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是廣東潮汕地區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裝飾手法,也叫“聚饒”或“扣饒”,在我國臺灣地區稱為“剪黏”,該工藝主要以繪畫和灰塑為基礎,選用各種顏色的精薄釉下彩瓷器剪取、敲製成所要表現物件的瓷片進行建築鑲嵌裝飾。
嵌瓷多用於祠堂、廟宇及民居“四點金”、“下山虎”等建築物的屋頂裝飾,重點應用部位為建築的正脊脊頭、脊背、脊側,垂脊的厝頭腳和山花,以點狀和條帶狀分佈為主。
潮汕嵌瓷,分為平瓷、半浮瓷和主體嵌瓷三種。平瓷是用草根灰打底後,用佛青畫輪廓再用有色瓷片嵌配成平面圖形,糖灰粘接。無瓷片的位置用二白灰覆蓋,施以彩色。平嵌手法在視覺上瓷面與灰面一樣平,圖形顯得整潔明快。半浮瓷製作也是先用草根灰打底,用佛青畫輪廓,以糖灰塑花鳥、人物等造型,圖案浮在坯上,再用大白灰塗抹底部空白,並根據白灰乾的程度適時染上色彩。最後在圖案坯體上用糖灰嵌貼瓷片,完成浮瓷雕塑造型。主體嵌瓷,以瓦片、糖灰、麻絲等材料,在屋頂或牆面等裝飾部位塑造骨架,再用草根灰加糖灰製作出灰塑模型,最後在乾的過程中以糖灰粘接上彩色瓷片,最後在瓷片上繪製線條。
工藝步驟要經過塑坯、剪饒、貼饒和微調四步。精細部位的製作,要把瓷片剪裁得細如牙籤,稍不注意就會弄斷,難度很大。而且,與泥塑不同的是嵌瓷人物臉部、手腳部位用灰塑表現,身體部分和衣服要用瓷片來表現,要一氣呵成,中途不能休息,如果灰太乾了,顏色就不容易進去,灰太溼了,顏色就不能用。最早嵌瓷師傅用瓷窯燒出的廢品經過剪裁後嵌貼為建築裝飾圖案。現在嵌瓷藝人因為廢料不夠,也選用一些成品的瓷器,剪成瓷片做嵌瓷。
嵌瓷的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吉祥如意的圖案內容佔據了是其核心內涵,同時融入了儒家思想影響,比如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忠孝節義故事。吉祥動物類,包括龍、鳳凰、禽鳥、麒麟、魚、鹿、羊、仙鶴等。戲劇歷史故事類,包括《郭子儀拜壽》、《桃園三結義》、《董永與七仙女》、《二十四孝》等。神話人物故事,包括《八仙故事》、《海神天后故事》、《嫦娥飛天》等。吉祥花果圖案,包括石榴、葡萄、牡丹、桃子、蓮花、卷草紋等。
嵌瓷工藝是匠人們巧奪天工的藝術創造。我國南方地區的琳宮梵宇、祠堂書院、樓堂館榭等公共建築屋頂多用此種工藝裝飾。由於瓷器料底極耐風化,很多嵌瓷古建雖經百年風霜洗禮,仍然呈色明麗,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