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乾隆朝為背景拍攝的《延禧攻略》,其色調之沉穩大氣、質感之精緻嚴謹,一改傳統清宮劇用色浮豔之弊病,讓觀眾眼前一亮。
有人認為,《延禧攻略》大量使用端莊的玄色、墨綠色,以及各種大方雅緻的素色,是一種被稱為“莫蘭迪色”的用色技巧,其色彩平和自然、舒緩雅緻,滿滿的高階感。
但實際上,《延禧攻略》裡的用色技巧,還真不是出自義大利著名油畫家莫蘭迪之手,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美色”。其中的風雅與美好,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韻味。
如果你能沉下心來,迴歸傳統文化的本源,去追溯那些靜謐而古樸的中國美學,相信你會愛上古人的高雅品位、愛上古老的文脈氣韻,愛上中國的千年傳承……
接下來,就讓我推薦給大家幾本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好書吧~
01 中國傳統色
作者:郭浩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書籍介紹
乾隆年間,江南織染局保留了一份“乾隆色譜”,裡面記錄了幾十種美輪美奐的色彩,總計如下:
藍色系有魚白、玉色、月白、深藍、寶藍、石青、紅青、元青;黃色系有明黃、金黃、杏黃、柿黃、生沉香、麥黃、葵黃、秋香、醬色、古銅、米色、駝色;綠色系有松綠、深官綠、黃官綠、官綠、瓜皮綠、水綠、砂綠、豆綠;紫色系有藕荷、深藕荷、鐵紫、真紫、紫紅、青蓮;紅色系有紅色、水紅、桃紅、大紅、魚紅……
從這份“乾隆色譜”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顏色之美、種類之多,分分鐘完爆今天的藝術界。如果你是一位有心人,光是透過古代那些有趣的顏色,就能探尋和打撈出許多靜靜躺在歷史深處的秘辛和傳奇。
前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訪問學者、文化學者郭浩,就是這樣一位有心人,近年來,郭浩致力於色彩文獻考據,梳理傳統文化與東方審美視角下的中國傳統色譜體系。
在其新作《中國傳統色:色彩通識100講》中,郭浩將100個古拙玄妙的顏色詞從色彩源流中打撈出來,以小講座的形式,將之還原為天地萬物的本來面貌,從而呈現古人對顏色的感知。
郭浩以色彩在經史、禮儀、文學、藝術中的表達作為切入點,向讀者闡述中國傳統色的源流和美學特徵,希望透過自己的解讀,讓傳統色彩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讓色彩背後的文化韻味成為中國人的共同感受。
《中國傳統色》系列
¥69
購買
02 《中國妝容之美》
作者:李芽/陳詩宇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術出版社
書籍介紹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化妝打扮並不是一件小事,其背後反映的是人們美化生活的理想。同時,女子的妝容也受到權力的威勢、道德的約束、精英文化和市井文化的不同趣味等多種因素影響。
各種文化因素與審美因素,在不同時代的女子妝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無論是史前時代的文身與繪身,還是周秦時期的素妝和彩妝,乃至於兩漢魏晉、唐宋明清,女子的妝容始終在不斷髮展與變革。
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李芽女士,與《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特約服化道顧問陳詩宇老師共同撰寫的這本《中國妝容之美》,以古畫、雕塑、壁畫為入口,以詩文典籍為輔助,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女性妝容的各種細節,進而探討了歷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以及中國文化的審美流變。
書中還配有29組真實妝容復原圖,以及150餘幅文物插圖,重新再現了中國曆代女性的妝容之美。無論是花木蘭的鵝黃、楊貴妃的面魘,還是蕭太后的姑姑冠、慈禧的一耳三鉗,你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出處。
總而言之,這本《中國妝容之美》不僅是一部詳盡的妝容史,更是一部獨到的中國妝容圖譜。
中國妝容之美 李芽 著 藝術
¥130.2
購買
03 《中國武備志:典籍裡的旗幟之美》
作者:北斗北團隊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書籍介紹
