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祐樘長子。這父子二人在史書上的評價可謂是雲泥之別,各類史籍中孝宗都是有為明君的榜樣,而武宗則基本是無道昏君的典型代表了。
如此巨大的差異,讓人們不能不疑惑,這到底是為什麼?正德年間造反的寧王就給出了一個不少人都認同的答案 – 朱厚照不是孝宗親子。
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為李廣所誤,抱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詔,令我起兵討賊,亦知之乎?” 眾相顧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請出詔示我。”
《明史·孫燧傳》
朱宸濠也不是為了謀反就信口雌黃的瞎編由頭,他不過是把朝廷上下傳了十幾年的謠言“朱厚照不是孝宗和張皇后親子”,改成了朱厚照是抱養的。(朱宸濠說有太后詔書,這就是瞎扯了)
為什麼當時明朝上下會議論朱厚照是不是孝宗和張皇后的親子呢?其實這是孝宗自己造成的。孝宗除了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外,他對待夫妻感情的專一更是二千多年來皇帝中排第一的,他至始至終一直堅持“一夫一妻”。
但是孝宗的專情也導致了一個問題,皇帝的子嗣稀薄。孝宗與張皇后大婚後四年都未能誕下子嗣,如果張皇后生不出孩子,皇帝又不納別的嬪妃。沒有繼承人,這可是會危及皇朝安定的大問題。
朝廷上下都萬分焦急,眾宗室皇親和大臣們紛紛上疏,要求孝宗廣納嬪妃,以便開枝散葉,為皇朝廣儲子嗣。但是孝宗就是不從,堅持不納嬪妃。
不過為了祖宗和江山,也為了給眾臣一個交代。孝宗和張皇后一起在宮中齋戒、禱告。似乎是上蒼感應到了天子的真誠,弘治四年九月,後宮傳出喜訊,張皇后為大明誕下了嫡長子 – 朱厚照。
舉國同歡的同時,也有人心中開始疑惑:大婚四年,一直沒有孕生。之前也沒聽說皇后懷孕,朝廷上下一催促選妃,就生出了皇子,這是不是太巧了?因此謠言也就產生了,皇帝為了堵群臣之口,替皇后解圍,抱了別人的孩子,託稱張皇后所生。
至於孩子是誰的,被傳得最兇的版本是“皇子為鄭金蓮所生”。兇到什麼程度了?弘治十七年,孝宗認為這個謠言會危及到太子的前程,決定親審此案。在這裡大致說下此案的內容。
京畿地區有個叫鄭旺的軍戶,早年因生活所迫賣掉了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後來又被多次轉賣,鄭旺也不知道她的具體所在了。後來鄭旺聽說鄰村鄭安家的女兒被選入後宮,很快就要成皇親了(應該是入宮做宮女,民間訛傳罷了)。
鄭旺突然就想到自己那個不知去處的女兒,也不知為什麼他認定這個入宮的鄭姓女子就是自己的女兒。為了尋找和聯絡,鄭旺透過種種關係,結識了宮中的一個宦官劉山,並託劉山尋找自己女兒。
劉山只不過是個普通宦官,也沒什麼能力在宮中翻查。他多方打聽只是知道宮中有一個叫鄭金蓮的下等宮女。鄭旺就認定這個鄭金蓮是自己的女兒,並開始四處吹噓自己的女兒在宮中,而且很得皇帝恩寵。
朱厚照出生後,劉山因為宮中傳播的皇后不能生育的謠言,大開腦洞。他跟鄭旺說,朱厚照是鄭金蓮所生,只不過被不能生育的皇后搶奪去了。這下鄭旺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他開始四處宣稱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當今太子的親外公。而且他還以皇親的名義去拜訪了仁和公主(孝宗的妹妹)的駙馬齊世美。這個齊駙馬也沒有去驗證真偽,對鄭旺以禮相待,還送了他不少東西。
齊駙馬沒有去核驗真偽,可能是他根本就沒能力去核驗。也可能是受到謠言的影響。認為這是皇帝為了皇后而耍的小把戲,自己去核驗就成了揭皇帝短了。
說明:到了明朝中期,駙馬基本已經淪為皇室玩物。日常駙馬連和自己妻子一起生活的權力都沒有。如果不賄賂相關女官和宦官,一年怕也是見不著公主幾次。朝廷的官員為了避嫌,普遍也不願意與駙馬結交。所以駙馬雖然名義上和皇帝們的關係很近,但還真沒資格去打聽皇帝的私事。
就這樣鄭旺愈發的張狂,以皇親的名義在鄉間作威作福,而地方官吏們跟齊駙馬類似的心理,也不去管他。在旁人眼中這就旁證了鄭旺的說法,所以“皇子為鄭金蓮所生”的流言廣為傳播。
孝宗審理後判處,劉山死刑;鄭旺妖言惑眾、冒認皇親,監禁;鄭金蓮貶入浣衣局為奴。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
皇帝親審,而且主要責任人鄭旺居然未被判死刑(冒認皇親是可以滅族的罪),為什麼這麼寬大?民間認為,最大的可能就是鄭旺說的是真的。實際上孝宗親審此案就已經洗不乾淨了,他就算處死了鄭旺,民間也會認為他是在滅口。
而且朱厚照登基之後,下詔釋放了鄭旺(可能是覺得與其糾纏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這讓懷疑論者堅信了自己的懷疑。
被釋放的鄭旺也算是徹底認定自己的身份,繼續到處宣揚當今天子(朱厚照)是自己的外孫。並說自己女兒鄭金蓮雖然在浣衣局,但是卻享受著太后的待遇。到了正德三年,他變本加厲幹出了大事。
鄭旺跑到東安門外要求面聖以奏“國母”被囚禁之事。武宗責令大理寺嚴審此案,審訊中鄭旺依然堅稱皇帝就是自己女兒鄭金蓮的親骨肉。
最後大理寺判他妖言惑眾、冒認皇親、累犯,腰斬。不過當時就有人說,武宗這是要維護自己嫡長子的地位。
這種說法實際上沒什麼道理,明朝所有皇帝除了朱元璋,繼位最沒有爭議的就是朱厚照了。孝宗就他這一個兒子活到成年,根本就沒有人跟他爭。他是嫡長子也好、庶出也罷,皇位都只能是他的。
至於說皇后無法生育也沒什麼道理。因為朱厚照出生之後,張皇后又陸續生下一子一女,兒子一歲早夭,女兒太康公主四歲病故。
提到這點還可以多說一點,朱厚照是兩歲的時候被冊立為太子,如果孝宗夫婦真的是隨便抱一個過來,塞眾臣之口的話。不會這麼早冊立,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首先古代幼兒夭折率很高,太早冊立為太子,萬一夭折不利於朝局穩定,除非皇帝身體明顯不行了,朝廷官員也不可能要求皇帝這麼早就冊立。而且日後皇后生出親子怎麼辦?再廢立又會是一場政治風波。所以如果真的不是親生子,為什麼不再等幾年看看呢?
