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鐵路是我國第一條自建幹線鐵路,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京張鐵路之所以選擇張家口作為終點,其中有著深刻的軍事、政治、經濟原因,這不是一種機緣巧合的偶然,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1909年,郵傳部在有關修建西北鐵路的奏摺中是這樣寫的:“西北路線,關係地利國防,尤須力圖建設。唯須造端腹地,漸及邊陲,庶經武通商,相資為用。”提出修建京張鐵路的兩個重大理由,一是經武,二是通商,而統領二者的是政治。
首先,從軍事上看,當時的張家口已經成為察哈爾八旗與宣化、大同的中心,以“經武”為己任的京張鐵路的終點定於張家口的合理性不言而喻。
其次,從經貿上看,當時的張家口已經成為長城沿線最重要的商埠。從明朝隆慶五年(1571年)開始,張家口就成為長城沿線蒙古與明朝之間最大的馬市,而當時宣化、大同雖然為一鎮首府,但卻並不是馬市所在。到了清朝,張家口又成為張庫商道的起點,其經貿地位更加突出,並開始有了“皮都”的美譽。
再次,從政治上看,當時的張家口與宣化、大同相比,已經成為後起之秀。特別是清朝末年在邊疆設立行省的籌劃中,張家口作為察哈爾的中心,已經無可替代。
百年前,清水河畔的橋東區是大片的農田,這裡的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京張鐵路終點站選址橋東並通車後,以怡安街為輻射帶動,商賈雲集,張家口近現代商業迅速發展壯大。(記者曹秦雨整理)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