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能幹、最吃苦耐勞,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生存下來的人,只要給予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中國人就能夠利用祖先的經驗和自身的學識,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就是中國人的厲害之處。
在明朝滅亡的時候,曾經有一支300人的殘兵部隊,在隊長的帶領下逃亡到了海外,還建立了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以中國人的後裔自居,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說著流利的中國話。
一、明朝滅亡,開始屈辱新時代
明朝自從朱元璋立國以來,到了崇禎帝登基的時候,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歲月洗禮了。
雖然很多人看不起明朝,覺得明朝沒有出現漢唐時期那樣的高峰期,但是“天子守國門”、“不納貢”、“不和親”,鐵骨錚錚,面對外來侵略,一言不合就開打,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朝代之一。
不過也因為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加上以“東林黨”為首的一群文臣,貪汙腐化,爭名奪利,完全不顧及國家的命運,導致明朝到了末期的時候,積重難返,不得不在李自成的農民軍面前,一敗再敗,最後被攻佔了北京城,皇帝自殺,百姓遭殃。
再後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開啟山海關的大門,放滿清鐵蹄入關,佔據中原,無論是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是明朝殘餘的軍隊,都在清軍的打擊下,節節敗退,最終讓大好河山,拱手於人,開創了一個特別屈辱的新時代。
二、團結當地人,建立王國
明朝軍隊中的諸多殘軍中,有一支張傑緒領導的軍隊,人數不多,連帶家眷一起,不過三百餘人,在滿清軍隊的圍追堵截之下,無處容身,只得找來船隻,帶上口糧,扔掉輜重,出海求生。
當這三百人的隊伍來到一個叫作“納土納群島”的地方,發現這裡除了當地的原住民之外,還居住著幾十名來自荷蘭的海盜。
納土納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在漢唐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島上存在很多漢文化的痕跡,當地的原住民也與中原王朝的老百姓來往頻繁,數百年來聯絡不斷。
這三百人初來乍到,在張傑緒的領導下,與原住民達成了和平共處的協議,並且幫助當地人發展經濟,改善農作物,一時之間,雙方各自安好,其樂融融,讓那些盤踞在此地的荷蘭人羨慕嫉妒恨。
後來,在大家的推舉之下,張傑緒決定在這個群島建立一個王國,加強對當地的統治,以及提高在周邊國家的話語權,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間。
建國之後,張傑緒擔任第一代國王,盡心盡力地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讓明朝殘軍與當地人合為一體,經濟條件、生存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三、張傑緒死後,王國分崩離析
張傑緒當了幾年國王之後,就因病去世了,他一死,王國內部就發生了分歧,很多人都覬覦國王寶座,開始了數年的爭權奪利。
這個時候,在外面虎視眈眈的荷蘭人找到了突破口,決定利用各方的矛盾,便宜行事。
後來,各方被荷蘭人各個擊破,王國名存實亡,殘軍與當地人的關係也變得極為微妙。
不久之後,荷蘭人就控制了整個群島,大家不得不在荷蘭人的槍炮之下,忍辱偷生,苟延殘喘。
時間很快過去了兩百多年,荷蘭人一直控制著這片群島,島上的人們換了一波又一波,不過流落在此處的明朝殘軍後裔們卻生活了下來,為了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與荷蘭人展開了長期的鬥爭。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荷蘭人在當地的殖民統治被終結,這片群島成為了印尼的其中一塊版圖。
不過生活在群島上面的華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基,保持著自己的漢文化傳統,說著兩百年的漢語。
如今,島上的華人更是與中國大陸取得了聯絡,保持著友好的交往,並且盼望著這一片區域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重新擁有中國的國籍,用上中國人民的身份證。
小結
中國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根植於每個人的腦海裡,只要給予一點陽光,就能開出燦爛的鮮花,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