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陝北與中國革命

陝北與中國革命
陝北與中國革命


編者按:

“陝北是兩點,一個落腳點,一個出發點。”毛主席在《七大工作方針》中的這句話,對陝北和中央在陝北的工作做了基本總結。陝北,由此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而要理解這一革命轉折點,就必須弄清楚,陝北對於中國革命、對於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性格之塑造的重大意義。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韓毓海的這篇文章,正為此而作。

本文亦是韓毓海教授新作《風起陝甘寧》(暫名)的前言。文章從中華歷史大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鬥爭與團結的辯證法、統治與“人心”的關係、對地中海文明鬥爭哲學的限定等方面,充分闡釋了陝北與中國革命的關係。

全篇旁徵博引、氣度宏闊、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滿紙荒唐”中,妙論橫生,這些顯露歷史奧義的妙論,既是歷史闡釋,更是對歷史經驗的理論總結,蘊涵深刻洞見,給人無限啟迪。

當然,作者的“荒唐之言”絕不止於歷史憂思。在縱橫千年、汪洋恣肆、大開大合的思緒之間,作者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對於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真摯熱愛、對於中國共產黨之苦難輝煌歷史的深沉理解、對於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如海憂思,盡皆浸透其中。這些把握歷史大勢而又深入歷史肌理的思考,不僅為理解黨史、中國革命史乃至世界近現代史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角度,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當下的理解與行動給出了提示。《中國青年》雜誌新媒體先予刊載,後續將在紙刊上連載,以饗讀者。

陝北與中國革命

@文/韓毓海

這個小冊子(編者注:指韓毓海新作,暫名《風起陝甘寧》)的主題,是陝北與中國革命。

題目委實太大了。而這本小冊子裡所能呈現的,充其量只是歷史的一些片段,是我自己行走的一點經歷,以及由此產生的一些個人遐想。這些想法,不繫統、不學術,當然也並不深入。如果不是編輯朋友的反覆催促、督責,這些片段式的經歷與感想,也會隨風而去,被我自己淡忘了。

歲末已至,忽而想到——人總不能一年彷徨,勞而無功,即使農民種地,也總要有點收穫才是,正是這種功利的打算,使我把這些碎片歸攏起來,如同用一根粗線穿珠——我想,不管是不是珠,不管能不能穿在一起,但收攏一下曾經的思路,總比一盤散沙、隨風而去要好一點、有一點意義吧。

即使下筆萬言,離題不啻千里。

即使滿紙荒唐。

姑妄聽之,由它去吧。

一、大勢

第一個問題,先來講講大勢,講所謂中國歷史長期發展辯證法。這個大勢,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長期歷史的自然辯證法

中國的地勢,由西北而東南,與地球偏轉執行的姿態恰好一致。中華文明肇始、奠基於西北,它第一個千年的興旺發達期——秦漢隋唐,都以西北為核心展開。

自宋以來到鴉片戰爭,是又一個千年,此期間,陸上絲綢之路中斷,西北與歐亞大陸的聯絡發生鉅變,長江經濟區開發日益成熟。在這個千年,中國的發展方向,乃是沿著大運河,而倚重於東南——即冀朝鼎先生所謂的“江南經濟區”。

這種趨勢,到了晚清以來,愈發明顯。

錢穆曾對比地中海文明的發展大勢,把中國歷史自宋以來的千年發展方向,稱為“順流而下”,即從高處向低處滑落——而相對的,地中海文明的發展大勢,則是“逆流而上”,即從南歐向著北歐、從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攀登。

這是很形象的說法。

更形象的說法是:自宋以來一千年,中國的發展,大致是圍著東南轉,這與地球轉動的方向、與中國的地勢特點,是擰著的、是反向的。由此,錢穆還想到了人體內部的迴圈,他認為,偏於東南的迴圈,造成中國內部大迴圈“血脈”之不暢。

錢穆還說,一個國家的首都,應該建立在寒帶為好,正如腦袋在寒冷的地方才能保持清醒;在溫帶,則會逐步墮入昏昏沉沉的昏庸。

經歷了一千年的以西北為核心,又經歷了一千年的以東南為核心,錢穆提出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期辯證法。這個以自然條件為依據的辯證法,簡而言之就是:未來之中國,只有復興北方,特別是西北,方才能均衡發展。按照這樣的辯證法,中國的中心,在現代乃至將來,還是要轉向西北。

錢穆又補充說,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的興起,就體現了這種長期歷史發展的辯證法。

大道至簡。

錢穆的看法有視野,這個視野,是以千年為一變的視野。

司馬遷說,凡五十年為一微變,百年為小變,五百年為中變,千年為大變,三千年為鉅變。

司馬遷的歷史觀,比西方的“世紀”紀年,要厲害些。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個視野裡面,需要更加關心黃河,處理好黃河與長江之間的關係。

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三千年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四大發明”——包括絲綢瓷器在內,都盛產、發明於黃河流域;《詩經》《老子》《史記》也都誕生在這裡;中國的基本制度——郡縣與封建,都是在這裡奠基。

陝北與中國革命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命運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命運,黃河的興衰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興衰,黃河治理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象徵。

講到解放戰爭,很少有人注意到,當年蔣介石消滅共產黨的大戰略,就是依據黃河的“乙字型”走勢,把共產黨的軍隊趕到黃河的弧形區域內,聚而殲之。像當年中華民族的始祖們一樣,決定現代中國命運的大決戰,其實就是憑河而戰。

“黃河清,聖人出”,毛澤東這位聖人,就如《東方紅》裡所描述,像太陽一樣,是從黃河之濱的陝北,冉冉升起的。

講中國革命,不注意西北、不注意黃河,就是不講大勢、不講大局。

延安時代,毛澤東在中央黨校二部演講時這樣說過:中國共產黨的缺點,在於是個草臺班子,我們的毛病,在於各唱各的,還彼此看不起,我們黨什麼時候能夠學會看齊、學會合唱,那就成熟了。

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而一個民族則是民族精神的產物。黃河,就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河大合唱》,唱出的就是中華民族的現代命運,唱出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陝北與中國革命


1939年,冼星海指揮魯藝排練《黃河大合唱》。(資料照片由延安文藝紀念館提供)

什麼是這個精神的特點呢?

這個精神的特點,就是錢穆所謂“逆流而上”,就是激流勇進,在激流中拼搏前進。

從順流而下,到逆流而上,這是中國長期歷史的自然辯證法。

做歷史研究,細節、細緻當然重要,但第一重要的,是看清歷史大勢。沒有大勢,看不到大勢,細節再多,也只能陷入糊塗,甚至越研究越糊塗。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之間的辯證關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涉及方方面面,最為研究者所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之間的辯證關係。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個極為深刻的話題,是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之間的關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出,與西方的“封建”不同,中國的經濟是包納農業、手工業、商業和信貸的小生產。小生產具有商品經濟的特徵,它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從而對社會化大生產發生持續的、有效的抵抗。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又提出所謂“亞細亞生產方式”。究其核心,這其實就是指小生產。馬克思說,小生產發達,是亞洲不同於歐洲之處。

恩格斯、列寧,特別是斯大林一致認為,現代化之路,就是建立社會化大生產;而蒲魯東則認為,從小生產中可以產生社會主義。蒲魯東曾是馬克思的好朋友,馬克思講“亞細亞生產方式”,他是與蒲魯東商量過的。

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完全對立的,還是可以互相補充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命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問題,也是現代化理論中的重要問題。

恩格斯以來,講“社會化大生產”是正統。中國共產黨裡的莫斯科派,之所以要堅持城市革命為中心、堅持城市暴動、拼命攻打大城市,堅決反對農村包圍城市,之所以要在蘇區農村實行徹底的蘇維埃共產主義——其根本目的,或者“根本思想出發點”,就是為了消滅小生產。因為他們認為,小生產乃是革命、現代化和社會主義的最主要威脅與危害。

“文化大革命”期間“割資本主義尾巴”,正是依據了列寧的一句話:“小生產每日每時地、自發地產生著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這與王明的思想,如出一轍。

但是,他們忘記了去追究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這究竟是指什麼?

