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定都北京,這個佈局要求皇帝必須懂軍事,能兼任將軍才可以。
一旦敵兵入侵,皇帝必須親征。
否則兵力部署就沒法按照敵軍的行動來,而只能圍繞京城來,也就是戰場“只能”在京城底下。
那外圍的昌平、密雲、順義、三河、良鄉、涿州、薊鎮、香河、遵化、玉田,還有靠近山海關的永平、遷安、灤州、撫寧,根本就沒法設防。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別人5萬入侵,這麼多小城市你每個放5000兵根本沒用。
就算每個放5000兵,5萬兵力都不夠。
在敵軍有機動力優勢的情況下,別人2萬人能當10萬用,因為每次打你都是4倍的兵力優勢。
所以必須皇帝能親征,把所有兵集中起來,堵住敵軍打一架才行。
也就是必須朱瞻基、朱棣這樣的皇帝才可以。
如果是朱祁鎮,那就會打成土木堡[捂臉]
如果是崇禎,那大概袁崇煥只能放棄外圍據點了,“縱敵長驅,頓兵不戰”。
因為他沒法守外圍,守外圍至少要5萬兵力、100門大炮,每個城市放上5000人、10門炮,戰到巡撫總兵殉國為止。
而且總兵殉國之前一定要把火炮炸了!!
否則在外圍丟失的火炮會被敵軍用來攻打京城[捂臉]
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給外圍小城安排火炮。萬一他投降了,或者戰死潰敗前來不及毀掉火炮,都會給京城帶來威脅。
所以只可能給山海關、薊鎮這種要塞安排火炮,其他地方的巡撫總兵只可能無價值的殉國。
所以每次“啥啥之變”明朝在京城附近的小城市殉國的總兵、巡撫都一大串,殉國的參將、遊擊都沒資格留名[捂臉]
沒有援兵,去的少了是送菜,多了派不出來。因為除非皇帝會打仗,可以親自來援,否則援兵必須先保護京城。
所以遵化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還有帶著4000騎兵急行300裡去救他倆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都只能毫無意義的殉國。
袁崇煥才13000人,哪可能放著京城不管去救遵化?
再說去了也沒用,13000對10萬,一樣是送菜的。
除非朱由檢有朱瞻基的本事,帶著大同的滿桂、宣府的侯世祿、密雲的劉策、昌平的尤世威、保定的曹鳴雷、寧遠的袁崇煥、山海關的趙率教,好幾萬人一起去救遵化,否則救援沒有意義。
這幾萬人要是在遵化打敗了,那隻能指望兵部尚書梁廷棟有于謙的本事了[捂臉]
我覺得梁廷棟沒有這本事[捂臉]
所以能守的地方只有薊鎮和京城,其他地方集中不起兵力來。
但因為崇禎不在薊鎮,所以薊鎮也沒法守,因為主力要是集中在薊鎮,敵方是可以從南邊繞到京城的。所以他就把劉策趕回密雲了[捂臉]
你倆多少在薊鎮打一架再走呀,特麼的直接去京城,你不是找死嗎[捂臉]
打不過敗退與直接放棄要塞撤離,這性質差遠了。後者是有通敵嫌疑的,領兵大將在這種事上有嫌疑,你的腦袋就沒了,何況你有擅殺毛文龍的前科。
在皇帝沒法親征的情況下,指揮京師防禦的大將實際上掌握的是皇權[捂臉]而且有兩個必守之地,一個是被攻擊的外圍城市,一個是京城。
首尾難顧,只能放棄外圍,然後外圍的巡撫總兵成了棄子只能殉國,而底下的副將、遊擊、士卒因為級別低、忠誠差,就容易潰逃。
“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
但皇帝不懂打仗的情況下,根本沒法派救兵。少了送菜,多了沒有。
皇帝是從他爹那裡繼承的江山,哪可能代代都有軍事天賦?朱元璋到朱瞻基連續4代有天賦就不錯了。
守京城的結果必然是兵臨城下,根本不必意外。
袁崇煥犯的錯誤是不該要求進城防守,因為外兵不入京師是所有朝代的規矩。你提這要求你就有通敵嫌疑,你手握重兵,有這嫌疑你就必死。
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的佈局,對皇帝的要求太高。
朱棣親自培養了朱瞻基,朱瞻基也有軍事天賦,但誰能保證朱祁鎮、朱由檢也有朱瞻基的本事?
這種佈局根本就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