對於古人而言,旗幟有很多重要的意義,《周禮》有云:“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旜,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
旗幟的作用和意義如此重大,難怪古人將“奪旗”與“斬將”等同起來,一支失去了戰旗的軍隊,就會軍心渙散、全無鬥志,變成一群毫無戰鬥力的散兵遊勇。
旗,語者;幟,魂者。小小一面旗幟,既是軍人的精神支柱,更是國家的榮耀所繫。旗幟裡蘊藏的文脈、氣韻與武德,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傳承。
《武備志》是兵學寶庫中規模最大、篇幅最多、內容最全面的一部,被軍事家們譽為“古典兵學百科全書”。其中有大量篇幅講述了關於旗幟的知識。
為了還原這部皇皇鉅著,將古代中國的軍魂和氣韻重現在讀者眼前,曾擔任《長安十二時辰》《八佰》《王者榮耀》《陰陽師》等多款影視劇及遊戲的美術團隊——北斗北團隊,以《武備志·軍資乘》章節中的軍旗為依據,結合自己對於傳統中式美學的理解,打造出一部中國古代優質傳統文化的“復活”之作——《中國武備志》。
在這部《中國武備志》裡,北斗北團隊便用近200幅精美的圖片,為我們展現了清道旗、五方旗、五方神旗、五方高照旗、塘報旗、中軍坐纛、豹尾旗、三軍司命、門旗、二十八宿真形旗、六丁六甲旗、金鼓旗等共計18種、103面旗幟,引領我們一起去探尋古典中國的兵家神韻與審美意趣。
旗幟,是軍隊的象徵,是靈魂的體現。“旗在人在!”從先秦到明代,千百年來軍事實踐形成的旗幟精神,凝結在本書當中。也鼓舞我們更多人為中國,搖旗吶喊。
04 《中國經典紋樣圖鑑》
作者:黃清穗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籍介紹
我國古代的傳統紋樣有許許多多,例如,紫禁城裡常見的龍紋、鳳鳥紋、蝙蝠紋,從海昏侯墓葬裡發現的火紋、麥穗紋、穀粒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蟠螭紋、蟬紋、蛇紋等。
不同材質、不同時代的文物上,所裝飾的紋樣圖案,都著有著各自獨特的寓意和美感:青銅器上的雲雷紋、獸面紋、乳釘紋簡約古樸、莊嚴肅穆;玉器上的谷紋、蒲紋恬淡高雅、清新脫俗;織物上的八達暈紋、天華錦紋繁複纖巧、華美端莊;金銀器上的摩羯紋、寶相花紋絢爛豐滿;瓷器上的花鳥紋浪漫自然;建築彩繪中的雲紋、如意紋敦厚嚴謹,兼具美觀和功能性……
這些古老而優雅的紋樣,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凝聚著神秘而大氣的美感,極具東方美學神韻。它們就像璀璨的明珠,貫穿歷史的脈絡,一直熠熠生輝,又宛如天籟,盪滌心靈。
在這本《中國經典紋樣圖鑑》裡,收錄了共80種、近200張中國經典紋樣。紋樣設計師黃清穗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各種紋樣的結構和應用,以及這些紋樣的歷史淵源及演變過程,可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古代文化普及讀物。
05 《植物先生:二十四節氣植物研學課》
作者:袁明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書籍介紹
中國自古便是農耕大國,講究的是晴耕雨讀、吟花弄月,而中國人更是從遠古時代,就與各種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老的《詩經》,便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美麗的植物世界:有桃之夭夭,有兼葭蒼蒼,有采採芣苢,有芃芃其麥……造化運乎一心,詩情潤於筆下,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如《毛詩品物圖考》所說:“夫情緣物動,物感情遷。”當我們品味《詩經》之美時,實際上就是在體察萬物之盛、欣於植物之美。
在《植物先生:二十四節氣植物研學課》一書中,杭州市作協副主席袁明華以二十四節氣為綱,從身邊的植物入手,向我們介紹了應時而生的二十四種植物,如蠟梅、白玉蘭、油菜花、桑樹、楓楊樹、合歡樹、蜀葵花、無患子等。
透過這本書,袁明華先生告訴我們,中國人的日子,是隨著春夏秋冬的腳步走的,是跟著花草樹木一起過的。果珍李柰,菜重芥姜,似蘭斯馨,如松之盛,中國人的幸福與快樂,始終伴隨著節氣與植物。正如他在書中所說的那樣:
“二十四節氣屬於中國,植物屬於世界。屬於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年年歲歲在地球上輪迴,屬於世界的植物歲歲年年在節氣中生長。種子的力量無處不在,生命在萬世滄桑的進化中千姿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