在中國,打擊小生產,必然就要打擊農民,也必然就要打擊商品經濟。歷史證明,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根本搞不成——因為它根本不接中國的地氣。如果沒有了小生產,就沒有了“中國特色”,就沒有農民這個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也就沒有了發展商品經濟這個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

回顧黨史,在贛南、閩西蘇區,特別是在陝甘寧邊區,毛澤東的一系列政治構想,就是依靠農民這個小生產的主體進行革命,而其經濟政策,是在努力恢復、發展和保護小生產的基礎上,為社會化大生產準備條件。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依然十分關心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係問題,依然深刻地思考著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的關係問題。

歷史證明,沒有以現代工業體系為核心的現代化大生產,就談不上什麼現代化;而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也就沒有工業化。但是,建立社會化大生產,是不是就要消滅一切小生產?在社會化大生產確立之後,小生產是否會對社會化大生產產生有益的補充?

對這個問題,馬克思本人是沒有答案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的,就是中國的探索,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亞細亞生產方式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小生產。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恢復農村的商品經濟起步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也可以看作是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的結合,“中國式現代化”所謂計劃與市場的結合、所謂國有與民營的結合、所謂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結合,其根本,就在於社會化大生產與小生產的結合。

而這個結合,是從陝北開始的。

毛澤東說,土地革命不是消滅工商業、消滅小生產,而是發展工商業、發展小生產,以為社會化大生產創造條件——這是毛澤東在米脂楊家溝關於土地改革的一系列指示的核心所在。

真想要發展大生產,就要發展小生產,正如真想要工業化——而且是想得不行,那就要發展農業、輕工業,這是毛澤東所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

進而言之,郡縣與封建,實質上都是為了組織小生產而產生的制度。分與合,融郡縣與封建為一體——郡縣與封建的關係,小生產與社會大生產之間的關係,這是很大的一個辯證法。

(三)鬥爭與團結、鬥爭與聯合的辯證法

講政治,不能只講鬥爭,不講團結。這是中國的常識,但不是西方的常識。

中華文明的特點,首在和諧,和而不同,這是中華文明追求的境界。

西方文明的特點在鬥爭,啟蒙運動以來,“為了真理而鬥爭”,孕育了西方文明的革命精神,是西方文明最為燦爛之處。

講和諧,中華文明方才講王道;講鬥爭,於是西方文明講霸道。

1840年以來,西方以它的霸道,擊潰了中國的王道,也用西方的鬥爭哲學,深刻改造了中華文明的溫柔敦厚。先進的中國人,從西方人那裡學來學去,根本上是學會了鬥爭哲學。

西方古代的鬥爭,就是宗教鬥爭,鬥來鬥去,爭的是哪個神才是唯一的真神。西方現代的鬥爭,用黑格爾的話講——是為了承認而進行的鬥爭,鬥來鬥去,爭的是哪個真理才是唯一的真理。西方的鬥爭,都是為了理念而鬥爭,無論是一神教,是自由平等博愛,還是共產主義,都屬於真理性話語。

黑格爾的哲學,是關於民族鬥爭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關於階級鬥爭的學說;列寧主義將馬克思與黑格爾合二為一,列寧主義既是民族鬥爭的學說,也是階級鬥爭的學說。

西方文明最大的特色就是鬥爭,敢於鬥爭、敢於勝利,近代以來,西方可謂鬥變天下無敵手。

但這個鬥爭哲學,發展到斯大林,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走向反面是說:鬥爭哲學,沿著民族鬥爭、階級鬥爭,一路鬥下去,由鬥敵人、鬥朋友,最終走向了鬥自己——走向了革命政黨內部、革命階級內部的鬥爭——最終,鬥爭哲學,化為肅反、官僚主義、無休止的內卷。

斯大林之後,西方並沒有解決問題,政黨林立、黨同伐異,恐怕是西方最大的政治問題。特朗普與佩洛西之間的仇恨,恐怕要超過他們各自對中國的仇恨。西方政治,外鬥厲害,內鬥更厲害。

走向自己鬥自己的內訌與內卷——這個問題,在西方的“鬥爭哲學”裡,基本上是無解的。

現代中國人,跟著黑格爾、馬克思和列寧,學會了鬥爭哲學,學會了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學會了“為了真理而鬥爭”——也跟著斯大林翻跟頭,犯錯誤,學會了階級鬥爭擴大化和黨內鬥爭擴大化。

然而,中國共產黨並沒有像美國和蘇聯那樣,把鬥爭擴大化進行到底,而是在千鈞一髮之際,把它糾正過來了。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我們為什麼能糾正自己的錯誤?

因為——在西方的鬥爭哲學裡無解的問題,在中華文明這裡是有解的。

因為中華文明自身,有強大的辯證法的力量。

因為“革命”這個詞,在中國與西方意思不同。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革命在中國的意思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打翻一切、鬥倒一切、否定一切,不是全面內戰。和而不同,終歸是中華文明的底子,中華文明寬厚的底子,在人類歷史上最為危機和嚴謹殘酷的時代,也還沒有被淘洗殆盡。

文明基因不同,遂造成人心不同,性格不同。

中國人對於搞絕對化,對於純而又純,對於搞百分之百的布林什維克主義,天然難以接受。

為什麼要講延安道路?為什麼要一次次重訪陝北?

這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個原因最重要——因為,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為純而又純、百分之百的布林什維克主義而鬥爭——這一套做法,就終結於陝北。

為什麼中國革命的落腳點、轉折點是在陝北?簡而言之,因為陝北是中華文明的沃土,這裡中華文明的基因很厚,這個基因,造成了陝北特殊的性格,這個性格,最終影響了中國革命,重塑了中國革命者的性格——最終使得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與中華文明的包容精神,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十個指頭不會一般齊,以不齊為齊。

鬥爭的目的是團結,離開“統一戰線”,就將一事無成——這套辯證法,正是在陝北被重新高揚起來。把武裝鬥爭與統一戰線結合起來,把鬥爭精神與團結精神結合起來,把追求真理與修正錯誤結合起來,把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實現這樣的偉大轉變,首先是在陝北。

大革命時代,中共比較偏右;土地革命時代,比較偏左;中共在陝北時代,則實現了這兩種片面的自我否定。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能做到“不左也不右”。

真理與錯誤,鬥爭與團結,普遍與特殊,武裝鬥爭與統一戰線——這些都是辯證法。中流擊水,做到中道而行,這太不容易了。

(四)統治與“人心”

在陝北,中國共產黨不當權,卻開始逐步地“獲得了人心”。1947年12月在陝西米脂楊家溝開會,共產黨依然還是沒有獲得國家政權,毛澤東發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提出“偉大的轉變”,他說:這個轉變,就是指“人心轉向了我們,轉向了共產黨一邊”。

