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學之二十餘年矣! 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
—— 答李翊書,韓愈
- 翻譯: 雖然如此,我學習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開始的時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東兩漢的書就不敢看,不合乎聖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
我的解讀:學會選擇古代書籍去讀,用有限的精力讀使自己受益最多的書籍!
- 讀古書要會選擇,而不是什麼書都讀,誰的理論都學!一個人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把天下的書都讀遍?只能學會有所取捨地去讀書,選擇經典,名著,聖人的著作去讀,所以雜書以及歷史上不出名的那些思想家的書沒有必要非讀不可!
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
- 我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書籍主要集中在三代兩漢時期,所以古人云: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這是有深刻的讀書經驗與體會在裡面的!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只要搞明白了三代兩漢的思想,後面時代的思想很多都是對這一時期的一種複述與延伸,歷朝歷代的思想家的文章著作,他們的很多見解都是來源於三代兩漢、諸子百家思想,其中許多觀點都是略同的,看來看去,那麼多的名言警句,實際上常會出現同一種看法!
我個人看書:首推三代兩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所以我個人看書,先看儒家四書五經,十三經,再看諸子百家,之後看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的著作,再之後就找一些歷朝歷代比較有名且評價很正面的思想家的著作,像明朝呂坤的著作等等!最後是其他國學名著!這大概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了吧!
讀書要考察一下它的歷史評價,對於觀點偏激,歷史上評價有較大爭議且負面的就暫時不要讀!
- 我很在意古代思想家的歷史評價,如果一個人在歷史上被評價為一個離經叛道之人,被評價為是個奇談怪論,獨樹一幟的人,這樣的人的理論我通常不會首先去讀,因為真正的真理是中和的,而不會是偏激的,也不會是感情色彩很重的!《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有明顯的感情傾向,或者對一件事情絕對肯定,絕對批判,或者有意識的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有失公允的去闡述一種看法,貶古而妄欲欺世!這樣的思想,通常是經不住古往今來的名家品評的,隨著時代的推移,這種思想必然會被逐漸淘汰出世間!
何為真正的傳世經典,傳世佳作?
- 是非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真正的經典必須要經得住悠悠之口的品評,經得住不同時代的檢驗,經得住歷史長河的考驗,經得住具體實踐的檢驗!最終才能在漫長的歲月的磨礪中得出一個屬於它的最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
結尾: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 當我們讀聖賢書讀得多了,見到的世面見得多了,就會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所以說孔子登上了東山,魯國就顯得小了,登上了泰山,天下就顯得小了!所以見過大海的人,再見到江河就認為它們算不上什麼“水”了!遊於聖人之門者,再看到世俗的學說,就很難再提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