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糖尿病所困擾,而糖尿病的治療大都是以西藥為主。
遠志曾被患者諮詢過,“中藥可以治療糖尿病嗎?”
當然可以,因為古人也會得糖尿病啊!
漢代的著名文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眾人皆知,
“我多長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詩中提及的“長卿病”,和後文的“肺枯渴太甚”相呼應,說的即是“消渴”。
那為何稱之為“長卿病”呢?因為司馬相如,字長卿,嗜酒如命,飲食不節,患有消渴。
又因為司馬相如曾在四川臨邛(今邛崍市)做過官,因此,後人也有將“消渴”稱為“臨邛渴”。
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也有消渴症的煩惱,“嗟子久抱臨邛渴,便欲因君問釣磯”。
可見,糖尿病並非只對當代人不友好,對古人亦是如此。
然而,古人並無二甲雙胍,更無胰島素,那古人是如何來降糖的呢?
中醫沒有血糖這個概念,中醫稱之為消渴症。早在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在方書中將消渴症分為上消、中消、下消。
然,有的人口渴至極,即便是一連喝了好多杯水,仍覺口渴,此外,老容易餓,吃點吧,好一些,可沒過多久又餓了,可能有人說這就是中消,其實與其說是中消,更像是胃消之證。
而胃消之證,大都因過量的食用了肥甘醇濃之味,簡單說,就是飲食缺乏節制,毫無忌口,最終而生內熱,體內津液乾涸,內水有缺,不得不求濟於外水,所以有了口渴想喝水的感覺。
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然肺因胃火旺盛而失通調水道之功,喝下去的外水,難以上輸於肺,自然只能向下走,喝得多也尿的多。
其實吧,胃火也好,口渴也罷,還是源自體內腎水虧虛,腎水充足,則可制火。
既知病機,治療方法也呼之欲出了:當大補腎水而兼瀉胃火,腎水生而胃火息。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滋腎陰而降胃火,治療消渴症之胃消的方子——閉關止渴湯,出自清代名醫陳士鐸的《辨證錄》。
閉關止渴湯∶麥冬、玄參、熟地、石膏、青蒿。
麥冬味甘,性微寒,入胃經,善益胃生津,清熱潤燥,以養胃陰、生津液之功殊長,不論是熱傷胃陰之口渴,抑或是熱病津傷之腸燥便秘,都可以用一些麥冬來調理。
麥冬入肺經,具有養肺陰,清肺熱,潤肺燥而止咳之功效,既可治療燥咳痰黏,又善治療肺腎陰虛之勞嗽咳血。
除此之外,麥冬還入心經,有養心陰,除煩安神之效,陰虛有熱所致的心煩失眠也好,邪擾心營,身熱煩躁也罷,麥冬不失為治療此類症狀的一味良藥。
《別錄》:“主療虛勞客熱,口乾燥渴。”
《本草拾遺》:“去心熱,止煩熱。”
《本草正義》:“其味大甘,膏脂濃郁,故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
麥冬
玄參味甘苦鹹,性寒,入肺、胃、腎經,功善滋陰降火,生津潤燥,
配伍上地骨皮,可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配伍上麥冬、五味子,可用於治療內熱消渴,
配伍上生地、麥冬,就是我們常說的增液湯,可用於治療津傷便秘。
《品彙精要》:"消咽喉之腫,瀉無根之火。"
《綱目》:"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
玄參
熟地為生地經酒燉或酒蒸後而得,味甘厚,性微溫,色黑而質地柔潤,
中醫講,腎五色主黑,由此,黑色的藥材也更易入腎經,
熟地功善補血而滋陰,益精而填髓,為滋補肝腎陰血之要藥,但凡是血虛、腎陰虛或是肝腎精血虧虛所致的各種證候,用點熟地準沒錯。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熟地
石膏是一味大寒的藥材,善清瀉裡熱,主入肺、胃經,為清熱瀉火之首藥,
不論是邪熱在氣分,抑或是邪熱在血分,都在石膏的射程範圍之內。
《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面板熱,腸胃中膈熱。"
石膏
青蒿味苦性寒,入肝、膽、腎經,氣味芳香,辛散苦洩,有退蒸除熱之效,多用於陰虛內熱,虛勞骨蒸,手足心熱,古人常單味入藥,若是配伍上知母、鱉甲等療效更佳。
青蒿
文末作一簡單總結,全方重用麥冬養益肺胃之陰,而息胃中火熱,為君;多用玄參、熟地以填腎水,腎水充足,則腎火難動,胃火亦自滅,為臣;少用石膏、青蒿而止胃火同為佐藥。旨在大補腎水,水旺則腎火安於腎,胃火自滅,頗具圍魏救趙之意。
然,此方多為寒涼之藥,脾胃虛弱者還須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