獲得了“人心”,是說共產黨雖然當時沒有掌握政權,但其政治、經濟、文化主張,得到了最廣大的中國人的承認、贊成與擁護。而所謂“最廣大的中國人”,不僅是指下層,也包括中層,乃至上層社會精英的相當一部分。

國民黨當時是執政黨,掌握國家政權,而它的政治、經濟、文化主張,已經不被大多數人所承認。這個所謂“大多數”,同樣不僅是指下層,而是包括中層,乃至上層社會精英的相當一部分。

最大公約數,最大同心圓,求得這個,很不容易。

得人心者得天下,僅僅從政權穩定角度去“維穩”,把共產黨簡單理解為“執政黨”,起碼在毛澤東看來,這與蔣介石差不多,都是不懂辯證法。

當時,國民黨有政權而無人心,使天下之人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這種執政其實毫無意義,這種有政權,大機率等於沒有。因此,毛澤東說,共產黨與國民黨爭的不僅是政權,而是人心。

看歷史,首先就是看大勢。研究中國革命,上述四個方面,就是基本盤,就是大勢。我想把這個大勢,融入這個小冊子裡,究竟能不能融入,融入得如何,那只有天知道。

二、起承轉合

這本小冊子,聚焦的還是陝北。

陝北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也是轉折點,中國革命與陝北革命之間的關係、與陝甘寧根據地之間的關係,被毛澤東精彩地概括為起承轉合的關係。

1945年4月21日,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上講話,他這樣感慨萬千地說到了陝甘寧邊區:

同志們,請你們要認識這個邊區。不要總是“不好”,“不好”,“還是不好”!你叫它作“地廣人稀,經濟落後”,那也該承認。但是,你那個地狹人稠到哪裡去了呢?上海在你手裡,哪兒去了?你那個中央蘇區哪兒去了?給了蔣介石了。只有這個根據地保留下來了。所有的根據地都丟了,只剩下一個陝北,就是這個陝甘寧邊區。

這個地方作用非常大,怎樣大?我說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樞紐。我們經南方一轉,好不容易轉到這個地方,然後,我們才能由這個地方再走出去。好像這樣的門啊(中央大禮堂的門),所以我說——這就是中國革命的起承轉合,好像門的樞紐,能夠一開一關。陝北這個地方,上面頂天下面立地,起承轉合,所謂起,是從這個地方起,轉,就是從這個地方轉。萬里長征,腳搞痛了,跑到這個地方休息一下,這個地方是我們的落腳點。說是落腳點,就是說我們不是永遠在這裡住一生,生下兒子,兒子再討老婆,再生兒子,不,不是的。同志們,我們要走出去,走到全中國去。同志們,這個地方既是我們的落腳點,也是出發點。

所謂起承轉合,是說陝北革命既繼承了中國革命的基本特點,又重塑了中國革命,陝北的性格,既融入了此前中國革命的風格,也重塑了中國共產黨、紅軍和中國革命的性格。

正是這種“起承轉合”,使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既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又具有了中國黃土地的寬厚與博大;使得革命者的性格中,既有了毫不妥協的鬥爭意志,又有了同志式的溫暖和濃烈的人間情懷。

如果用共產黨人自己(或者毛澤東的語言)來說,就是使全黨認識到,要使得革命勝利,就既要堅定地進行武裝鬥爭、階級鬥爭、民族鬥爭,同時,又必須靈活而廣泛地建立“統一戰線”。對於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來說,既要講共產黨人純潔的理想信念,有嚴格的紀律與原則,而同時又要講中華文明深邃博大的“人情世故”;既要團結緊張,也要生動活潑。

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與中華文明的優秀成分相結合——這兩個“結合”,就是毛澤東所謂“起承轉合”的要害所在。

因為這種起承轉合,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成熟,紅軍走向了成熟,中國革命走向了成熟。

從中國革命這種“起承轉合”的大勢來看,陝北革命對於中國革命的轉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特別是——西北地區黨和軍隊的領導人,經歷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和張國燾機會主義路線的殘酷迫害,對於這兩個錯誤路線的認識是刻骨銘心的,從而對於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線的認識,同樣是刻骨銘心的。在秋收起義、井岡山道路走出來的革命戰友大部犧牲的情況下,西北的革命同志,就這樣成為毛澤東正確路線的堅定擁護者。如果不是在陝北,如果沒有西北革命領導人的全力支援,毛澤東後來在延安發動整風,與莫斯科派來的布林什維克進行鬥爭,糾正黨的錯誤,勢必會是艱難的。

正是在陝北,黨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陝北時代,甚至是毛澤東本人的性格發生重要轉變的時期。賀子珍後來曾經回憶說,遵義會議之後,特別是瓦窯堡會議之後,毛澤東的性格是有很大變化的——此前,他困惑於自己的主張正確,而往往不被同志們所接受,因此而苦悶,乃至焦躁;遵義會議之後,特別是長征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變得更為細緻、更為溫和、更加有耐心,乃至更加幽默,對同志更加包容。他更為深刻地認識到,黨內的分歧,應該透過耐心細緻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來解決。尤其重要的是,他深刻地認識到——肅反的那一套,對同志進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那一套,對於黨的傷害極大,共產黨要前進,就必須處理好階級鬥爭與民族鬥爭之間的關係,階級鬥爭不能擴大化——尤其不能擴大為黨內和無產階級內部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正是在陝北,毛澤東成為黨的團結的象徵,也正是在陝北,毛澤東終於得到了全黨同志的一致擁護與衷心愛戴。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首先是與中國這一方水土的結合,特別是與中國革命的落腳點、轉折點——陝北這方水土的結合。

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能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關鍵在於我們腳下的土地。一方面軍到達陝北時不過八千人,現在我們的幾十萬軍隊、兩百萬黨員,就是在陝北這塊黃土地上長出來的。

究竟什麼是陝北的性格?什麼是陝北革命者區別於一般革命者的比較特殊的性格?這種性格,又是怎樣融入了中國革命的性格,怎樣改變了、塑造著中國革命的風格?

實際上,許多人都曾經帶著這樣的問題,不遠萬里訪問過陝北——其中就包括斯諾和他美麗的夫人海倫,還有薩特和波夫娃——這一對良知與思想情侶、戰友,而無論是斯諾《西行漫記》還是波夫娃的《長征》,其中都包含著對這個問題的思索與探究。

兩年前,我也是帶著這樣的問題,第一次訪問陝北,集中到訪了榆林、吳堡、米脂、綏德這些充滿傳說的地方,接觸了鼻音濃重、莊重幽默、保守浪漫的陝北人,天天吃著“黃燦燦的油糕熱騰騰的饃”、聽著信天游,在黃土高坡上賓士了一個星期。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我日益感到,陝北革命與中國革命,陝北的性格與中國革命的性格——這個“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對於理解中國共產黨苦難輝煌的歷史,對於理解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極其重要。

這是開啟中國革命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關係的鑰匙,也是理解陝北是中國革命落腳點與轉折點的關鍵所在。

三、“政治化”與“去政治化”

(一)現代革命:“為了真理而鬥爭”

什麼是革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這是毛澤東在大革命危機時代,為了喚醒陳獨秀這樣的書生們,而發出的絕望、決絕的吶喊。

“槍是能打死人的”“須知政權是從槍桿子裡取得的”——這些話,為中國革命的殘酷性,為共產黨人在大革命時代的大流血,做出了絕境吶喊般的註腳。

但這並不是革命的全部,革命不等於暴力,革命不等於造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奪權和改朝換代。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的造反、奪權、改朝換代,許多的農民起義,其中都包含著、採用了暴力手段,但這不是中國共產黨理解的革命。

為什麼?

