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雞冠山根據地基本情況
根據地地點:東北抗聯雞冠山密營群位於黑龍江省興隆林業局所轄山區,松花江中游北岸,通河縣、木蘭縣境內。
佔地面積:核心面積500多平方公里,密營分佈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
建立人: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等
建立部隊: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
建立時間:1936年
歷史地位:是東北抗聯巴彥、木蘭、通河、慶安、鐵力、湯原等抗日遊擊區的戰略前沿和門戶,是北滿最大的抗日遊擊根據地,是北滿松花江兩岸東北抗聯對日鬥爭的核心,是1936年8月1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的通告發布地。是1937年趙尚志西征黑嫩平原的出發地。
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遺址群總體規模居全國首位
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遺址群規模巨大、體系嚴密。密營群面積大約500餘平方公里,分佈有小雞冠山簸箕掌密營,大、小轉山子密營,沙河沿岸密營,喊嶺前哨及火燒營種植區,糧食倉儲區,戰地醫院,傻子廟秘密聯絡點等,是集密營、軍事基地、後方基地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軍事設施,集中反映了東北抗聯對日鬥爭的整體戰略佈局。
——大、小轉山子軍事基地。大、小轉山子密營前後距離1000-1500米,分別由居住區、交通壕、戰壕、散兵坑組成,呈南北走勢。戰壕總長度1500餘延長米,交通壕1000延長米,散兵坑從山腳沿著等高線延伸到山上,數量20餘個。大小轉山子山腳下為居住區,有木刻楞、地窨子20餘處,散兵坑多處。每個地窨子可以駐軍10-50人不等,分為軍官營房和士兵營房。
——沙河沿岸密營遺址區。自南向北,沿著沙河河水流向大約20公里的沿岸,均發現木刻楞、地窨子、馬架子、馬廄等駐軍的遺址、遺蹟。密營達到100餘處,按其規模推算,駐軍至少2000人。說明該地曾是東北抗聯第三路軍抗擊日寇的核心根據地。
——儲藏區。位於大轉山子南部,共發現儲存糧食、蔬菜的地窖19個,每個地窖預計儲存糧食、蔬菜幾十噸左右,此處儲藏區可供給2000左右人過冬食用。
——種植區。位於沙河林場火燒營子附近,玉米種植、蔬菜種植等面積500餘畝地,分別由森林內種植區和大面積糧食種植區組成。隨著歲月流逝,雖然生長了大量的樹木,但耕種遺蹟仍然清晰可見。
——戰地醫院。位於沙河林場54林班山坳中。有房址10餘處,發現了手術刀、藥瓶、坍塌的石頭墳墓等。
——傻子廟秘密聯絡點。位於沙河林場十八米橋東側,是東北抗聯的秘密聯絡點。與蒙古山駱駝峰聯絡點、東興三合屯聯絡點,構成了東北抗聯第三軍雞冠山根據地的秘密交通體系。
——小雞冠山簸箕掌核心密營。位於小雞冠山西北三個山坳中,分別由營房、馬廄、散兵坑、哨卡、作戰工事組成,大小營房近百間。營房三面為戰壕和火力點、觀察哨,與轉山子陣地呈南北分佈,距離在5公里之間。
——騎兵區。雞冠山密營群發現大量馬蹄鐵和規模很大的馬廄。騎兵區主要分佈在沙河兩岸。
——後勤補給基地。位於雞冠山東側,初步認定是抗聯三軍六師、七師的後勤基地。
——迫擊炮營基地。位於簸萁掌後勤基地的東側。具史料記載時任迫擊炮營營長謝洪生,在1945年通河縣四六起義中犧牲。
——拱衛雞冠山密營群的外圍基地。初步認定為抗聯六師一團在此駐紮,位於雞冠山密營群東北方的白楊木密營。時任六師代師長王子陽的墓地就在該密營附近。王子陽是發現日軍731細菌部隊的第一人。
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群遺物品類多樣、數量居全國首位
目前已經發現的遺物多達6000餘件,可以分為十大類百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