍為一種「氣功」,所謂以神御氣,以氣御劍,百步之外可以禦敵。又說 劍有五類,大別之為有形、無形。他聽說南懷瑾羨慕“金光一道”的劍術時,說需鑄備一寸三分長的金質小劍,再以道家方法習練可成。後來請王青風道士表演,那時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已經很深厚,所以就特允了南懷瑾的請求 ,他站在山頭上,用手一指,數丈外對峰上的一棵老松即應手而倒。
五、結束語
中華大地五千年的文明傳承,自古就是人傑地靈,我相信自古以來有那麼一幫奇人異士,探索著生命的奧義,而劍仙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是傳統文化之精粹,代表著武學的最高層次,御劍飛空的神蹟,“口吐劍光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的記載,令無數人為之心馳神往,留下燦爛瑰麗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