因為上述這些行為,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性別結構。歷史上,也有過許多改革與改良,但這些改革與改良,卻沒有采取暴力的方式和手段。

定義革命有兩個條件:一是要從根本上去改變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性別結構;二是採取了暴力手段——因此,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與改良、改革運動,都不能稱為革命。

不能從堅持革命或者“告別革命”的角度,去輕率地對待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革命。那個革命已經發生,是歷史的既成事實,不會因為我們的贊成或者反對、不會因為我們的堅持或者告別,而損之毫釐。

輕率地“告別革命”的人,其實根本不懂得什麼是革命。

那麼什麼是革命?——首先,革命是鬥爭。

什麼是現代意義上的革命?——現代意義上的革命,是“為了真理而鬥爭”。它是一切現代革命的最根本特點,也是思考一切現代革命的原點。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共產黨的革命,打的不是張王李趙的旗子,而是“主義”的旗幟、真理的旗幟。

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沒有一個人是因為吃不上飯而去鬧革命,也沒有一個人是因為想當官、想出人頭地往上爬而革命。黨的一大宣言裡,最獨特的規定竟然就是:共產黨員不能當官,即使當議員、當大學校長也不行——這太苛刻,也太不好理解了。

新民學會那14個發起人,為了思想和主義而結社,為了真理而犧牲。當新民學會的主要發起人蔡和森、向警予走向刑場,所謂的法官,一次次地問他們一個問題:作為留學生,作為社會精英,作為“上等人”,為了一個什麼“主義”,竟然連性命都不要了,這究竟是為什麼?

“螻蟻尚且偷生”啊!

“螻蟻尚且偷生”——這句話說明:求生、偷生、活著——這不僅是人的本性,更是動物的本性,是螻蟻的本性,或者說,這就是基於動物本能的人性。

但也正是這句話說明:求生,固然是人與動物都有的本能,卻不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人之特性”。

(二)人的本性就是政治性

什麼是人性?或者,用馬克思的話來說——什麼是“人的本質特徵”?

亞當·斯密曾經用非常認真的幽默,回答過這個問題。他說,人的本性就是交換,你只會看到人交換他們的產品,而從來沒見過一群狗彼此交換骨頭。這個看似搞笑的回答,使斯密創造了一門重要的學問——政治經濟學。實際上,經濟學這門學問的基礎,就建立在人性的本質是交換這一回答之上。

在人類發展史上,是黑格爾最為深刻、動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他的回答石破天驚,改變世界。

黑格爾說,人的本性就是政治性。

他說:我不知道動物之間是否存在交換,但卻可以肯定——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群動物在開會討論政治問題。我們知道的是——只有人,才能因為一個共同的議題而聚集在一起討論、爭論;也只有人才能為政治議題團結在一起,與另外一批信念相左的人,產生衝突、發生鬥爭。

在這一點上,亞里士多德是正確的——亞里士多德說過:城邦是政治共同體,人是政治性的動物。

黑格爾還說:與動物不同,人,是唯一一種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死亡的動物——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必死性,這是人區別於動物之所在。

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對於死亡的意識。

什麼是辯證法?辯證法是否定,是自我否定、自我革命,這種自我否定和自我革命的辯證法,就基於人對於死亡的意識。

何謂人類?

人是能夠自覺意識到死亡,從而能自由地把握和處置生命的一種存在。正是基於這樣的自覺意識與自由意志,人——也只有人,才能主動地把生命置於危險境地,從而使自己區別於動物。

弱肉強食,求生至上——這是動物的本能,而“為了真理而鬥爭”,為了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才是人性,是人區別於動物之所在。

什麼是人性?就是把政治生命,把對真理的追求,看得比生命更寶貴。人性就是政治性。

什麼是革命?革命,就是為了真理,而不惜否定和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黑格爾所說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否定,是辯證法的實質——因此,列寧方才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革命的代數學。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我想,這就是李大釗、蔡和森、向警予乃至劉胡蘭面對屠刀時,要告訴後人的問題。

這意味著什麼?

在魯迅的《藥》裡面,在紅眼睛“阿義”們那裡,這些詩句,無非是瘋子說的話。而黑格爾卻說,這是隻有人才能說出的話,每一字,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就是這些話,劃出了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

什麼是自由?

作為人的本性,自由意味著:人是能夠自覺意識到死亡,從而能夠主動、自由地處置自己生命的一種存在;自由意味著:人是唯一一種為了真理、為了信念而寧死不屈、飛蛾撲火的存在;自由還意味著:人是為了真理、為了信念,可以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一種存在——無論是倒在戰場上、敵人的槍口下,還是選擇從容自殺。

正是面對著這樣的自由,正是面對著這樣的人,這樣光輝的人性,尼采方才這樣高呼——“人性的,太人性的”。

正是思考著這樣的自由,正是讚美著這樣的人性,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讀《倫理學原理》批註中方才這樣說:“利精神在利情與意,如吾親愛之人吾情不能忘之,吾欲救之則奮吾力以救之,至劇烈之時,寧可使自己死,不可使親愛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洽,吾意始暢。古今之孝子烈婦忠臣俠友,殉情者,愛國者,愛世界者,愛主義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

(三)中國革命之根本意義:中國精神與政治的現代化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傳統中國轉變為現代中國,其關鍵點在哪裡?

中國的現代程序,被理解為追求現代化的程序。

現代化,中國搞了一百年,今後一百年還要繼續搞。

現代化有多種——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都是現代化。但是,最根本的現代化,乃是政治的現代化。

什麼是政治現代化?

要造成政治現代化,關鍵就在於:產生這樣一種特殊的中國人——他們立志為了真理而鬥爭,正是透過他們不屈不撓的努力,透過他們慷慨悲歌的犧牲,正是這些立志“為了真理而鬥爭”的人們,使得一個過去幾千年不講政治的民族,學會了思考、開會、討論、演講、辯論與思想路線鬥爭。正是他們,以自己身體力行的光輝的範例,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講政治、愛政治、懂政治,乃至把政治生命置於崇高境地的民族——使得我們這個民族,以一個為了真理而鬥爭的英雄民族的形象,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而從根本上擺脫了那種被人看不起的動物的狀態。

什麼是中國革命的意義?

中國革命根本意義就在於,它推動了中國精神與政治的現代化——以向死而生的方式。

偉大的中國革命的不朽功績,是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真理性的民族,一個為了真理而鬥爭,不惜犧牲生命、不惜打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條槍也要戰鬥下去的民族——1949,五星出東方,正是因為這一切,毛澤東方才這樣自豪地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四)時代問題:政治現代化的退化

那麼,究竟什麼是我們時代的問題,什麼是我們自己面臨的問題?