這裡實際也暗示了一個問題,張皇后的孩子們都體質不好(可能是有遺傳疾病),這也是武宗早亡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武宗的早亡也引出了另一個謠言,武宗被謀害說)。
關於鄭旺這個案子,筆者個人覺得是謠言。如果朱厚照真的是鄭金蓮所生,生下孩子後她就活不下去。張皇后可不是什麼善茬,她連弘治身邊的大太監都殺過,怎麼會放過這個關係重大的小宮女。
說明:關於張皇后殺太監的事,可詳見拙作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人,也敗於“寵愛”,貴為太后晚年悽慘
鄭旺之所以能到處招搖撞騙,只不過是當時人們心中已經認定皇帝為了皇后而盜子。所以沒人願意去核實此事,幹嘛去揭皇帝的短呢?以訛傳訛之下,謊言就會變得越來越真實了。
謠言能被傳播,主要就是它的不易驗證性。而且這個謠言還涉及到至高皇權,普通人誰敢冒滅族的危險去核驗?不能核驗自然會偏向於去相信它。即便是現今科技、傳媒這麼發達,諸如氣功大師、綠豆包治百病、搶鹽等等,還不是也盛行一時。
不過朱厚照的身份確實也有存疑的地方,讓人無法忽視的證據就是他與自己的母后張皇后關係非常差。這種差還不是通常母子間觀點、習慣或約束而產生的對立和爭吵,而讓人覺得是一種心理或者認同上的隔閡。
朱厚照登基之後就不願意住在皇宮,而且他也幾乎不去探望自己的母后。如果說這還能用尋常的母子隔閡、矛盾去強行解釋。那麼朱厚照病危的時候,張太后一次也不去看望朱厚照,就說不過去了。
刑科給事中顧濟上奏說:
邇者聖體愆和,中外憂懼,且人情之至親而可恃者,宜莫如子母室家。今孤寄於外,兩宮隔絕,至情日疏......
伏願陛下慎擇近臣,如內閣宮坊並府、部、寺、院、科、道等官,每日各一二員更番入直,凡起居動靜,皆令與聞。膳羞藥餌,必令檢點,或時賜召對,以通下情……
《武宗實錄》
顧濟一是責備武宗與張太后關係太差(實際是暗指張太后未盡到母親的責任),二是覺得皇帝此時重病,身邊需要時刻有官員候旨(實際就是等臨終遺詔,他無法明說)。
然而張太后卻並不在意。武宗駕崩時,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大臣,只有兩個宦官,因為遺詔她早與楊廷和商議妥當。而且獲知訊息的太后也沒什麼悲慼之色,這確實與尋常母親的舉止有異了。
筆者個人認為,這個原因也沒有那麼複雜。張太后是個被孝宗寵愛壞的女人,作為皇帝的“皇帝”(孝宗貌似從未違背過她的意見),實際上她既不會做妻子也不會做母親。
當孝宗駕崩、武宗登基後,張太后發現她根本就無法約束和指使自己的這個兒子,所以他們的關係變得極差。雖然不多見,但是現今社會,母子形同陌路甚至互相仇視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情。
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愚見,至於真相如何,大家各抒己見吧。
說回寧王朱宸濠,作為一個藩王叛亂,想必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單靠自己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畢竟在藩王們實力最強的明初,朱棣謀反都差點被滅了。他這個被削了一百多年的藩王,憑什麼對抗朝廷和整個大明皇朝。
說明:正德年間有兩次藩王叛亂,安化王朱寘鐇和寧王朱宸濠。也都是朝廷大軍未至,就被地方官員給平定了。寧夏前衛指揮同知仇鉞帶了百來號人就平了朱寘鐇;贛南巡撫王守仁用四十三天就活捉了朱宸濠。
成功的唯一機會就是他舉起反旗後,能獲取皇朝上下大部分的支援(至少也是作壁上觀)。可以說是這個謠言給了寧王最佳的藉口和信心,換句話說沒有這個謠言,寧王八成是不敢謀反的。
實際上朱厚照執意要親征寧王,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寧王造反的理由。他擔心其他官員、將領去平叛,有可能被寧王謠言蠱惑而倒向朱宸濠。