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國運快速扭轉分化,新舊時代變革更替,競爭雙方攻守異勢,往往會發生場關鍵戰爭,這就是國運之戰。其對參戰的雙方影響巨大,或蒸蒸日上迅速崛起或落日餘暉苟延殘喘!大清和日本之間的甲午戰爭就是一場典型的國運之戰!
當今時期,經過建國後7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後40多年的發展積累,我國國運處於極速上升期,西方國家面對即將被趕超的勢態,也開始對我國進行全面打壓。從改革開放開始到現在我們苦心孤詣地維護國運,經過了百年的屈辱,歷史的天平終於向我們傾斜,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國運,要極富智慧的處理西方國家主動挑起對我國的打壓挑釁和製造的衝突,確保國運繼續蒸蒸日上。
待到完成對西方國家各個方面的全面趕超,完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我們就掌握了國家利益的話語權和歷史的主動權。
雖然此時非彼時,共和國同晚清也完全沒有可比性,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日本對晚清主動發起的國運之戰中感受下國運被惡毒打斷後痛苦可怕的後果!
清朝和日本同樣都是西方列強用船堅炮利撞開了國門,同樣恐懼到西方的先進和強大,開始了近代化的變革,而清朝比日本還更早的開始近代化,清朝自1861年開始洋務運動,日本自1968年開始明治維新,然而各自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日本明治維新在更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日本在加速軍事、工商業近代化的同時,一步步改革制度,積極扶植髮展資本主義建立內閣制,頒佈《帝國憲法》,最終形成了有濃厚的封建性與極具侵略擴張性的資本主義制度,還處心積慮一步步蠶食了大清的屬國琉球、朝鮮。最終於1894年舉全國之力對晚清發起了國運之戰。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4月17日,大清國全權代表李鴻章在日本馬關春帆樓同日本明治政府全權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晚清和日本之間的甲午戰爭宣告結束,戰爭雖然結束了,但一場戰爭和一紙條約對日本和晚清的國運,對大和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截然不同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條約規定:清朝割遼東半島(後因西方三國干涉還遼未能得逞),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清朝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掏空了大清,被莞爾小國倭寇日本打敗的屈辱感,也把“天朝上國”的迷夢給徹底打醒了,此後的大清支離破碎、任人擺佈,已屬於落日餘暉只能苟延殘喘。
原本經歷了洋務運動30多年的積累,可以在制度變革中逐步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甲午國運之戰後清政府永遠失去了自主權和主動權,在現有體制下只能任人擺佈,大清朝的國運被徹底打光。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了巨大利益,其國運加速上升,其國力迅速增強,其侵略野心極速膨脹,而後災難深重的幾十年裡,中華民族持續受到日本的侵略蹂躪,其根本因素均源於此時。
該條約同時讓西方列強真正看清了,大清是如此的外強中乾,虛弱得不堪一擊,隨後西方列強迅速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的肆無忌憚自然會直接引起愛國民眾的抵抗,這就隨後導致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清朝內部對於敗給倭寇小國日本,還簽訂瞭如此屈辱的條約,更加接受不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陸續上演。
中國此後60年內戰不斷,混亂不堪,徹底與時代發展脫軌。中華民族此後60年內災難深重,一切都在清朝輸了甲午戰爭之時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