我們自己的問題就在於:在追求經濟現代化、治理現代化、各種名目的現代化過程中,無視了政治的退化、精神的退化、政治現代化的退化。

我們時代的問題就在於:在一個思想淡出、學術淡入的時代,在一個不談主義、要談問題的時代,在一個真理被生存終結的時代,在一個政治被“行政管理”弱化的時代,在一個為了飲食男女而奮鬥的時代,在一個為了日常生活而競爭的時代,在一個為了出人頭地而勾心鬥角的時代,“為了真理而鬥爭”“要為真理而鬥爭”這種話,是難以理解,甚至是不可理解的。所以,我們看不懂李大釗、看不懂向警予、看不懂抗美援朝、看不懂大慶,也看不懂大寨、看不懂錢學森、鄧稼先,我們看不懂爺爺和奶奶、看不懂父親和母親。

因此,就看不懂黑格爾、馬克思和毛澤東。

偉大也要有人懂。

“要為真理而鬥爭”——如果不能理解這句話,那就不能理解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國革命,就不能理解中國人民是怎麼站起來的,就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黑格爾還說過:主人為了真理而鬥爭,奴隸則為了活著而屈服。如果不能理解這句話,也就不能理解什麼是“砸碎鐵鎖鏈,翻身做主人”。

馬克斯·韋伯說過,如果現代化程序意味著政治的退化,那麼,在這個程序中進行“政治教育”,就是一個最為重要、最為迫切的課題。

而這個問題,不是透過一般意義上的“黨史學習教育”,就可以解決、能夠解決的。但是,儘管一次黨史學習教育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卻可以使我們去面對這個問題,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使我們從原理的角度,去重新思考什麼是政治,什麼是革命,去重估“為了真理而鬥爭”這句話的起源。

黑格爾說,當人不再為真理而鬥爭,而只是為了飲食男女而競爭,或者說——當著真理被作為“普世價值”被懸置起來的時候,真正的鬥爭就停止了;當政治被行政管理所替代的時候,歷史就將隨之終結。

與其說胡塞爾是用《現象學》告別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不如說胡塞爾企圖把真理作為“普世價值”懸置起來——這正如李澤厚所謂的“告別革命”,意味著一個不談真理、告別鬥爭的時代的降臨。

很多人說,這是後革命的時代,是後現代的時代,是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的時代。而實際上,黑格爾早就預言說,去政治化的時代、去真理化的時代,就將不會有人性,在歷史的終結處,也不會有所謂“最後一個人”。因為在那裡,人性將全面退化為動物性。

當政治不再是為了真理而鬥爭,人將退化為動物。尼采說,在那裡,勝利的是奴隸的道德。

四、“承認的政治”

“為了真理而鬥爭”,這句曾經響徹人類世界的口號,來自黑格爾哲學的基礎——為了爭取承認而鬥爭。

“為了爭取承認而鬥爭”這句話,是西方思想與哲學的精髓所在。

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哲學,只能發生在西方,只能發生在地中海文明之中。而且,這樣的哲學、這樣的思想,也只有放在地中海文明之中,它才能得到理解。

理由簡單——因為世界上幾個一神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都產生在西方,都發端於地中海地區。

所謂“為了爭取承認而鬥爭”,如果說白了,就是為了承認哪個神才是唯一的真神——為了這個問題而鬥爭。“承認”,就是讓世界承認——只有某一個神才是真的、唯一的神。西方漫長的宗教戰爭,實質上就是為了爭取對方承認、異教徒承認而鬥爭的歷史。

在中國人看來,為了這種空虛縹緲的事情殺伐不休,是天大的愚昧。但這就是西方各國的基本國情,是西方文明的獨特之處。不懂這個,就不會真正懂西方的歷史,更不會懂西方的政治。

承認什麼?什麼是“承認的政治”?

所謂承認,當然不是讓自己人承認,不是自己承認自己,而是讓敵人承認自己。所以,這種“承認”,只能透過鬥爭來實現,為了爭取敵人的承認而鬥爭——在這種“承認的政治”中,首先就預設了敵我關係。

不懂敵我關係,就不懂西方的政治。

毛澤東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僅憑這句話,施密特便讚歎說——毛澤東最懂西方,最懂西方政治,他是看穿西方政治實質的人。馬克思和毛澤東,是黑格爾之後,最懂黑格爾的人。

中國人一般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

所謂“承認的政治”,這樣的問題——幾乎註定不會發生在中華文明之中,因為中華文明不但反對“一神教”,且主張以寬容的精神對待一切宗教。孔夫子則更進了一步——“子不語怪力亂神”——中華文明的本色是寬容,中華文明的底色也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精神。

所以,當兩個文明初次相對、狹路相逢,便是墜入雞與鴨說話的陷阱,進而就變成迎頭相撞。

馬嘎爾尼訪華,下跪問題是被嚴重誇大了的小問題,真正的、根本性問題則在於,馬嘎爾尼告訴乾隆說:如果大清帝國承認大英帝國,大英帝國可以考慮承認大清帝國。

有人說,馬嘎爾尼這就是要平等,不過是要自由平等的貿易。而這完全是胡扯,因為馬嘎爾尼自己說得清楚、分明,他要的不是別的,而是“承認”。

關鍵在於,馬嘎爾尼意義上的承認是指什麼?英國究竟要乾隆承認什麼?當然不是承認平等貿易,馬嘎爾尼要的是:承認英國人的上帝是世界上唯一的上帝,而英國國王的特權,則是這個唯一上帝賜予的。

對中國人來說,這個問題並不關乎對錯,而是根本就不存在——因為那個上帝、那個“唯一的神”本身就根本不存在。

於是,乾隆的回答極為精妙:大清帝國無疆無界,不需要任何人的承認,自然也沒閒工夫承認你那個上帝是唯一上帝,什麼承認不承認,如果我不認識你、不承認你、不評價你、不搭理你——你能把我怎麼樣?

寒山問拾得,如果有人侮你、罵你、欺你,你該如何?拾得的回答是:你且避他、容他、不搭理他,過一陣你再看他。

這就是乾隆的態度,是中國的智慧。

不認識你,不搭理你,不評價你,不承認你,這是我們的自由。我大清帝國難道還沒有不搭理你的自由嗎?你難道還能干涉我這種“不承認”的自由嗎?

中國人有中國人理解的自由,西方人有西方人理解的自由。這兩個自由不是一個自由,山不是那道山,梁也不是那道梁。

承認的政治,不發生於中華文明之中。

與其說乾隆的這種說法是閉關自守,還不如說中華文明是講寬容的文明,這種講寬容的文明,拒絕把鬥爭絕對化。

中國有一種自由,就是不搭理你的自由。這種自由,不必透過黑格爾所謂“為了承認的鬥爭”而達成。可惜,西方人不能理解這種自由,這不是西方的思路。西方的思路,西方的政治,就是為了爭取敵人的承認而鬥爭,你不承認我,你就是我的敵人,因此,我就要打你。

西方的政治裡沒有寬容二字,沒有“和而不同”這種說法,西方文明的底色就是鬥爭。那麼多人口,不鬥行嗎——毛主席的這句話,最適合於西方。

在雞與鴨對話不歡而散之後不久,英國就悍然打了中國,而且,還把大清王朝打敗了、打慘了。

中國人痛定思痛,於是,發明了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

關鍵是中國什麼落後、何以落後。

我們的前人說了,所謂落後,從根本上說,就是“國家”落後,內部是一盤散沙,對外打不過外國人。

所謂落後,首先是中國的國家能力不行。而國家能力不行,不是指沒有錢、沒有人,而是指中國的國家不是鬥爭工具,而是安撫天下的朝廷。大清帝國,不是西方現代那種民族國家——不是為進行民族鬥爭而建立的戰爭動員型國家。

什麼是國家?什麼是現代民族國家?

