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世紀中葉,晚清政府所拼命維持的封建統治,與當時的變革思潮相比是那麼的格格不入。資本主義的興起勢不可擋,毫無人權的封建社會已經面臨瓦解。這樣的大環境下,洋務運動應運而生。作為我國曆史上早期的近代化運動,洋務運動在士大夫們的努力下頗有起色,一度讓清政府燃起了自救的信心,那麼洋務運動究竟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洋務運動的成效
內憂外辱之下,腐朽的清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決定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由此展開。其目的是變法圖強,因此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軍工、民用等領域。洋務派大臣們開辦多家企業,並從人才培養、設立新制度等方面著重加大了改革力度。此舉著實為我國近代化改革做出了很多有實效性的工作。
晚清四臣,大家早就耳熟能詳。李、左、張、曾四人遵循“師夷制夷”、“中體西用”的思想,成為第一批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先驅者。從安慶內軍械所到北洋海軍都有他們的功績,封閉已久的中國風氣漸開,科技日新。大量新學堂的建立,為當時的中國提供了不少新鮮血液;而江南製造總局則代表了中國軍工業的起步;北洋水師的組建讓中國有了震懾海域的力量,雖然在甲午海戰中戰敗,但非戰之罪,不能歸咎於北洋水師。總體來看,洋務運動使當時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在寂寂黑暗中,這忽然燃起的一抹自強火焰,給了中華民族一股莫大的希望。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洋務運動是在慈禧的默許下開展起來的。而慈禧的目的自然是維護清政府的根本利益。因此洋務派處處都受到節制。太平天國運動擾亂南方半壁江山,西方列強步步緊迫,可以說洋務運動是被逼出來的自救法門。對於慈禧來說,大清就像一棟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修一修、補一補,總可以住人的。她又怎麼會知道當時的中華民族已經不需要封建統治,而是需要從廢墟上建立起來一個沒有壓迫的全新政體呢?是以洋務改革之初雖然卓有成效,最終卻還是不了了之。
與其他國改革程序相比較
近代化始於西方,流傳亞歐大陸。中國以外,俄國、日本等國家都進行近代化改革。可與洋務運動相比的就是俄國彼得大帝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了。
同樣為了加強集權統治的彼得一世選擇了全面移植西方技術成果,其改革效果較洋務運動更為徹底。雖然沒有改變俄國的封建統治,但使俄國實力得到了長足發展。俄國在地理上更接近西方,東正教與天主教屬於同一宗教體系,接受力肯定比大清更強一些。日本的明治維新也是在列強的脅迫下被迫開展的,相比於洋務運動,日本爆發了大規模資本主義革命,幕府統治結束,還政天皇,是以日本的近代化改革更加激進一些。
總結
雖然洋務運動具有著時代侷限性。他存在著改革不徹底、受封建勢力與守舊派、清流派等其他派系的掣肘以及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但四位晚清重臣帶領下的洋務派士人對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探索的功績卻不能忽視。洋務運動是中國在近代化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