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笑看人生。大家好,這裡是歷史通鑑學堂。
中國是一個古老神奇的國度,身為華夏兒女,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悠遠流長,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期也孕育了歷代的帝王首領。三皇五帝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那麼三皇五帝具體指的是哪些帝王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歷史通鑑學堂,走進三皇五帝的古代傳說。
所謂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農;而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民間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並不是指的真正的帝王,而指的是古代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尊稱他們為“皇”或“帝”。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三皇之一的燧人氏。歷史上有很多有關燧人氏的記載,燧人氏生卒年不詳,風姓,簡稱燧人,尊稱燧皇。燧明國也就是今河南商丘人,出生於商丘,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
那麼燧人氏這個名號是怎麼來的呢?一起往下看,“燧人氏”的名字始於古代傳說,其有名的事蹟是“教會民眾鑽木取火”,這一技術發明,使得遠古的人們不再依賴天然火取得火種。“燧”字表示的是取火工具的意思,現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擊出火星。在先秦時代主要是指的是鑽燧取火,也就是用一個木棒快速研鑽另一木塊生熱最終而成火的行動。其實遂、隧、燧、邃四個字同音,都與“貫通黑暗”意義相關,遂表示完成,其本義相當從黑暗的隧道中走出來,有豁然開朗的意味,如遂心、遂願等。隧就是開掘隧洞,隧道中當然黑暗,燧是在木塊上鑽洞,目的在於取火,邃指空間或時間的深遠,如同在隧洞中一樣,難以辨明前景。從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極有可能遠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就已經有了燧人氏的傳說故事。“燧人氏”這個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鑽木取火這一偉大發明。
燧人氏一生主要成就有人工取火,結繩記事,百獸命名。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裡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儲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的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有了火,人類開始熟食生活,引起了生理的極大變革,使人類從動物中徹底分離出來。火的應用,使人類焚林而獵,開始利用自然去征服自然,因而豐富了人類的食品,從而使人類的肉體的有機結構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大腦結構變得複雜,聰明才智得到發揮。《韓非子·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距今約三萬年時燧人氏發明搓繩技術,創造“結繩記事”,為禽獸命名,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生活中有許多事全憑大腦記憶,但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往往會被遺忘。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叫作“蟲”。燧人氏經過細心觀察,把這些動物劃分為四類:天上飛的稱作“禽”,地上跑的稱作“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
據記載燧人氏一生共有十項發明,具體如下:
距今約五萬年時發明了“鑽木取火”,繼而又發明“燧石取火”。
距今約四萬年時始作大山扶木紀曆,在崑崙山頂觀察天象以明天道,始為山川百物命名。
距今約三萬年時燧人氏以右樞天乙(天龍座a星)為北極星。
距今約二萬年時燧人氏創立“氏族圖騰徽銘制”,始立姓氏為風
距今約二萬六千年時,燧人氏以太乙織女星(天琴座a星)為北極星。
距今約一萬五千年時,燧人氏發明大山榑木太陽曆。
距今約一萬四千八百年時,燧人氏發明《河圖》、《洛書》(柯約耶勞創《河圖》,柯諾耶勞創《洛書》)、星象歷,創造人類早期的符號文字。有些是後世託古之作品河圖洛書也不都是他發明的,有的是後人為了尊崇他。
距今約一萬二千年時,燧人氏發明“陶文”,創造“十天干”。
距今約一萬一千年時,燧人氏創立八索準繩圭表紀曆。
距今約一萬年時,燧人氏發現天綱、天紀、太極印與太極渦旋宇宙生化模式。
約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總結天道大發現,建立遠古文明。
燧人氏在歷史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燧人氏發明的人工取火,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新紀元,被尊為燧皇,奉為“火祖”。火的發明使人類有了可以創造的溫暖,對遠古人類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條件,是人類群居思想的產生提供了根源。火的發明創造了中國家文化的妊娠期。
1929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發現了灰燼、燒骨、燒石等疑似用火證據。其後又在遺址的多個部位和層位發現了集中分佈的燒土、燒骨、燒石和碳化的樹籽,並且透過對灰燼和燒骨進行化學分析,發現了燃燒產生的遊離碳,據此得出了“北京猿人已經能夠有控制地用火”“周口店遺址保留人類用火的最早的證據”等結論。這些結論得到了世界範圍的廣泛共識,並被寫進各種教科書。
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對這些證據提出了質疑,認為遺址並沒有發現帶有結構性的火塘遺蹟,認為遺址中的燒骨、燒石和灰燼有可能是從外面被水流帶進來的。認為它們的來源具有不確定性,不能作為人類用火的證據,在學界引起了廣泛爭議。針對這些爭議,此項研究對北京猿人遺址最新一次發掘過程中新發現的疑似人類用火堆積進行了詳細的岩石磁學和色度分析,並與其周圍沉積物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可能與北京猿人用火相關的沉積物具有非常高的磁化率和紅度值,很可能經歷過700˚C以上的高溫加熱。 這些結果很可能指示著北京猿人長期、反覆用火的過程,而不是自然火或者自然界地質過程的產物。燃燒產生的植矽體和碳、鉀等元素也存在集中分佈的狀況,而不是呈現散佈狀態。新的發掘和分析表明,周口店遺址第四層保留周口店北京猿人有控制用火的“原生”和堅實的證據。但北京猿人並非最早使用人工火的人類群體,人類最初開始用火的時間還應提前,需要繼續考古。
燧皇陵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的商丘火文化景區,坐落在華商大道與平原南路交匯處北200米。
歷經多次修復、擴建,佔地440多畝,皇陵墓冢呈方錐型,長、寬各82米,高13.9米,前面延伸有神道,兩側有龍鳳麒麟等石像生,周圍有松柏蔥鬱環繞。陵前高臺面積約1400平方米,高3.6米,可容納1500人同時祭拜。陵園內綠草成茵,繁花似錦。
燧人氏墓冢高大,經歷代重修,燧皇陵已形成一個佔地面積約4萬多平方米的陵園,長達5000米的圍牆和牆瓦古色古香,陵門三楹,十分壯觀。進入燧皇陵,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神道,神道兩邊,有排列整齊的石雕,莊嚴肅穆,燧人氏墓冢和雕像矗立於陵區的中心,四周翠柏環抱,綠草如茵。
以上就是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資料來源於網路,大家可以在評論區學習討論,感謝您的點贊,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