黑格爾說,國家是在大地上行走的上帝。意思就是說:國家是為了推行西方一神教而鬥爭的暴力工具,國家是進行民族鬥爭的工具。

啟蒙運動之後,西方文明在鬥爭向度上,又進了一步。西方的“鬥爭哲學”再升一級——從為了一神而鬥爭,變成了為了真理而鬥爭。

至於什麼是真理,法國大革命已經說了,自由、平等、博愛,這就是真理,就是世界精神,就是普世價值。拿破崙以真理的名義橫掃歐洲。黑格爾說,拿破崙就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

當一個民族代表真理,它就有義務和責任去維護民族的利益,因為這就是在世界上實行真理、推行公理。

當真理與國家相結合,真理才是真理,國家也才是真正的國家。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與其說是遇到了沒見過的國家,不如說遇到了沒見過的“真理”。陳寅恪說,近代以來,中國不但能力不行,而且道路不通,不但打不過西方,而且中國固有之價值,在自由平等博愛面前,被駁得理屈詞窮、啞口無言。中國計程車大夫既然不再代表真理,於是,就只能像王國維那樣去跳湖。

在實力鬥爭中失敗,在思想、理論、意識形態鬥爭中理屈詞窮,後一種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是全面的失敗。

於是,先進的中國人發生覺悟,覺悟到——中華文明中什麼都有,就是缺乏鬥爭精神,缺乏鬥爭哲學,缺乏以鬥爭為基礎的政治意志。

馬克思主義改變了中國,首先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鬥爭哲學。魯迅說,馬克思主義是最明快的哲學,這個所謂“明快”,就在“鬥爭”二字。毛澤東青年時代說過,我讀了三本北大馬克思主義學會翻譯的書,其中就讀出了四個字——階級鬥爭。

黑格爾是馬克思就讀的柏林大學法學院的院長,馬克思是黑格爾的學生,他把黑格爾的鬥爭哲學全面升級了——馬克思的巨大貢獻,就是發展了黑格爾,《法蘭西內戰》把西方民族國家互相之間的“外戰”,發展為“內戰”,馬克思把國家之間為了真理而進行的鬥爭,或者說為了爭取“承認”而進行的鬥爭,變成了國家內部的階級——特別是無產階級為了爭取承認——為了爭取階級權利而進行的鬥爭。

馬克思就是從這個角度,發展了黑格爾的政治哲學和國家學說,他把黑格爾的現代民族國家,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

到了列寧,算把馬克思和黑格爾的政治哲學從根本上完善了。列寧所說的國家,因此有了兩個敵人,一個是外部的民族敵人,一個是內部的階級敵人。國家因此也有了兩個任務:進行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列寧的《國家與革命》,把西方的鬥爭哲學,發展到了極致,但也達到了一個邊界。

反帝反封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走俄國人的路”,中國革命是照著馬克思主義鬥爭哲學,照著列寧主義學的。

中國革命自己的路在哪裡?

直到西方的鬥爭哲學,出現了邊界。

五、邊界和邊區

康德說過,思想之所以是思想,哲學之所以是哲學,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為它是有邊界的——離開了時間與空間,就是離開了邊界;沒有了邊界,離開了邊界,那就是虛無。

所謂“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源,不在別的地方,就在這裡——就在於沒有邊界。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真理,既然是真理,那它就有邊界。

西方的哲學是鬥爭的哲學,這是西方最厲害的地方。但是,真理搞到極端就是謬誤,鬥爭哲學越了界,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走向虛無。

馬克思主義是鬥爭的哲學,但是,鬥爭不是沒有邊界,關鍵是鬥爭的邊界在哪裡。

而勇敢地越過了馬克思主義鬥爭哲學這個邊界的人,是斯大林同志。

正是斯大林同志,使得西方的鬥爭哲學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走向了虛無——他不但把國家理解為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工具,還“創造性”地把國家和政權“發展”為階級內部、政黨內部鬥爭的工具。

斯大林這一點,不但遠遠超出了黑格爾的想象,更超出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想象,而西方的“鬥爭哲學”正是從此一躍出界,走向反面。

布哈林臨終前說:同志們,請記住——在你們向著舊世界鬥爭的旗幟上,也有我的鮮血。

斯大林整托洛茨基、布哈林,就是用無產階級專政來對待無產階級和黨內同志,肅反就是他的發明。它所造成的,就是共產主義陣營裡的虛無主義。

蘇聯最終垮臺,就是因為這種虛無主義。

斯大林有過偉大的貢獻,但是,此人在思想上有什麼貢獻?

毛澤東後來的《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概括說:斯大林的貢獻,就是搞形而上學,違背辯證法,而且還教會了很多人搞形而上學,違背辯證法。

什麼是思想?思想首先是劃分,是正確地劃分,是細緻地劃界。斯大林同志不太懂這個,毛澤東說,斯大林康德哲學不過關,德國古典哲學不過關,因為德國打了敗仗,他就連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看不起了。

民族鬥爭、階級鬥爭有邊界——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就是毛澤東。毛澤東的洞見,見諸《毛澤東選集》中的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在這篇文章裡,毛澤東固然提出——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通篇講的,是如何區分敵人、朋友與同志,而正是這種區分決定了鬥爭不是一概的,鬥爭的方式也不是一概的。

如果左中右一起打,打了敵人打朋友,打了朋友打自己,這種鬥爭哲學,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這不是馬克思主義,這是歷史虛無主義。

正確地區分、細緻地劃界——這才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之要害。

正確地區分、細緻地劃界——這是康德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最厲害的地方,這也正是毛澤東超越了斯大林的地方。

中國共產黨系統地犯“左”的錯誤,是從六大開始,最集中地表現是六屆四中全會王明上臺。所謂“左”的錯誤的實質,就是階級鬥爭擴大化、鬥爭無邊界,把鬥爭的目標,轉向了整黨內和階級內部的“敵人”。

中共六大決議,根據斯大林的主張進行肅反,殺了毛澤東井岡山的戰友王佐、袁文才,毛澤東只能忍氣吞聲。六屆三中全會,王明、博古進行黨內鬥爭,打擊了瞿秋白,毛澤東無力干預。江西蘇區時代,特別是寧都會議之後,毛澤東本人日益成為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物件,他也只能默默忍受。

“打了左派打右派,打了右派打中派,總之是左中右一起打”——自中共六大以來,毛澤東所處的環境,共產黨所處的環境,就是如此。在這樣的環境裡,偉大堅強、聰明睿智如毛澤東,他也無能為力,道理很簡單——就因為個人很難改變大的環境。

進而言之,六大以來的國際、國內和黨內的環境,造成了共產黨和中國革命者的一種性格,而這種性格,《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裡說得一清二楚——那就是“極左”。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形成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更把這種性格,定義為“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性”,所謂“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性”的表現,一個是急躁與極端,期望革命迅速勝利,一個則是小集團主義的爭權奪利。

這個概括是極為深刻的。

造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從根本上說,在於歷史和時代的殘酷性,在於鬥爭的極端複雜和嚴酷性。正是這樣極端的環境,迫使人走極端,也迫使人們的思想,走向自己的反面。

