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產生了無數的民俗風情。但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舊的方式被忽視了。只剩下一些傳統,一些正在消失,不禁令人惋惜……
1. 祭祀灶神
根據古老的傳說,灶神會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過去一年中各家的所作所為。
中國人在廚房門口貼一副對聯,希望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為他們說好話。對聯上寫著:“說天上善行,地平和”。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華北地區)或二十四(華南地區)舉行祭祀儀式,之後人們享用美味的祭品,如糖餅、煎餅、和豆腐湯。據說灶神只有嘗過糖餅才會說每家每戶的甜言蜜語。
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搬進了沒有灶臺的現代房子,就像城市裡的人一樣,所以灶神儀式現在很少見了。
2. 沒有選擇特定日期就結婚
人們認為,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之間,神與人之間沒有什麼禁忌,在這些日子裡結婚是沒有必要選擇特定日期的。因此,大多數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過去常常在這些日子裡趕回家結婚。
現在春節是中國的公共假期,很多新人在春節期間結婚,不是因為沒有禁忌,也不是因為約會的吉日,而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空閒時間。
3. 臘月二十八的發麵
古語有云: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是發酵麵糰的時候。那時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過年的食物,尤其是饅頭。過去用酵母發酵的麵糰很快就壞了,所以人們要等到春節前兩天才發酵麵糰。
由於發酵粉、冰箱和麵包店的供應,這種習俗現在很少見了。
4. 臘月二十九的饅頭
農曆十二月二十九,老北京人準備過年的主菜,包括紅豆饅頭和紅棗醬。
正月初一至五月初,人們認為饅頭做飯是不吉利的,因此人們不得不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整週準備. 饅頭上通常裝飾著紅點,為春節增添光彩。
現在過年的時候買饅頭很容易,但是有紅點的就很少見了。
5. 春節早上開門鞭炮
在農曆新年的早晨燃放鞭炮
傳統上,每個中國家庭都爭先恐後地在農曆大年初一的中午 12:00 搶先燃放“開門鞭炮”。
也是一種傳統,先放一串小鞭炮,再放三串大鞭炮,象徵著舊年的響起,新的一年的響起。三聲鞭炮聲越響,來年的生意和農事就越好、越幸運。
現在中國很多大城市都禁止燃放鞭炮,所以只能在更多的省和農村地區看到這種習俗。
6. 過年不使用掃帚
在春節的第一天,有過年走親訪友、收好運錢的習俗。所以招待客人會產生很多垃圾。但是,在當天(或第二天)使用掃帚掃地、傾倒垃圾或潑水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民間除夕“大掃除”,作為告別過去一年的一部分,仍然是流行的習俗,但他們不想“掃除新年運氣”。
現在這種風俗在城市已經很少見了,但在農村的村子裡依然盛行。
7. 祭祀財神
人們有在春節的第二天(華北)或初五(華南)祭祀財神的習俗。祭祀儀式在商店或家裡舉行,以整隻豬、山羊、雞、鴨或活鯉魚為祭品,以求來年的好運。
民間傳說,財神是指五路神。五路分別是南路、北路、中路、西路、東路。
8. 大年初三不準出門
春節的初三,是民間傳說中的不祥之日。傳說紅狗是憤怒之神,遇到他的人都會倒黴。所以中國人在這一天既不拜年也不接待客人。相反,他們迷信地整天呆在家裡。
現代中國人破除這種封建迷信,在大年初三走親訪友。
9. 迎接灶神
如上所述,民間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將灶神送上天。春節的第四天,他們以燒香紙錢、燃放鞭炮、獻肉、水果等祭品迎接他的歸來。
相傳灶神歸來時,玉皇大帝會派另一位神祇巡視各家,所以也不宜在大年初四出門。然而,侄子當時被允許探望他們的姑姑。
現在中國人很少祭祀灶神,更別說從天上迎接他了。
10、送窮神
相傳窮人的神很矮很瘦,喜歡衣衫襤褸,喝粥。人家送他新衣服,他也是先撕,再穿。因此,人們不願在春節六日看到他衣衫襤褸地將他送上天堂。
唐朝(公元618-907年)民間祭祀貧民窟很流行,但現在幾乎沒有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