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 ,又獨立”。
這條方針的前半部分是偉人努力反對關門主義、孤家寡人政策的成果,後半部分則得益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那一次,共產黨沒有經驗,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半推半就的與國民黨合作了,結果吃了大虧。而吃虧的原因,在偉人看來,就是在統一戰線中喪失了獨立性,放棄了領導權,一切聽命於國民黨,結果當蔣介石翻臉時,共產黨就陷入被動,無以回擊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國民黨反動派向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
有了陳獨秀的教訓,偉人變得聰明瞭。他深知在當時的情況下,共產黨沒有統一戰線不行,有了統一戰線,沒有獨立自主也不行。
統一戰線是偉人主動要搞的,但搞成以後並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共產黨有可能借統一戰線獲得一個大發展,也有可能在統一戰線中連老本兒都丟掉。到底鹿死誰手,關鍵在於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抓在誰的手上。而共產黨要想取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權,首先必須強調自己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
於是偉人開始了兩條戰線上的鬥爭:一方面,他猛烈的批判“左”傾關門主義,告訴那些只知“直”不知“曲”,單槍匹馬和強敵硬拼的同志:我們要搞統一戰線,否則共產黨就無法擺脫目前的劣勢而獲得發展;另一方面,他又及時地批判右傾機會主義,提醒那些相信國民黨勝過相信人民群眾的人:我們不能無原則的讓步,否則就不是我們把人家統過來,而是人家把我們統了去。
毛主席在延安給軍隊作報告,堅持獨立自主的統戰原則
偉人十分懂得民族鬥爭與階級鬥爭之間的微妙關係。蔣介石本來不想合作,而想在最後五分鐘消滅羽翼尚未豐滿的共產黨,再去謀求他的民族利益。後來迫於形勢,不得不和共產黨搞統一戰線。
在蔣介石看來,搞統一戰線,共產黨就得服從國民黨政府,由於國民黨是執政黨,服從政令,也就是服從國民黨,服從蔣介石。有了這種服從關係,使得共產黨未必能沾光。
哪知偉人的做法更聰明,他更知道這樣在民族鬥爭中謀本黨本階級的利益,而且謀的更合情理。他對自己的同志說:目前我們我們必須同國民黨合作,搞全民族的統一戰線。但是我們千萬不要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綱領、政策、思想、實踐等等看作一樣的東西,而忽視其原則差別,否則合作就會變得混一,無產階級就會變成資產階級的尾巴。
抗戰期間,周恩來始終戰鬥在重慶,忠實地踐行黨的統戰政策
為了保證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性,不被當權的國民黨、蔣介石抹掉,偉人提出:“必須堅持加入統一戰線中的任何黨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他特別強調,“不論是國民黨也好,共產黨也好,其他黨派也好,都是這樣”。其實,國民黨並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是當權的黨,越統一對它越有好處。
統一戰線實際上是國民黨當權,蔣介石當家。那麼共產黨的行動,要不要服從他?要不要經過他?偉人回答:要服從,但不能完全服從;要經過,但不能一切經過。
這種“擦邊球”怎麼打法?偉人向他的同志們面授了四條機宜:
一、有些事“先奏後斬”。例如將師的番號改為軍的番號,不涉及問題的實質,但又容易惹出“政令不一”的麻煩,所以應該先經過國民黨的同意。
二、有些是“先斬後奏”。例如派兵去山東,發展二十餘萬軍隊之事,是蔣介石最敏感的問題,先經過就行不通,只能造成既成事實後再告訴他。
三、有些事“暫時斬而不奏”。例如召開邊區會議,估計他現時不會同意,將來在新形勢下可能會同意,那時再去向之奏明。
四、有些事“暫時不斬不奏”。例如鬥地主,分田地,分浮財,在民族統一戰線時期,既不能做,也不必奏。做了就會導致統一戰線破裂,影響抗日大局。
中國共產黨以鬥爭求團結,對國民黨頑固派發起的反共高潮予以堅決回擊,有力地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縱觀以上,不得不佩服偉人真是策略高手,博弈高手。他不僅能夠制定出高明的政策,而且對制定出的政策有根有據,有理有據,使人一看就非常明白通透,做到了以理服人。
偉人是最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他總結大革命的失敗教訓,努力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在完成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同時,為國內階級鬥爭的展開完成了佈局。僅僅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一個政黨再造國家的使命,推翻三座大山,打出了一個紅彤彤新中國。
參考文獻:《毛澤東選集》《毛澤東的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