平心而論,在一個血流成河、淚流成海的時代,不鬥爭,就是死,而在鬥爭中做到不走極端,這確實是難以做到的。

什麼是“左”?魯迅說,就是“革命的虛無黨”。

今天的人們常說魯迅不寬容、狹隘、愛罵人,而且多疑,而魯迅活著的時候卻說,他“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推測中國人,然而還是不料”——我想,如果我們身處魯迅的時代,如果我們就處在他那樣嚴酷的環境下,也許,我們就會理解他的極端、好鬥、多疑與狹隘。

20世紀的革命者、先覺者,難免都是多少有些極端的人,並非只有湖南人是“犟驢子”,也不是隻有湖北人多疑——極端,就是中國革命曾經的性格,在那樣走投無路的時代,革命者中,難得有不走極端的人,難得有真正懂得辯證法、堅持辯證法的人,毛澤東固然曾經是一個。但是,毛澤東卻是少數之中的少數,在到達陝北之前,在革命者的隊伍裡,真的很難找到幾個具備毛澤東這種性格的人,毛澤東自己,也真的很難找到與他性格相近的人。

人們常說——不吃辣子不革命,這是毛澤東的名言,也是他的性格,但是,在革命隊伍裡,比他更好鬥的,大有人在,那些莫斯科來的斯大林分子,尤其如此。在井岡山,在蘇區,在長征路上,毛澤東九死一生,那時,他算是被“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們鬥慘了、整慘了。

一直苦悶,一直感到環境不好,一直痛感無人能夠交心、談話,推心置腹,是因為他一路捱整。

直到紅軍長征到陝北。直到他遇到了劉志丹、習仲勳、高崗,直到他在千鈞一髮之際,把這些人從肅反的火坑裡拉出來——從此,毛澤東心情大好。

毛主席來了,晴了天。從此,共產黨的革命晴了天,走向天高地闊的陝甘寧,毛澤東詩興大發: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

站在黃土高原,毛澤東終於復活了——青年時代那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澤東,又回來了。

什麼叫落腳點,什麼叫轉折點?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之後,其最根本的改變,就是環境的改變,所謂的環境,不僅是指此地天高地闊、地廣人稀的自然環境,而且是指人的環境,是指由陝北性格造成的人文環境。

陝北人有其獨特的性格,那是兼具草原的奔放與中原的保守為一體的性格,是兼具高原的自由與黃土的侷促為一體的性格。這兩種看似截然對立的東西一旦混合起來,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不走極端。

陝北的革命者,是有著這樣一種特殊性格的革命者,他們不乏理想,但卻更為實際,熱愛鬥爭卻又重視人情,堅強但又寬厚,思想很現代,但卻看起來土裡土氣、土頭土腦——陝北的性格,就是這樣充滿了辯證法。

辯證法,這是中華文明最好的東西,也是在中國西部儲存的最頑強的東西。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革命是鬥爭,陝北人當然也好鬥,但是,陝北人卻很少鬥自己人,為什麼?

鬥爭止於鄉黨,這就是秦政法,是商鞅為子孫後代設立的法的邊界——怯於私仇,勇於公斗。

“百代都行秦政法”——毛澤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陝甘寧,重申了這一點。

陝甘寧是邊區,但是,它更是一個“邊界”,是個思想的邊界。

在這裡,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這樣告誡中國共產黨說:同志們,大家不要看不起這個邊區,正如他告誡我們黨——思想和真理不能沒有邊界,而斯大林犯的錯誤,就是鬥爭無邊界,這種錯誤,中國共產黨不能再犯。

什麼是邊界?怎麼叫有邊界?

這個邊界就是:在無產階級內部,在革命者內部,在共產黨內部進行鬥爭,不能採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方式,而鬥爭的範圍,不能無限擴大,革命鬥爭不能超出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範圍。而在階級內部,在黨內,必須採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必須採用團結—批評—團結的方式——這是毛澤東的覺悟,或者說,是他反覆捱整之後,產生的覺悟。

關於真理與錯誤,毛澤東說:有人說我萬歲,本人今年52歲,我犯過許多錯誤,在共產黨內,沒有犯過錯誤的人,可以說是一個都沒有。犯錯誤有一個好處,就是知道去改正錯誤。因此,我們的方針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當鬥爭與寬厚結合在一起,當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當南方與陝北結合在一起,當現代與傳統結合在一起——它才表現為中國革命的成熟。

當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與中華文明的包容精神辯證地結合起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華文明的優秀成分結合起來。

真正的成熟,是思想的成熟——對於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文明來說,就是如此。

走向成熟,極為艱難。

苦難輝煌,反覆多次。

第一需要有思想;第二需要敢於為思想、為真理而鬥爭、而犧牲;第三,需要清醒地思想,需要具體地、細緻地、辯證地思想——需要為思想劃出具體的、細緻的、辯證的邊界。

重訪陝北,重訪中國革命,我們能想到什麼?

我想到了在陝北窯洞裡寫作,在黃土高原上演講的毛澤東,想到了毛澤東思想,究竟在什麼意義上被稱為“思想”。

我當然想把這種“血的哲學”講出來,但在一本小冊子裡,這顯然是做不到的。有一兩個人能因此而會心,有所感悟或感同身受,我的努力,就算沒有白費。

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彷彿煤的形成,真正的“乾貨”,不過是那麼一小塊而已。

還是開頭的話:

下筆萬言,離題不啻千里。

即使滿紙荒唐,也不妨姑妄聽之吧。

鋤禾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本小冊子是野草,其中有幾顆豆苗,只有天知道。

由它去吧!

陝北與中國革命


作者簡介:

韓毓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重讀毛澤東,從1893到1949》《龍興》等。作品曾獲2018年“中國出版政府獎”,2014年和2018年“中國好書獎”,第八屆、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8年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文學獎等。著作已被翻譯為英語、日語、俄語、德語、義大利語、荷蘭語、尼泊爾語等多種語言。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徐吉鵬 冶曉琳(實習)

分類: 體育
時間: 2021-11-20

相關文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盤點NBA歷史上最難打破的10大紀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盤點NBA歷史上最難打破的10大紀錄
競技體育的魅力之一就是超越極限,突破自我的成就感與興奮感,在NBA聯賽中,有些前人創造的紀錄卻難以打破,令人心生嚮往,由於篇幅有限,盤點筆者認為NBA10大最難以打破的紀錄,排名不分先後. 73勝9負 ...

NBA歷史上哪些球隊在選秀大會上同時擁有兩個前三選秀權?

NBA歷史上哪些球隊在選秀大會上同時擁有兩個前三選秀權?
拿到高順位選秀權是擺爛成功的第一步,當然了高順位選秀權越多越好,尤其是排名前三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籤,NBA前十巨星裡除了科比以外幾乎都來自於這三個順位,所以重要性可想而知!那NBA歷史中有沒有球隊在同 ...

盤點NBA歷史上各順位成就最高的人「前十五順位」

盤點NBA歷史上各順位成就最高的人「前十五順位」
狀元秀:勒布朗-詹姆斯,2003年,克里夫蘭騎士隊 個人喜好問題,不接受反駁,相比很多前輩,老詹還有衝擊很多記錄的可能. 候選人:鄧肯. 榜眼秀:比爾-拉塞爾,1956年,聖路易斯老鷹隊 在紅衣主教奧 ...

盤點NBA歷史上最差交易,一球隊成就勇士,雄鹿拱手相讓5個總冠軍

盤點NBA歷史上最差交易,一球隊成就勇士,雄鹿拱手相讓5個總冠軍
nba歷史上就有過不少虧到家的交易,不但是球隊元氣大傷,更是直接鎖死了通向總冠軍的大門. 諾維斯基在1998年第一輪第九順位被雄鹿選中.然後和19號位上的帕特加里蒂被雄鹿交易,換來了小牛隊的六號新秀羅 ...

盤點NBA歷史上最強的八位狀元,因沒有抽到狀元籤主教練直接退役

盤點NBA歷史上最強的八位狀元,因沒有抽到狀元籤主教練直接退役
第八位答案艾弗森.作為nba歷史上最矮的狀元,艾弗森身高只有183cm.這身高在普通人裡算高了,但是在nba無疑就是矮人.然而答案卻力壓科比,雷阿倫成為了選秀大年1996年的狀元,那就是他驚人的身體天 ...

巔峰期持久穩定!盤點NBA歷史上獲得10次以上最佳一陣的超級巨星

巔峰期持久穩定!盤點NBA歷史上獲得10次以上最佳一陣的超級巨星
在NBA聯盟中,每個賽季都湧現出非常出色的球星,給球迷奉獻一場場饕餮盛宴,為自己贏得榮譽,最佳陣容是用於表彰NBA常規賽中表現最好的球員的一項榮譽,最佳陣容一陣總共5個名額,是常規賽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檔 ...

詹姆斯連續17個賽季25+場均得分,在NBA歷史上是什麼水平

詹姆斯連續17個賽季25+場均得分,在NBA歷史上是什麼水平
儘管上賽季的勒布朗-詹姆斯場均出場33.4分鐘已經創造了個人18年NBA生涯的新低,但是他仍然在45場常規賽裡以51.3%的投籃命中率場均得到25.0分7.7個籃板7.8次助攻的資料.詹姆斯已經連續1 ...

無法超越的傳奇 盤點NBA歷史上6項永遠無法打破的紀記錄

無法超越的傳奇 盤點NBA歷史上6項永遠無法打破的紀記錄
#這就是灌籃#競技體育的魅力就是在極限中突破自我,從而創造人類奇蹟,NBA至今73的歷史誕生了無數令人歎為觀止的超級紀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NBA歷史上無法被打破的紀錄.排名不分先後. 喬丹(10次 ...

盤點nba歷史上那些“打不過就加入他們”的巨星

盤點nba歷史上那些“打不過就加入他們”的巨星
厄爾.門羅 1971-72賽季巴爾的摩子彈→紐約尼克斯 1967年被子彈隊在第二位選中的厄爾.門羅,從一開始就和球隊並不合拍.當年子彈隊的意中人本來是來自普羅維登斯的吉米.沃克,可他們在猜硬幣的過程中 ...

絕對進攻!盤點NBA歷史上最強進攻陣容,庫裡入選,喬丹無懸念

絕對進攻!盤點NBA歷史上最強進攻陣容,庫裡入選,喬丹無懸念
NBA比賽的勝負由得分高低要判定,因此歷史上的超級得分手異常受人喜愛,一次扣籃,一次三分.一次後仰跳投,都能讓比賽局勢瞬間反轉,下面分享心目中最強進攻陣容五人組. 控衛 斯蒂芬.庫裡 如果是魔術師約翰 ...

NBA歷史上這5位狀元,即使重選100次,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地位

NBA歷史上這5位狀元,即使重選100次,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地位
NBA歷史上這5位狀元,即使重選100次,也動搖不了他們的地位! 要知道在NBA的每年選秀大會當中都會有非常厲害的球員,能夠以狀元籤被球隊給選中也是非常厲害的球員,在身體素質的各個方面和能力上肯定要在 ...

天賦異稟!盤點NBA歷史上的天賦怪獸

天賦異稟!盤點NBA歷史上的天賦怪獸
天才是什麼?"99%的努力+1%的靈感",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句話,可大家估計沒注意到後半句話,其實更重要!"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quo ...

進攻只值底薪 防守能拿2000萬,NBA歷史上這4位就是這樣

進攻只值底薪 防守能拿2000萬,NBA歷史上這4位就是這樣
進攻肯定比防守重要,因為最好的防守是沒辦法限制最強進攻的,NBA歷史上頂級巨星,進攻端實力都強.但是有些球員是劍走偏鋒,他們的進攻是真不行,要靠進攻拿工資,那隻能是底薪.但是如果靠防守拿工資,那200 ...

NBA歷史上與“一人一城”失之交臂的傳奇,誰更可惜?

NBA歷史上與“一人一城”失之交臂的傳奇,誰更可惜?
科比-布萊恩特.蒂姆-鄧肯和德克-諾維茨基等人在NBA締造的"一人一城"的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隨著NBA抱團之風盛行,這樣的故事恐怕會越來越難看到.球星不能"終老一支球 ...

科比81分屠龍神蹟,才是NBA歷史上難度最大的單場得分表演

科比81分屠龍神蹟,才是NBA歷史上難度最大的單場得分表演
說起單場得分記錄,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1961-62賽季張伯倫的單場100分,以及2005-06賽季科比的81分屠龍. 那麼張伯倫和科比,到底誰才是最極致的得分手,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假設和資料,來還 ...

人類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人類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歷史上五次能源大危機 我們整理了歷史上能源危機爆發過四次,前期能源危機主要還是由原油為主導,但是從2019年開始由於石化企業的生產原料輕質化,天然氣的能源危機也開始. 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運戰爭, ...

生涯場均50/40/90有多難?NBA歷史上只有9位球員能夠接近這項指標

生涯場均50/40/90有多難?NBA歷史上只有9位球員能夠接近這項指標
不管NBA有多少偉大的得分手,他們最重要的只有兩種東西,效率和穩定性,球隊和教練不需要一個30次出手換來25分的球員,因為聯盟裡誰都可以單場拿下20分.30分,角色球員同樣行,不過他們欠缺的是效率以及 ...

理性分析,NBA歷史上哪個位置 歷史第一和第二差距最小?

理性分析,NBA歷史上哪個位置 歷史第一和第二差距最小?
NBA馬上就75週年了,這期間出現的巨星太多了.籃球場上是5個位置,中鋒,大前鋒,控衛,分衛,小前鋒.不管是媒體還是球迷,都有自己心中的各位置歷史第一人,當然,肯定是專業媒體更有權威性.那在歷史上,N ...

騎士擁有NBA歷史上最多首輪籤,詹姆斯、歐文、維金斯都在名單上

騎士擁有NBA歷史上最多首輪籤,詹姆斯、歐文、維金斯都在名單上
單是在過去九年裡,騎士就拿到了九個樂透籤,其中有三個第一順位還有一個三順位加上兩個四順位兩個五順位和一個八順位,憑著這些手牌或許你會覺得他們能打造一支王牌之師,擁有相當強大的競爭力,至少隊伍中也會有許 ...

理性討論,詹姆斯在nba歷史上到底屬於一個什麼水平的運動員

理性討論,詹姆斯在nba歷史上到底屬於一個什麼水平的運動員
在21世紀之初,基本還是一支球隊一個球星的樣子,主動抱團的現象很少,所以當加內特.皮爾斯和雷阿倫聚首波士頓的時候,我就不喜歡看了.後來熱火三巨頭波什.詹姆斯.韋德抱團,籃網組成加內特.皮爾斯.德隆.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